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江西南昌石埠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 寒假作业之第四单元(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19-2020江西南昌石埠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 寒假作业之第四单元(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2 20:0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19-2020江西南昌石埠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
寒假作业之第四单元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颓唐(tuí) 交卸(xiè) 遏制(è) 茸毛(róng)
B.俯瞰(kàn) 游逛(guàng) 漫延(màn) 避邪(xié)
C.踌躇(chú) 倦怠(dài) 琐屑(xiè) 蹒跚(mǎn)
D.苔痕(tái) 濒临(bīng) 婆娑(suō) 虬枝(qiú)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那户人家真是祸不单行,他们本来就穷,现在两个孩子又生病住院。
B.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C.知识像深埋在土里的宝藏一样,越是努力挖掘就越觉深不可测。
D.梅雨季,雨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连绵不断,感觉整个人都要发霉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尽管努力了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离目标总会近一些。
B.十五年来,父母为了我辛苦付出,我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感谢他们。
C.“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机制,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云南布依族每到三月三左右就有染花米饭的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云南花米饭有五种颜色,即红、黑、黄、白、紫
③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④花米饭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⑤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⑥再到放入糯米浸泡、清洗、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①⑤③②④⑥ B.②①③⑤⑥④
C.②④①③⑤⑥ D.③⑤⑥①②④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6.名句积累。(7分)
(1)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岂不罹凝寒? 。[刘桢《赠从弟(其二)》]
(3)馨香盈怀袖,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4)《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 , 。
(5)《钱塘湖春行》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迷恋,并照应诗题的一句是: , 。
7.综合性学习。(5分)
网络文学是作者依托互联网创作,并通过网络传播文学作品的新形态,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文艺的重要类型,因其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多元、传播广泛、消费便捷等特点,深受众多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的喜爱。近年来,网络文学快速发展,但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作品质量鱼龙混杂、侵权盗版屡打不绝、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也日益突显,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发展。
(1)材料围绕“网络文学”主要介绍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2)有网友说:“纸质图书的作家可以用笔名,为什么网络文学的作者要用实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名著阅读。(3分)
《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世界》,里面记叙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请列举书中写到的一种动物,并说出它的生活习性。。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
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2分)


(二)(桂林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12分)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 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1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14.【甲】文中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1分)
