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生物强化卷
试卷Ⅰ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ADP转变为ATP需要 ( )
A.Pi、酶、腺苷和能量 B.Pi、能量
C.能量、腺苷和酶 D.Pi、能量和酶
2.在水深 200m 的深海处,光线极少,能见度极低。有一种电鳗有特殊的适应性,能通过自身发出高达 5000V 的生物电,击昏敌人,获得食物,保护自己。电鳗生物电的直接来源是( )
A.葡萄糖彻底分解 B.氨基酸彻底分解
C.丙酮酸彻底分解 D.三磷酸腺苷的分解
3.将人体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别浸入下列a、b、c三个不同浓度溶液的烧杯内,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溶液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
A.a>b>c
B.a>c>b
C.aD.a4.将某植物细胞置于大于该细胞细胞液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是可能该细胞( )
①是死细胞 ②是根尖分生区细胞 ③大量吸水 ④大量失水 ⑤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5.下列物质进出红细胞时,不需要消耗能量的一组是( )
①CO2 ②K+ ③蔗糖 ④甘油 ⑤葡萄糖 ⑥乙醇 ⑦蛋白质
A.①②⑥⑦ B.②③④⑦ C.①③④⑤ D.①④⑤⑥
6.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
A.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B.胞吞、主动转运
C.主动转运、胞吞 D.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7.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 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C.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D. 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8.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易吸收葡萄糖,却难吸收相对分子质量比葡萄糖小的木糖,原因
是( )
A.细胞膜上无木糖载体 B.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排列紧密
C.木糖的浓度太低 D.以上三项都正确
9.下列关于跨膜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分子或离子都可以通过单纯扩散进入细胞内
B.大分子有机物要通过载体蛋白的转运才能进入细胞内,并且要消耗能量
C.易化扩散和单纯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既不需要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D. 主动运输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细胞的能量,也需要依靠膜上的载体蛋白
10.右图表示多种植物成熟细胞,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内
质壁分离的百分率,图中曲线说明这些植物细胞( )
A.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蔗糖溶液浓度
C.有不同浓度的细胞液
D.细胞膜有不同的选择透过性
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② 酶都有分解消化功能;③ 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④ 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高效性;⑤ 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⑥ 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⑦ 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④⑥ D. ①④⑥
12.一份淀粉酶能将100万份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不能水解一份麦芽糖,这说明了酶
A.高效性、专一性 B.专一性、多样性
C.高效性、特殊性 D.专一性、特殊性
13.右图为某酶在不同温度下反应曲线和时间的关系,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B.酶因热而失活
C.酶反应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 D.酶反应速度和酶量的关系
14.将肠淀粉酶溶液的PH值由1.8调高至12的过程中,其催化活性表现为下图的(纵坐标代表催化活性,横坐标代表pH值) ( )
A B C D
15.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 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 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
16.完成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结构是( )
A.呼吸系统 B.线粒体 C.细胞 D.肺泡
17.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在( )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B.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C.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 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
18.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
A. 贮藏在葡萄糖中 B. 存留于酒精中
C. 存留于乳酸中 D. 以热能形式散失
19.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的 CO2的是( )
A. 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 B. 葡萄糖+线粒体
C. 丙酮酸+核糖体 D. 丙酮酸+内质网
20.如果提供含18O的二氧化碳,让其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发现18O最先出现在( )
A.氧气中 B.三碳化合物中 C.五碳化合物中 D.ATP中
21.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B.线粒体、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C.细胞溶胶、线粒体和细胞溶胶
D.细胞溶胶、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22.雨水过多时,农作物会发生烂根现象,其原因主要是( )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
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烂根
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
D.土壤因水涝温度低,使根受到低温损害
2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
①都产生 CO2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生成丙酮酸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24.苹果内部腐烂时消耗一定量的葡萄糖可产生A mol的二氧化碳,其植物体叶片在正常生长时消耗同样数量的葡萄糖可产生二氧化碳( )
A. 1A mol B. 2A mol C. 3A mol D. 6A mol
25.下图表示某种植物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P点的生物学含义( )
A.无光合作用,有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
C.无呼吸作用,有光合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不进行
26.光合作用过程中不需要酶参与的过程是( )
A. CO2的固定 B. 叶绿素吸收光能
C.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D. ATP 的形成
27.生长于较弱光照下的植物,当提高 CO2浓度时,其光合作用并未随之增强,主要限制因素是( )
A. 呼吸作用和碳反应 B. 光反应
C. 碳反应 D. 呼吸作用
28.如果光合作用同位素实验所用的水中有 0.2% 的分子含有18○ ,所用的 CO2中有 0.68% 的分子含有18○,那么短时间内光合作用释放的 O2中含有18○的比例是( )
A. 0.2 % B. 0.48% C. 0.68% D. 0.88%
29. 在绿色植物进行“ADP+Pi+能量 ATP”的反应中,参与反应的能量不可能来源于( )。
A. 淀粉 B. 葡萄糖 C. 光 D. 糖原
30.下列关于细胞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在生物体内氧化和体外燃烧都生成CO2和H2O,释放的能量也相等
B.运动员在100m赛跑时,腿部肌肉的能量供应主要来自此时所进行的有氧呼吸
