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4章综合练习(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3第1--4章综合练习(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1-11 11: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章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55分)
1.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可以进入A、C、D B.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②
C.图中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构成内环境
2.下列关于酶和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激素的作用与神经系统的作用密切联系 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
C.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 D.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3.下列有关糖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 D.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4.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 D组织液、淋巴和血液
5.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血液的PH在正常范围内将
A.下降 B上升 C 不变 D不能确定
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的是
A食虫鸟看到某些昆虫的幼虫不敢食用 B熟睡的人被蚊虫盯咬会动一动
C精彩的哑剧表演会引来人们的热烈的掌声
D离体腓肠肌与一坐骨神经相连,用电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
7.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们使用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相正常,这一事实表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8.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右图的实验,将电位计的
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同时在c处给以一
个强刺激,电位计的指针会发生 a b c
A不会发生偏转 B发生一次偏转 神经纤维
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9.下图表示酶、激素、蛋白质三者关系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分别表示激素、酶、蛋白质 B.能产生①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③
C.能产生③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质① D.物质③都是由专门的器官产生的
10.冬季课后,小李从教室走出,这时他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A、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B、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C、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D、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11.下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图中X与Y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B、图中a与b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活动只受垂体促激素的调节
D、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12.有关记忆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大量的抗体 B.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浆细胞 C.受同一抗原刺激后,迅速形成效应T细胞 D.是B细胞或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
13.关于免疫学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目前,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的措施是预防接种
B.向人体注射甲肝疫苗可以预防甲型肝炎
C.器官移植中,只有当供者与受体HLA(即人类白细胞抗原)完全一致时才能进行移植
D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
14.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其原因是
A.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B.生长素抑制了番茄种子的发育
C.生长素抑制番茄的受精 D.生长素使子房发育快、种子发育慢
15.如果蝌蚪不能从食物中和环境中得到足够的碘,以下情况会发生的是
①甲状腺增大 ②过量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③刺激生长 ④出现呆小症 ⑤停留在幼体阶段 ⑥垂体增大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⑥
16.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①生产无籽番茄 ②叶子变黄 ③果实脱落 ④CO2的固定 ⑤棉花摘心 ⑥矿质元素吸收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④⑤ D.①⑤⑥
17.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孔,固定光源的光可从小孔射入。将暗箱置于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15min匀速旋转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长情况为
18.对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图处理:① 放在暗盒里 ② 胚芽鞘尖端的下部用锡箔遮住 ③ 在尖端横向插入云母片 ④ 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 ⑤ 切去胚芽鞘尖端 ⑥ 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置一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小块 ⑦ 切去尖端,在切口上放一含有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琼脂小块,并放在暗盒里 ⑧ 切去尖端,放在暗盒里.以下都给予单侧光照射其中仍能直立生长的是 ( )
A.1.2.3 B. 4.7.8 C . 1.4.7. D .1.6.7
19.将植物横放,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处生长素浓度较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D处生长素浓度较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C.C处生长素浓度较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D.B处生长素浓度较A处高,茎弯曲向下生长
20.人工方法获得无籽番茄的措施是
A.在传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B.开花后,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C.开花后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21.细胞间兴奋的传导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的突触小泡没有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22.雄鸳鸯有美丽鲜艳的羽毛,有人在饲料中放入了一种药物,一周后雄鸳鸯的羽毛逐渐失去了鲜艳的色彩,鸣声也变了,这种药物抑制了一种激素的分泌
A.雄性激素 B.生长激素 C.雌性激素 D.甲状腺激素
23.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24.当缺乏氧气或有呼吸作用抑制剂时,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的速度将
A.加快 B.减慢 C.不变 D.不能确定.
25.如下图,图一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情况,图二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不同反应,则图三中表示a、b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依次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
26.如下图中哪项S段的唾液分泌属于条件反射
27.下列现象与反射活动无关的是
A.因气温高而出汗 B.强光照射使瞳孔缩小
C.较低气温会使皮肤血管收缩 D.血中白细胞能通过内吞作用消灭病菌
28.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29.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可以用来防治害虫,这种防治法主要是通过下列哪项来达到治虫目的的( )
A减少害虫出生率 B破坏害虫年龄组成 C破坏性别比例 D增加死亡率
30.某兴趣小组将生物园里的二倍体黄瓜的雌花分四组,处理方法如下表。其中最可能获得二倍体无籽黄瓜的处理 ( )
组别




处理
自然状态
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开花前套上纸袋,开花后,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柱头,然后再套上纸袋。
注:黄瓜是雌雄异花植物
A.乙组 B.乙组和丙组 C.丙组 D.丙组和丁组
31.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
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
位置如右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32.下列生产措施中涉及到利用植物激素作用原理的是:
A.根外施肥 B.浇水施肥 C.果树修剪 D.中耕间苗
33. 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4项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A.大小便失禁 B.触觉完全丧失 C.躯干冷温觉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
34.人胰岛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据此推测胰岛细胞中
A. 只有胰岛素基因??? B.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和其他基因
C比人受精卵的基因要少 D胰岛素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血红蛋白基因
35. 下列疾病与人体激素分泌异常无关的是?
