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1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11 10:25: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组成示意图,说出肾单位的结构。
2.简述人体排泄的三种途径。
3.使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重点】
1.肾脏和肾单位的结构。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肾单位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每天的课间时不时地都要往一个地方去。这地方是哪里?去干什么?人为什么要排尿、排便?
解疑:原来,人体通过消化、吸收得到的营养物质,在细胞内被利用。其中,有机物的分解通常需要氧的参与。有机物分解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有机物的分解还产生水、尿素等其他废物。
(一)活动一:比较排泄与排便的区别,理解排泄的概念。
强调两者的区别。
(二)活动二: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式图,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
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最积极,总结的最完整,表现的最出色!
(三)活动三:通过观察多媒体课件,认识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四)活动四:实验——观察肾的结构。
教师多媒体出示实验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强调实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1.刀锋锋利,注意安全。
2.小组要分工合作,由一名同学解剖,其他同学负责观察和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实验。
实验完毕,让学生对照彩图描述肾脏的形状、颜色和组成;并认识两条血管和输尿管。
(五)活动五:结合彩图,回答问题:
1.对照彩图说出肾单位的组成。
2.肾小体和肾小管各分布于肾的什么部位?这与肾皮质和髓质的颜色不同有关系吗?
让学生识记肾单位的组成及在肾脏中的分布位置。
接着进行“PK记忆力”,结合彩图,学生速记肾小体的结构组成,看谁记得又快又准。
下面结合肾小体图,进行“观察与讨论”通过5个问题:
(1)比较两条血管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2)肾小球由什么构成?这样的结构有何意义?
(3)肾小囊腔与谁相通?它的壁有什么特点?肾小囊和肾小球有什么位置关系?
(4)两条血管中流什么血?这与我们前面所学的血管有什么不同?
(5)出球小动脉出球后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详细分析肾小体和肾小管的结构特点,为下一节学习“尿的形成”做好准备。
(六)活动六:教师引导学生谈收获,并概括板书。
阅读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认定。
思考回答。
联系实际生活体验讲析代谢废物排出的三条途径,并总结排泄的概念。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自己归纳肾单位的结构。
课前分好实验小组。
小组实验,解剖并观察肾脏的结构,讨论回答问题。
结合实物,观察彩图,回答问题。
观察彩图,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记忆力比赛,识记肾小体的构成。
观察、讨论、分析肾单位的结构特点,回答问题。
【作业布置】
1.牢记肾单位的结构特点。
2.预习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并搜集有关尿毒症和肾炎的资料,供下节课交流使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
3.描述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
【教学重难点】
1.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
2.比较血液、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
温故知新:血液在肾单位里是怎样流动的?
展示:肾单位的组成示意图
(一)尿液的形成
你来推测:血液在流经肾单位的时候有什么变化?与尿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过渡:同学们推测得很好,那么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初步感知,提出质疑:比较进入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中的液体成分的变化。(单位:克/毫升)
肾小球中的血液
肾小囊中的液体
肾小管中液体

93
97
95
蛋白质
7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9
0.9
1.1
尿素
0.03
0.03
1.8
血细胞
若干
0
0
过渡: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提出的问题也很好。
观看动画初步释疑: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当血液经流肾小球时,哪些物质可以经过肾小球到肾小囊中?这说明肾小球有什么作用?到达肾小囊的液体称为什么?
2.肾小囊的液体到达肾小管时成分又发生什么变化?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在肾小管形成的液体称为什么?
3.肾小管中的尿素的含量为什么会大大增加?
4.比较尿液和血液的成分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过渡: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下面请观看尿的形成动态图,并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展示尿的形成动态图。
精讲点拨总结知识:血液流经肾小球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游戏:首先请同学们熟悉一下游戏规则:每人领一种成分卡片并举在胸前,经过讲台(相当于肾小球)时,被滤过的到门前来,末被滤过的就回到自己的座位先站着,再经过讲台前(相当于肾小管)时,被重吸收的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站着,未被重吸收的站到另一边。
学生思考,讨论。
一位学生代表上讲台对照课件示意回答:
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
推测: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成分发生了变化。
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
比较不同提出质疑:
1.为什么肾小囊中蛋白质比血液中的少,而且无血细胞?
2.为什么肾小管中的液体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
3.肾小囊中的液体成为什么肾小管中液体称为什么?
观看动画,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提出的问题,初步释疑。
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观看尿的形成动态图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学生游戏。
阅读,了解血尿与蛋白尿的形成过程。
快速抢答。
小组讨论交流作答。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为建构下面的新知识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作好基础。
让学生对数据不仅要横向比较,也要从纵向进行比较。这样有助于学生有目的地分析、提出问题,这是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水平。
观看尿的形成动态图,使学生将实验数据和肾单位的结构特点结合起来分析,从而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尿的形成有初步的理解。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起到一个强化理解的作用,突出尿液形成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达到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到知识。
结合实际应用,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过渡:肾脏形成的尿液是怎么排出体外的呢?我们接着学习。
(二)尿液的排出
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图片。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
1.泌尿系统有哪些器官组成?
2.各有何功能?
3.人的肾脏每时每刻都在形成尿液,也就是说,尿液的形成是连续不断的,而为什么排尿又是间歇的呢?
连连看:
肾脏 排出尿液
输尿管 产生尿液
膀胱 输送尿液
尿道 暂时贮存尿液
播放排尿过程的动画
你能说出排尿的途径吗?
总结:排尿的途径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体外
过渡:你有憋尿的习惯吗?这样好不好呢?请你说说理由。
提问:排尿有什么意义?
排尿的意义:
1.排出体内的废物。
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拓展探索:介绍血液透析
请问:图中的人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
请同学在学习了尿的形成和排出以后,来谈一谈田世国为母捐肾的事迹为何感人?
阅读教材标出重点知识并作答。
学生代表在白板上连线。
观看动画。
说出排尿的过程: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学生分析、交流、作答。
了解血液透析的原理。
谈感受。
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通过连连看,巩固知识。
播放动画使学生直观看出尿的排出途径。
说出憋尿的危害,提高学生保健意识。
结合实际应用,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通过学生感受,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