榕树的美髯
秦 牧
①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②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丫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所有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③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④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面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⑤一个人有时感触于某种景象,常常会涌起一种童稚似的感情。我们念过童话、神话、民间传说,那里面,老树不是像人一样,会说话的么?有时在榕树下乘凉,我就不禁想象:榕树真像那种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那一流的人物,仿佛他什么时候都在掀髯微笑,像一个旷达的长者那样告诉在他身旁乘凉的小孩(反正我们和他比起来都变成了小孩):“根是最重要的!你有了越多的根,你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你的根扎得越深,你和培育你的土地关系越密切,你就越有力量了。一株真正坚强屹立着的树是不怕烈日、风暴、旱患、水涝的。你瞧我,我抚育后代的成长,不怕他们掩盖了我,我具有这样的胸怀,任何从我的身体分出去而成长起来的小榕树,也都维护了我,壮大了我。”每一株长髯飘拂的老榕起码有两三百岁的年龄吧,想起它们经历的沧桑,想起它们倔强的生命,想起它们亲历了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巨变,真不禁使人对于榕树感到深深的敬爱。
⑥南海有一座著名的西樵山,入山的道旁就长满了老榕。不用说,它们每一株都有一把把美丽的胡子。有一次夜里,我在山道漫步,披着一身月色,听着盈耳泉声,来到老榕树下,却禁不住错愕地止步了。看着那些老树的气根在和风中飘拂,月光使它们更加碧绿、柔和了。我禁不住呆呆地站在那儿,像一个梦游病者似的一把一把去抚摸老榕树的美髯,但是又生怕把它们弄断。这时,老榕树真好像我们所敬仰的一些长者似的,叫人想起他们由于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地关系这么密切,因此,他们得以“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像榕树的根扎得那么深,伸得那么远似的,他们的信仰那么坚定,因此,万劫不摧,永远那么豪迈安详地屹立着。这时候,我不觉沾染上古代拜物教徒的情绪了,真禁不住想喊一声“榕树爷爷,胡子伯伯!”要是能够进入童话境域去,这些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他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该多好哪!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榕树的美髯”的理解。(2分)


16.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把第一票投给榕树。(3分)



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18.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3分)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吆”,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19.请简要分析题目“葫芦架下的母亲”的作用。(3分)


20.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21.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前后写法有所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2分)


23.文中的母亲将葫芦叶子和花的影子画下来,缝补在孩子们的衣服和书包上,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日常生活中,你的母亲是如何给予你关爱的呢?试举出一例。(2分)


三、作文(50分)
24.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部编版2019-2020江西南昌石埠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
寒假作业之第四单元(解析版)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3分)
A.颓唐(tuí) 交卸(xiè) 遏制(è) 茸毛(róng)
B.俯瞰(kàn) 游逛(guàng) 漫延(màn) 避邪(xié)
C.踌躇(chú) 倦怠(dài) 琐屑(xiè) 蹒跚(mǎn)
D.苔痕(tái) 濒临(bīng) 婆娑(suō) 虬枝(qiú)
(解析:B项“漫”应为“蔓”;C项“蹒”应读“pán”;D项“濒”应读“bī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那户人家真是祸不单行,他们本来就穷,现在两个孩子又生病住院。
B.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C.知识像深埋在土里的宝藏一样,越是努力挖掘就越觉深不可测。
D.梅雨季,雨总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连绵不断,感觉整个人都要发霉了。