C.淀粉是贮存能量的化合物,可以为植物细胞直接供能
D.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温度适宜的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31.叶绿体含有的某生物高分子物质中含有S元素。该物质可能具备的生理功能是( )
A.吸收并转换光能 B.作为还原C3的物质
C.光反应的最终电子供体 D.协助Mg2+进入叶绿体
32.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B.各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33. 一种红藻含有两种主要的光合色素:藻胆素(含蛋白质)吸收绿光;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其进行实验研究,获下表所示的测量数据。所有的光均采用相同的光强。
光质
光合放氧速率
蓝光
28
绿光
65
红光
47
蓝光和绿光
150
蓝光和红光
73
绿光和红光
146
在条件满足时,要保证光合作用CO2饱和点达到最高水平,应选用的光质是( )
A.蓝光 B.绿光 C.蓝光和红光 D.蓝光和绿光
34. 下列使ADP含量增加的生理过程是( )A.K+进入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 B.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C.线粒体中氢和氧结合生成水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35. 利用小球藻培养液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时,在其中加入抑制碳反应的药物后,发现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释放氧气的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
A.叶绿素吸收光能的效率下降 B.NADPH等的积累,光反应速率减慢
C.合成ATP所需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D.碳反应中生成的水减少,使光反应的原料不足
36. 右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宜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d时,CO2产生的场所只有线粒体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是有氧的4倍
37. 现有一瓶葡萄糖液,内置有适量的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 的体积与吸收O2 的体积比为7 :6,这是因为(假设两种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 ( )
A.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6/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1/7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38. 在夏季中午光照最强的情况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略有下降。这时,叶肉细胞内的 C3、C5、ATP的含量变化依次是( )
A.升、降、升 B. 降、升、降
C. 降、升、升 D. 升、降、降
39. 右图为某植物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四项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b箭头表示的是O2进出细胞的过程
B.e、f箭头表示的是CO2进出细胞的过程
C.以C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光照下,测得含18O2的呼吸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d
D.以H18O2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在较强呼吸作用下,测得18O2的光合作用产物的主要去向是图中的b
40.光合作用产生的某一氧气分子欲进入相邻叶肉细胞参与细胞呼吸,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 )
A.2层 B.6层 C.8层 D.12层
试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四大题,共40分)
41.(8分)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代表 分子;B代表 ;D代表 。
(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 膜。
(3) 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 。
(4)在a-e的五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 。
(5)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 ;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 。
42.(14分)下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据图回答:
(1)依次写出①.②.③所代表的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 进入该场所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
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从图可知,有氧呼吸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阶段,场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氧气供应不足,酶母菌细胞内C6Hl206的分解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反应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式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3.(10分)下图为植物新陈代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①过程发生在叶绿体 上,能量的转变为 → 。
(2)在②过程中,如果用14C标记的CO2示踪,依次能检测到放射性物质是 →
。
(3)③过程表示 呼吸,它发生在 (2分)中。
(4)④过程中的能量,在 参与下由ATP中的 水解释放。
44.(8分)下图一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效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图二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效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 图一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 ___。理由是_________ __ __ (2分)。
(2)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
(3) e点与d点相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e点与f点相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________(填“高”、“低”、“基本一致”)
(4)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生物强化卷
试题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
1-5:DDDBD 6-10:BCADC 11-15:DADCD 16-20:CBCAB
21-25:CABCB 26-30:BCADA 31-35:DCDAB 36-40:BCCCD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5大题,共50分)
41、每题1分
(1)膜蛋白 脂双层 糖链
(2)选择透性 (3)一定的流动性 (4)b、c、d
(5)b a
42、每题2分
(1)检查该洗衣粉是否含蛋白酶
(2)①45℃
②酶的结构已遭破坏(或酶的活性已丧失)
③胶片上的蛋白膜消失时间的长短
(3)丝质及羊毛衣料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衣料。
(4)酶本身无毒,含量少,又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对环境无污染。
43、每题1分,2分见答案
(1)丙酮酸 水 二氧化碳
(2)线粒体 丙酮酸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2分)
(3)电子传递链 线粒体内膜
(4)二氧化碳和乙醇(2分) 细胞溶胶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2分)
44、每题1分,2分见答案
(1)类囊体膜 光能 活跃的化学能
(2)三碳化合物 三碳糖(糖类) (3)需氧 细胞溶胶和线粒体(2分)
(4)酶 高能磷酸键
45、(1)A A的正常生长需要较强的光照
(2)从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方向流动
(3)低 高 (4)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