①软骨病 ②脚气病 ③糖尿病 ④呆小症 ⑤夜盲症 ⑥巨人症?
A.①②⑤ B.④⑤⑥? C.③④⑥ D.①⑤⑥?
36.乙烯和生长素都是重要的植物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乙烯是体外合成的外源激素
B.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C.生长素有多种生理作用,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37.右图一棵树上生活着三种不同的鸟类A、B、C,每种鸟在树上生活的区域不同。第四种鸟D,与B有相同的需求,从X点处进入该环境后,B种鸟类最可能 ( )
A.与D种鸟和睦相处
B.移到别的区域,与A种鸟或C种鸟共同生活
C.还在原处生活,但食性会发生变化
D.与D种鸟竞争
38.禽流感是禽类流感病毒引起的,对家禽和人类有很大危害的传染病。下列叙述中属于体液免疫的是 ( )
①注射禽流感病毒使机体产生抗体,与入侵的禽流感病毒结合,抑制病毒的活性
②在人体内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③效应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
④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⑤效应T细胞与鞘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鞘细胞裂解释放禽流感病毒
⑥将患病家禽深埋处理或在养鸡厂撒石灰消毒
A.①②③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①②④
39.下图表示两个生物群落中共存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则甲、乙图的种间竞争强度应该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不能确定
40.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蕃茄花蕾,可获得无籽果实,其果肉细胞的染色体数是( )
A.2N B.N C.4N D.1/2N
41.下面对于群落演替描述正确的是( )
A农民在不同季节在同一块农田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可以算群落演替
B在池塘中轮换放养不同种的鱼可以看作群落演替
C岩石上经过长时间的变化生出苔藓为群落演替
D人们在农田种植物可以算群落演替中的草本到森林阶段
42.有三种动物,A和B均以C为食,A又以B为食,则A与B够成的种间关系是( )
A捕食 B竞争 C共生 D捕食和竞争
43.下列生物之间竞争最激烈的一组是( )
A虎和野猪 B草鱼和鲤鱼 C长颈鹿和鸵鸟 D水稻和稗草
44.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情况中的那种最不可能发生( )
A在生态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变化
B物种总数起始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在初始阶段之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总量下降
D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有机质总量增加
45.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
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46.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 )
A.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共生
C.寄生、共生、竞争 D.共生、竞争、寄生
47.下列哪一个序列属于初生演替的实例( )
A苔藓→地衣→草本植物 B地衣→草本植物→苔藓
C地衣→苔藓→草本植物 C草本植物→苔藓→地衣
48.将两种十分相近的动物放入一个容器中,除了供应有限的食物外,其他条件都保持恒定,两种动物间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过一段时间,将会( )
A两种动物的数量都保持不变 B两种动物的数量都将发生一定的波动,但比例不变
C只有一种动物可以生存下来 D都有可能发生
群落
K
L
M
N
种1
50
92
25
0
种2
30
4
5
25
种3
10
0
5
20
种4
10
0
5
20
种5
0
1
5
5
种6
0
1
5
20
种7
0
1
0
5
种8
0
1
0
0
49.生态群落K到N包括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个体数/M2),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时,这些群落中的哪一个受到的影响最大( )
A.K B.L C.M D.N
50.农贸市场上有新鲜的白菜.大蒜.萝卜.活的鸡.鱼及附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他们共同构成一个(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以上都不是
51.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长出了曲霉,则蘑菇和曲霉的关系是( )
A共生 B捕食 C竞争 D寄生
52.在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抑制异种微生物的生长,且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的繁殖,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解释为(    )
A种间斗争和种内斗争   B种内互助,种间斗争,种内斗争
C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   D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53.a具有出生,性别,年龄,死亡等特征,b具有出生率,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特征,那么a,b分别属于( )
物种的个体,一条鲤鱼 B物种个体,一群鲤鱼
C. 种群,一条鲤鱼 D种群,一群鲤鱼
54.近几十年来,我国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种群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性别比例 B年龄组成 C出生率和死亡率 D迁移率
55.“大鱼吃大小鱼”这句话所包含的生物因素是
A.捕食 B.竞争 C.种内斗争 D.捕食或种内斗争
二.非选择题
1.下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 __ 。
