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文档属性

名称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1-04 17:0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1张PPT。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讨论:
1.队员之间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2.队员通过眼耳获得的信息,是如何经过处理,并迅速作出反应的?
3.队员要有良好的表现,身体的各个器官同样要协调配合,这又是如何实现的?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一
阅读教材P16-17回答下列问题:
反射的概念和类型?
反射的结构基础?
反射弧包括哪些环节?
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组成1、组成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2、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神经元 树突:多而短,接受刺激,把冲动传向细胞体 突起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冲动 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的关系神经纤维神经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
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类型: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结


础神经元结构细胞体突起树突轴突神经纤维(神经末梢)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
传导兴奋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概念: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人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等。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反射。如:吮吸反射、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神经元 神经元细胞体 树突 轴突 突起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神经元反




构 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二
阅读教材P17-19回答下列问题: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过程是怎样的?什么是神经冲动?什么是静息电位?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是怎样的?突触的结构?突触的类型?兴



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基本方式:刺激神经纤维某一部分产生兴奋,引起兴奋的部位膜内外正负电位交替变化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细胞间的传导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过程:特点:单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1、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⑴突触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2、突触 神经元之间在结构上并没有相连,每一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只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此接触部位被称为突触。 ? 主要突触组成: 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 轴突与树突相接触 3. 递质
⑴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
⑵ 单胺类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主要是抑制性
5-羟色胺
⑶氨基酸 r-氨基丁酸 甘氨酸 丙氨酸---抑制性
谷氨酸 天冬氨酸 ---兴奋性递质供体:递质移动方向:递质受体:递质作用: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单向传递)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兴奋传递过程----神经递质传递: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
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
产生一次突触后电位变化。如果神经递质一直起作用,会有什么结果?问题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 1.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
D.a、b、c、d和e处C课堂巩固:静息时和产生兴奋后,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电位的变化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B(2003年江苏)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
C.突出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
B(02上海)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⑴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传出神经
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 M代表效应器
D.S代表感受器A⑵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
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
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⑶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C乙酰胆碱和单胺类物质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颅腔中的脑

脊柱中的脊髓神经系统的分阶调节: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有什么差别?2、有些患者出现资料3所提到的不受意识支配的排尿情况,是哪里出了问题?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资料一:1861年,法国外科医生保尔·布洛卡在巴黎召开的人类学会议上,公布了一个令人感兴趣的病例:病人能听懂别人讲话,能用面部表情和手势同别人交流思想,可是说话非常困难,只能说一个“Tan”字。对病人进行检查,结果一无所获,病人与讲话的有关肌肉和发音器完全正常。
病人死后解剖检查发现,他大脑左半球的额下回后部(S区)有病变,这个病变部位正好位于大脑皮层控制口咽肌运动的区域之前,显然与口咽肌完成发音和说话动作有关。
后人将这种病例称为“运动性失语症”。(一)语言功能: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资料二:1874年,德国神经学家韦尼克报告了另一个病例:病人能主动说话,听觉也正常,可奇怪的是,他听不懂别人说话,连自己的话也听不懂。
病人死后解剖检查发现,他大脑左半球的颞上回后部(H区)有病变,韦尼克推测,这一区域与理解语言有关,是语言感受中枢。
后人将之称为“听觉性失语症” 。 四、人脑的高级功能资料三:在大量的临床病例中,又逐渐发现有的患者能听懂别人讲话,看懂文字,但不会书写,而其手部的其他运动并不受影响;
有的患者其他语言功能没有问题,就是看不懂文字的含义,但其视觉是良好的。
二者损伤的部位依次是颞中回的后部(W区)和角回(V区)。受损则患:视觉性失语症
(能听、能写、能说、看不懂)书写语言中枢(W区)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听觉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则患:听觉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说、不能听)受损伤则患:运动性失语症(能看、能写、能听、不能说)受损则患:书写障碍(能看、能听、能说、不能写) 大脑皮层的言语功能区:大脑皮层一定区域损伤,将失去相应的功能。返回瞬时记忆短期记忆所以在学习中,要经常复习,对学过的知识多加注意,才能把学过的知识转变为长期记忆,不然很快就会遗忘.大脑
的记
忆功
能⑴A·树突 B·轴突 C·突触
⑵如果B处受到刺激,兴奋将传导到图中的D处并继续传递。1、右图表示联接起来的两个神经元,⑴指出图中ABC的名称。⑵如果B处受到刺激,兴奋将传导到图中的什么地方?练 习2、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_______。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______________。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器d胞体膜或树突膜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B神经元持续兴奋 负C?? 3、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_(正、负或
零)电位。
4、?下图表示3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
??????????????????
A、a和b处 ??????????   B、a、b和c处 ?? C、b、c、d和e处 ???? D、a、b、c、d和e处 5、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
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6、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与周围神经系统相对应。神经中枢是反射弧的一部分,主要对由传入神经传来的兴奋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并发出指令,通过传出神经,支配效应器的活动。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灰质部分,是突触和胞体汇集的地方,就在横切面的蝶形结构区域。 在上课的时候,我是这样讲的:如果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而如果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能使突触后膜两侧的电位出现“正者更正、负者更负”,从而更难产生动作电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