(解析:D项“连绵不断”意思是连续不间断。与语境不符,使用错误。)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分)
A.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尽管努力了不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但是离目标总会近一些。
B.十五年来,父母为了我辛苦付出,我发自内心地由衷地感谢他们。
C.“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D.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机制,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B项语意重复,应删去“发自内心地”或“由衷地”;C项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D项语序不当,应将“发展”和“重视”调换位置。)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云南布依族每到三月三左右就有染花米饭的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据说在布依族中流传已有近900年的历史
②云南花米饭有五种颜色,即红、黑、黄、白、紫
③传统的原始布依族花米饭均是手工制作,过程复杂,步骤多
④花米饭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食品,色彩鲜艳,香味浓郁,美味可口,是布依族的特产
⑤从野生植物原材料的采摘、晾晒、清洗、水煮
⑥再到放入糯米浸泡、清洗、蒸煮、出锅阴干、密封储存,一步步都是纯手工完成
A.①⑤③②④⑥ B.②①③⑤⑥④
C.②④①③⑤⑥ D.③⑤⑥①②④
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小说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白杨礼赞》是中国现代作家茅盾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正在坚持抗日战争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罗素,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解析:B项朱自清是散文家而不是小说家,且《济南的冬天》是老舍的作品。)
6.名句积累。(7分)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4)《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句子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钱塘湖春行》中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湖东一带景色迷恋,并照应诗题的一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综合性学习。(5分)
网络文学是作者依托互联网创作,并通过网络传播文学作品的新形态,是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文艺的重要类型,因其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多元、传播广泛、消费便捷等特点,深受众多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的喜爱。近年来,网络文学快速发展,但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作品质量鱼龙混杂、侵权盗版屡打不绝、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也日益突显,严重制约了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发展。
(1)材料围绕“网络文学”主要介绍了哪两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网络文学的优势和弊端。
(2)有网友说:“纸质图书的作家可以用笔名,为什么网络文学的作者要用实名?”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分)
【示例】纸质图书的作家虽用笔名,但读者可以通过书籍上的相关栏目(如序言部分)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而网络文学存在市场参与主体良莠不齐、作品质量鱼龙混杂、侵权盗版屡打不绝、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读者很难真正了解作者本人的相关真实信息。因此,为推动网络文学健康有序地发展,网络文学实名制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
8.名著阅读。(3分)
《昆虫记》又译《昆虫物语》《昆虫世界》,里面记叙了很多关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等。请列举书中写到的一种动物,并说出它的生活习性。
【示例一】蝉。每三到四年繁殖一次,爱唱歌;附在树干上,用突出的嘴吸取树的汁液;善挖地道和地穴。【示例二】螳螂。用利刃捕杀其他生物;专食活的动物,是个了不得的杀虫机器;能够建造十分精美的巢穴。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心远”和“悠然”。(2分)
1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2分)
【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
(二)(桂林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1~14题。(12分)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 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