(2)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是以________ 形式传导的,用字母写出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图甲中____ (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个。
(4)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或_________的膜。
2.禾谷类种子萌发期间,幼叶由胚芽鞘保护出土。胚芽鞘产生的生长素(1AA)可通过将切除的胚芽鞘放入琼脂块的方法来收集。
(1)实验研究并比较玉米胚芽鞘尖端在光处和暗处
产生生长素的量,将玉米胚芽鞘尖端切除并放入
琼脂块中,有的置于光下,有的放在暗处,右图
表示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束时收集到的生长素量。
关于生长素的产生,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 。
(2)右图表示进一步研究生长素通过玉米胚芽鞘的运输
实验。图中琼脂块A含有生长素,琼脂块B从底部收
集生长素,琼脂块C从左侧收集生长素。下表是实验
装置在暗处和右侧照光两种情况下琼脂块B和C中的
含量(相对值)。
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 _。
(3) NAA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指出在商业上用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NAA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两个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4)某科学家在对植物生长素的研究中,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分别取二棵燕麦幼苗的中段,一段为形态学向上放置(图A),一段为形态学向下放置(图B)。在它们的上方分别放了一块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下方放置一块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如图所示)。隔一段时间,A的下端琼脂块发现有生长素,而B却没有。该实验说明 。


3.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地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1)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 选取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 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请指出以上设计步骤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4.将10 mL酵母液放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于不同时间内等量均匀取样4次,分别测定样品中酵母菌的数量和pH,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样品
酵母菌数量/个·mm-3
pH
1
1210
4.8
2
820
5.4
3
1210
3.7
4
1000
5.0
(1)表中样品的取样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
(2)对酵母菌而言,10 mL该培养液的环境负荷量为___________个;
(3)若第五次均匀取样时,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为760个/mm3,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见下图)。
(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c、d、e和f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
请回答:
图a和b说明什么?

(2)图c和d说明什么?

(3)图e和f说明什么?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5.下表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
A组
B组
C组
水质
自来水
自来水
自来水
水量/mL
500
500
500
温度/℃
20~25
20~25
20~25
蝌蚪数
10
10
10
添加剂/g
甲状腺激素
甲硫咪唑

注:①每天需喂等量饭粒少许;②甲硫咪唑为甲状腺激素合成抑制剂。
(1)每天换一次水,每次换3/4的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实验的实验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C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此实验以青蛙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在实验室观察蛙发育的过程,适宜的条件是__________。
①适宜的温度;②低温;③玻璃缸密闭;④玻璃缸敞口,并放入水草;⑤洁净的河水;⑥自来水。
(4)预测实验结果是:A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表示某鼠迁入新的环境后增长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下图中能反映鼠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该鼠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个学生估算一块木头下面鼠妇的种群数量。她捉了40只鼠妇,将它们标记后放回,并与该种群中的其他个体混合在一起。24h后,她又捉了40只鼠妇,在新捉的鼠妇中,只有16只是有标记的。假定在24h内,鼠妇无死亡,没有受伤害,无迁入与迁出。估算鼠妇的种群数量。你估算的鼠妇的种群数量是 。
以下为附加题:
9.松毛虫是严重危害松树的森林害虫,我国松林管理中已广泛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赤眼蜂把卵产在松毛虫的卵内,赤眼蜂的幼虫以松毛虫卵里的营养物质为食物,因而使松毛虫的卵不能孵化。请回答:
 ⑴赤眼蜂幼虫与松毛虫的关系是________;松毛虫与松树的关系是________。
⑵在过量放蜂的情况下,赤眼蜂与赤眼蜂的关系是___________ 。
⑶以上三种生物是否可称为群落?说明理由: 。
10.
请把第八页的答案填写在下面
1.(1)
(2)
(3)
(4)
2.(1)
(2)
参考答案
1 6 11 16 21 26 31 36
BBDBA/DBDCC/CABAB/ABDBD/CABBD/CDCCC/CCBCA/DDDBA/
41 46 51
CDDDA/ACCCD/CBBDD
二.
