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之神经调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

文档属性

名称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之神经调节(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8-12-15 09: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神经调节人和动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用相适应的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二、脊神经1、脊神经由_____发出,共___对,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
2.
脊神经
3、运动神经元细胞体位于脊髓
_____内;感觉神经元
细胞体位于脊髓
附近的______里.[1]______(由________神经纤维构成)[2]______(由________神经纤维构成)脊髓31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前根运动后根感觉12灰质神经节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细胞体:代谢和营养中心树突:几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结构。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 轴突:一条长而分枝少的结构。把冲动传离细胞体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
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2、种类反射条件反射: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动物对具体信号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动物和人共有。望梅止渴人体对抽象的语言符号的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人类特有。谈梅止渴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既无感觉也无效应既无感觉也无效应既无感觉也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只有感觉无效应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即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兴






导静息电位的形成静息状态:外正内负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时发生兴奋后传导过程中(二)两个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兴奋在两个神经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来传递。突触是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见下图:突触的类型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轴突相接触 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神经递质参与的突触神经冲动的传导两种传导方式的比较膜电位的交替变化突触小泡内的化学递质双向传导单向传递比细胞间的传递快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慢是是影响兴奋传导因素(1)温度:医学上应用该原理进行冷冻麻醉(2)麻醉剂:(3)生理不完整:(4)不良情绪也会影响神经传导(5)机械压力(6)电流刺激只能来自外部吗?——刺激可以来自外界的,如敌害、食物等,也可以是来自体内的,如内脏器官发生病变引起疼痛性反射等。缩手反射是一种天生的、迅速的、不自觉的反应。它的反射中枢在脊髓。而脊髓是人体的低级神经中枢,它的活动受到大脑高级中枢的控制(即受到人的意志控制)。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感受器)股四头肌内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
——效应器(股四头肌)【实验】膝跳反射。 注意:放松自然的搭腿。【应用】膝跳反射可以用来检查一个人的神经系统
的功能是否正常。神经系统是怎样调节成年人排尿的?人的膀胱(感受器)感觉到尿意后,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由脊髓传入到大脑,大脑开始处理信息,是不是有地方可以排尿,如果有,就通过传出神经,通知脊髓完成排尿活动.不然就告诉膀胱再坚持。大脑皮层功能区 调节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高级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调节顶部——控制下肢运动下部——控制头部运动中部——控制上肢运动1、躯体运动中枢皮层中的功能代表区的分布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中央前回)(又叫第一运动区)
皮层中的功能代表区的范围与躯体运动的精密复杂程度有关皮层中的功能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联系是对侧性的左半脑 ——控制躯体右侧运动
右半脑 ——控制躯体左侧运动控制特点书写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WV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听、不能说)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说、不能听)书写语言中枢——书写障碍(能看、能听、能说、不能写)视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失失语症(能听、能写、能说、不能看)植物性神经的调节(内脏活动的调节 )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效应器官的作用既相互拮抗又协调统一。其中交感神经的作用在于促使机体能够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在于促使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等。 支配各种内脏器官活动的传出神经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1、(2003年江苏)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出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B2、(99年上海)回答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
(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
??????????????? (正、负或零)电位。
(2)当神经纤维受到剌激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是???? ???????? 。 负外负内正(3)上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
A.a和b处???????????? B.a、b和c处?? ??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
C3、(2002年上海)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代表传出神经 B 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 M代表效应器 D S代表感受器A(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
A 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 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 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 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 。 C乙酰胆碱和单胺类物质(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刺激Ⅱ处,肌肉 ;刺激Ⅲ处,肌肉 。
(5)在离肌肉5毫米的Ⅰ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 毫米/毫秒。 收缩无收缩反应30(2003年上海)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感受器
④神经中枢 ⑤效应器A. ②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⑤绿眼虫在光线弱时向光源游动,在阳光直射下向暗处游动,这种现象属于( )
A.应激性,依靠反射弧完成
B.应激性,依靠原生质完成
C.非条件反射,依靠反射弧完成
D.非条件反射,依靠原生质完成
B暴露脊蛙(切除脑的青蛙)支配后肢的脊神经根部,按次序做以下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引起”后均填左、右侧或两侧后肢有无的运动)
⑴第一步实验:
在甲处给予刺激,将引起 ;
在乙处给予刺激,将引起 。
⑵第二步实验:在甲处剪断神经,给予a端刺激,将引起 ;给予b端刺激,将引起 ;在丙处给予刺激,将引起 。
⑶第三步实验:在丙处剪断神经,给予C端刺激,将引起 ,在d端给予刺激,将引起 。
如下右图所示,将青蛙的脊神经从右侧的A处和左侧的B处切断,请回答:
(1)用电流刺激蛙的左腿,左腿的反应及其原因是 。
(2)用电流刺激蛙的右腿,将会出现反应的部分及其原因是 。
(3)参与以上反射活动的神经元有 个,
用图中编号和文字依次写出神经冲动所经过的途径

(4)图中标号2是 ,1是2
的 ,6是7的 ,图中将7
的 未画出来。答案:(1)不收缩,传入神经被切断
(2)左腿收缩。兴奋可由中间神经元传导到左侧,反射弧完整
(3)三 右腿皮肤感受器→1→2→3→5→7→6→左腿(肌肉)
(4)感觉神经元细胞体 树突 轴突 树突(2003年全国理综新课程卷第27题)(14分)将青蛙脑破坏保留脊髓,在脊柱下部打开脊椎骨,剥离出脊髓一侧的一对脊神经根(包含一个脊神经背根和一个腹根,见图)。分别电刺激背根与腹根均可引起蛙同侧后肢发生运动反应。已知背根含有传入神经,腹根含有传出神经,背根和腹根合并成脊神经。
请根据上述提供的实验材料(实验用具自选)设计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分别验证背根具有传入功能,腹根具有传出功能。
实验步骤1:在背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 预期结果:电刺激背根向中段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电刺激背根外周段不发生反应,说明背根具有传入功能。
实验步骤2:在腹根中央处剪断(或用麻醉药阻断),分别电刺激腹根向中段、外周段,观察蛙后肢是否发生运动反应。 预期结果:电刺激腹根向中段不发生反应,电刺激腹根外周段应发生蛙后肢运动反应,说明腹根具有传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