1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2分)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解析:A项“移”的意思是动摇。)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向集市上围观的人询问哪边是南,哪边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13.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3分)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解析:D.不仅描绘了“观者”的反应,还描绘了“闻者”的反应,从侧面表现出文天祥崇高的爱国精神。)
14.【甲】文中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文天祥不向恶势力低头,英勇就义,面不改色的大无畏精神,充分体现出大丈夫的胆色与气魄。
附【乙】文参考译文:
文天祥将被押出监狱前,就写下遗书自我总结,挂在衣带中。那文词写着:“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因为已经尽了人臣的责任,所以达成了仁德。读古代圣贤的书,所学的不是成仁取义的事又是什么事呢?从今以后,(我)差不多就没有愧疚了!”(他)被押过集市时,气概神色自然,态度从容,围观的人多得像一堵墙。即将受刑时,(他)不慌不忙地向执刑的官吏说:“我的事都已做完了。”向集市上围观的人询问哪边是南,哪边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不久,有使者前来传令停止行刑,到达时文天祥却已经死了。看到或听说这件事的人,没有一个不伤心流泪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1分)
榕树的美髯
秦 牧
①如果你要我投票选举几种南方树木的代表,第一票,我将投给榕树。
②一株株古老的、盘根错节、丫杈上垂着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的榕树,遍布在一座座村落周围,它们和那水波潋滟的池塘,闪闪发光的晒谷场,精巧雅致的豆棚瓜架,长着两个大角的笨拙的黑水牛,一同构成了南方典型的农村风光。无论你到广东的任何地方去,你都到处可以看到榕树,在广州,中央公园里面,旧书店密集的文德路两旁,市郊三元里的大庙门口,或者什么名山的山道,都随处有它们的踪迹。在巨大的榕树的树荫下开大会、听报告、学文化、乘凉、抽烟、喝茶、聊天、午睡、下棋,几乎是所有南方人生活中必曾有过的一课了。
③有一些树木,由于具有独特的状貌和性质,我们很容易产生联想,把它们人格化。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修竹使人想起隐者,槐树之类的大树使人想起将军。而这些老榕树呢,它们使人想起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它们那一把把在和风中安详地飘拂的气根,很使人想起小说里“美髯公”之类的人物诨号。别小看这种树的“胡子”,它使榕树成为地球上“树木家族”中的巨无霸。动物中的大块头,是象和鲸;植物中的大块头又是谁呢?是槐树、桉树、栗树、红松之类么?对!这些都是植物界中的长人或者胖子。但是如果各各以一株树的母本连同它的一切附属物的重量来计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树能够压倒这种古怪的常绿乔木。榕树那一把一把的气根,一接触到地面就又会变成一株株的树干,母树连同子树,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人们传说一棵榕树可以有十亩宽广的树荫。这个估计,其实还可能是比较保守的。我看到一个材料,据说在印度的孟加拉有一个著名的榕树独木林。它生有八百根垂下的钻入泥土的树根,每一根都发展成为树干,它的阴影面积竟超过了一公顷(十五亩)。广东的新会县有一个著名的“鸟的天堂”,江中洲渚上的林子里住满鹭鸶和鹳,晨昏时形成了百鸟绕林的美景。那一个江心洲渚中的小树林,也是由一株榕树繁衍而成的。在那里,已经分不出哪一株树是原来的母本了。
④有些植物,羞涩地把它们的茎也生到地下去。但是,榕树不仅让它的根深入地下,也让它们突现在地面;不仅突现在地面,还让它的根悬挂在空中;甚至盘缠贴附在树身上,使这些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形成了老榕的古怪的衣裳。再没有一种植物,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面前,像榕树这样的大胆和爽快的了。
⑤一个人有时感触于某种景象,常常会涌起一种童稚似的感情。我们念过童话、神话、民间传说,那里面,老树不是像人一样,会说话的么?有时在榕树下乘凉,我就不禁想象:榕树真像那种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他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那一流的人物,仿佛他什么时候都在掀髯微笑,像一个旷达的长者那样告诉在他身旁乘凉的小孩(反正我们和他比起来都变成了小孩):“根是最重要的!你有了越多的根,你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你的根扎得越深,你和培育你的土地关系越密切,你就越有力量了。一株真正坚强屹立着的树是不怕烈日、风暴、旱患、水涝的。你瞧我,我抚育后代的成长,不怕他们掩盖了我,我具有这样的胸怀,任何从我的身体分出去而成长起来的小榕树,也都维护了我,壮大了我。”每一株长髯飘拂的老榕起码有两三百岁的年龄吧,想起它们经历的沧桑,想起它们倔强的生命,想起它们亲历了中国百余年来波澜壮阔的巨变,真不禁使人对于榕树感到深深的敬爱。