1.(1)效应器 (2) 神经递质 a b c e f
(3) d 2 (4)细胞体 树突
2.(1)生长素的产生与光照与否无关 (2)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 (3)促进扦插枝条生根;获得无子果实等 (4)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向形态学的下端,即极性运输
3.(1)2、4、1、3 (2)1.21×107 (3)培养液中营养物质不断被消耗,部分酵母菌因营养缺乏而死亡并解体
4.(1)① 选取的样方面积不对。应取物种数量达到稳定的最小面积。
?② 取样方法不对。应在B草原中随机取样。
③ 对种群密度值的估计方法不对。应以调查样方的单位面积中种群个体数量的均数作为
5.(1)光并未影响生长素的分解和生长素的向下运输
(2)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不影响生长素向下运输和琼脂块中收集的生长素数量
(3)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
(4)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6.(1)晾晒 氯气(次氯酸) (2)去除水中的代谢废物 (3)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 对照 (4)青蛙的个体发育为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①④⑤ (5)蝌蚪的发育变化迅速,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个小型青蛙 蝌蚪发育停止,不能形成青蛙 蝌蚪正常发育 (6)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体的发育
7. (1)B (2)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3)增长型 种群幼年个体多,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8.100
9.⑴寄生;捕食。⑵种内斗争。⑶不能,群落还应该包括分解者。
10.
44. 以下列举的哪一项不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
A增加食物链中的营养级   B提高生产力
C增加群落的稳定性     D有机物储存逐渐减少
45.幼果被虫蛀后,停止发育,甚至脱落,其原因是
A.虫蛀食果肉影响幼果发育
B.虫蛀食果皮影响幼果的光合作用
C.虫蛀发育着的种子影响生长素的合成
D.虫蛀果实时产生毒素,影响幼果发育
第十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
1.C;2.B;3.A;4.D;5.B;6.A;7.A;8.B;9.B;10.B;11.D;12.D;13.B;14.D;15.C;16.D;17.B;18.A;19.D;20.C;21.C;22.C;23.D;24.C;25.A;26.D;27.B;28.B;29.D;30.A;31.A;32.D;33.C;34.B;35.D;36.C;37.D;38.D;39.B;40.C; 41.⑴基因(或遗传物质)。 ⑵适应的相对性;环境;遗传物质。 42.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43.警戒;拟态。 44.⑴寄生;捕食。⑵种内斗争。⑶不能,群落还应该包括分解者。⑷太阳光;避免污染环境。
1、
42.下表这些数据来源于一个有关细菌种群数量在25小时内的增长的实验。
列Ⅰ
列Ⅱ
时间/h
细菌数量/个
0
750
5
9000
10
44000
15
35000
20
11000
25
6000
下图中哪个曲线最准确地反映了上表的结果A
32.电在生物学研究中用途广泛。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现在E处施加电剌激,使其兴奋。受到剌激后,E处膜内外电位变
化及其所产生的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 )
A.内负外正,向下 B.内负外正,向上
C.内正外负,向下 D.内正外负,向上
同一生态系统中,竞争最激烈的是( )
A蛙与昆虫 B狼与兔 C狮子与斑马 D野兔与田鼠
(4)IAA刺激玉米茎部和胚芽鞘细胞的伸
长生长,如何说明生长素运输是有利于
玉米植株有效进行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
( )
4.下图示酵母菌细胞的结构模式和生长曲线图,据图回答:
(1)从细胞核的构造看,酵母菌属于________生物,如果发现一种酵母菌细胞核中有17条染色体,该酵母菌是______倍体。
(2)图中(1)的结构名称为________。
(3)酵母菌细胞分裂的意义是(  )。
A.产生新个体 B.增加生活力 C.增加变异性 D.改变遗传性
(4)用酵母菌制啤酒时,为保证发酵罐中有较多的酵母菌,必须先通入氧气,达到一定数量后,则应该密闭,以获得大量的酒精,这充分说明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________。
(5)研究发酵罐中酵母菌的生长状况,常要取样统计分析,判断取样先后顺序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测定发酵罐中的________。
  A.氧气量 B.葡萄糖量 C.酒精量 D.pH值
(6)欲收获酵母菌或其代谢产物,应选择曲线中的________段。
(7)自然环境中的酵母菌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成分。
【答案】
ADDBB/DBAAD/CCBDA/CBBBB/DCDDC/CCCBC/BBDBB/BDCBB/AAADD/DAAAC
1.1;4;4;8;8;
2.(1)有丝分裂;后;4。(2)减数第2次;后;0;精子细胞(性细胞);4。(3)减数第1次;后;初级精母细胞;4;8。
3.(1)细胞分裂素;生长素。(2)水、矿质元素。(3)愈伤组织中的叶绿体。(4)24。(5)AB、Ab、aB、ab。
4.(1)真核;单。(2)芽体。(3)A。⑷兼性厌氧型。(5)D。⑹EF。(7)分解者
39. 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如下图处理:①的胚芽鞘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②将尖端下部用锡箔遮住;③在尖端横向插入锡箔;④在尖端横向插入琼脂片;⑤切去胚芽鞘尖端。
请据图判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有单侧光照时仍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给予右侧光照时,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单侧光照时,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如把④放在匀速转盘上,并给予右侧光照,
生长情况是向右弯曲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