⑥南海有一座著名的西樵山,入山的道旁就长满了老榕。不用说,它们每一株都有一把把美丽的胡子。有一次夜里,我在山道漫步,披着一身月色,听着盈耳泉声,来到老榕树下,却禁不住错愕地止步了。看着那些老树的气根在和风中飘拂,月光使它们更加碧绿、柔和了。我禁不住呆呆地站在那儿,像一个梦游病者似的一把一把去抚摸老榕树的美髯,但是又生怕把它们弄断。这时,老榕树真好像我们所敬仰的一些长者似的,叫人想起他们由于勤奋吸收,和群众、和大地关系这么密切,因此,他们得以“永葆其美妙之青春”。像榕树的根扎得那么深,伸得那么远似的,他们的信仰那么坚定,因此,万劫不摧,永远那么豪迈安详地屹立着。这时候,我不觉沾染上古代拜物教徒的情绪了,真禁不住想喊一声“榕树爷爷,胡子伯伯!”要是能够进入童话境域去,这些老榕树忽然开口了,和你攀谈了,谈起他对于树根的看法和生活的经历了,该多好哪!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标题“榕树的美髯”的理解。(2分)
表面上指榕树一簇簇老人胡须似的“气根”,暗含作者对榕树“有了越多的根,就可以吸收到越多的营养。根扎得越深,和培育的土地关系越密切”倔强的生命力量的敬意。
16.结合全文,简要说说作者为什么要把第一票投给榕树。(3分)
①榕树是南方分布最广的树,随处可见。②蔓衍不休,独木可以成林。③大胆而爽快,像智慧、慈祥、稳重而又饱经沧桑的老人。④根深深扎进泥土,坚强,豪迈,万劫不摧。(答出三点即可)
1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本句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突现”“悬挂”“贴附”等词语的使用,赋予榕树以人的情态,还将榕树错综纠缠和变化万千的树根比作“古怪的衣裳”,生动形象地写出榕树把“根”的作用显示于人类面前的大胆和爽快。
18.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试加以分析。(3分)
主要运用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榕树发达的气根,表达作者对榕树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3分)
葫芦架下的母亲
李汉荣
①初夏的早晨,我妈吃过饭,就在门前院子葫芦架下,坐在竹凳上为我们缝补衣服,哥哥的书包带子断了,我妈要给接上;我的裤子膝盖上磨了个小洞,我妈要给修补;爹的衬衣,姐姐的枕巾,妈自己的布鞋,都等着她去连缀,去重新出落得完好。
②暖和的阳光洒在葫芦架上,嫩绿的叶子窸窸窣窣,嬉笑着伸开手掌互相抚摸,一高兴,它们手里捧了一夜的露珠,不小心洒了下来,有几颗刚好掉在我妈的脸上。我妈伸手抹了一下,放进口里,“好甜的天露水吆”,我妈叹了一声,又自言自语:“天意呀,天降甘露,今天怕是个好日子哩。”
③我妈开始穿针走线了。葫芦叶子的影子,掉在妈的身上、手上,掉在针线篮里,掉在哥的书包上,掉在那些等待着的衣服上、裤子上、鞋子上、针线上,掉在妈的心思上。
④我妈灵机一动,其实,也不是灵机一动,这在我妈已成习惯了,是仅属于我妈的秘密习惯——取来她的孩子们用的铅笔,将那从各个方向投影下来的葫芦叶子们画下来,就画在那接待影子的布上。若觉得掉在恰好的地方,好看,正合适点缀点什么,就依照那样式,略加放大或缩小,一针一线缝好绣好,她的艺术品就成了。瞧,此时,被我那顽皮的膝盖磨破的裤子上的窟窿,正被一片翠绿的胖叶子补丁覆盖了,那本来寒碜的补丁,却成了有趣的、摇曳着的一片初夏的叶子。
⑤快到正午了,一片叶子的影子,定定地守在刚展开的姐姐的枕巾上,好像不愿走了。妈说:“这是缘分和天意,咋不早不晚,偏偏就在这时,是这片叶子,来到丫头的枕巾上,怕是要为她送些吉祥好梦?”我妈就把这安静清凉的叶子,挽留在姐姐的枕上,挽留在她青春的梦边。
⑥我妈爱说缘分、天意,却很少说运气之类。可是我要说,我哥的运气比我好,你看,这时候轮到为他缝书包带了,一朵正在开着的葫芦花——它正在鼓足劲开花瓣儿,那花瓣儿还没开圆哩,它把还没有开完的花影儿匆忙地投在哥的书包上。我妈看见了,花就在她的手边颤呢,花心里还噙着亮晶晶的露珠儿。妈抬起头,望了望绿莹莹的葫芦架和蓝莹莹的天,然后把目光停在手边的葫芦花上。妈微笑着,笑意、暖意和神秘的天意,满当当地漾在妈的脸上、心上。此时,她整个儿被一种比我们后来漫不经心挂在口上的所谓诗意呀、禅意呀等等更为圆融深挚的情感暖流和纯真欢喜给笼罩和充盈了,那是只有上苍才能够给予的一种福气和喜气。
⑦我妈就把那刚开的、花心里还噙着露珠的葫芦花,绣在我哥的书包上了。你说,我哥的运气多好?
⑧我妈几乎不识字,仅认得“一、二、三、天、地、人、山、水、田、土、木、火、上、中、下……”,总共就三十来个字,也没受过什么美学教育和艺术培训,但是,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我妈的美感和艺术灵感来自大自然,来自她劳作、生活的田野、山水、草木和花鸟,来自她对美的事物的直觉领悟。我家门前这菜园,这蓬勃着青藤绿叶黄花的葫芦架,就是我妈的美学课堂。就在此刻,在这个早晨,在葫芦架下,我妈凝神静气,感受着天意,进行着对大自然的模仿和美的创造……
19.请简要分析题目“葫芦架下的母亲”的作用。(3分)
①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②作为文章的叙事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③富有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0.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葫芦叶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自然垂落时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为下文描写母亲将投影下来的葫芦叶连缀在衣服上做铺垫。
21.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葫芦架下的母亲,前后写法有所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文章开头是详尽描述母亲在葫芦架下为家人缝补衣物的情景,结尾是概括总结全文内容。这样,有详有略,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点面结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2.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母亲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2分)
①母亲爱孩子、爱家庭、爱自然;②几乎不识字,以苦为乐,心灵手巧;③有很纯正的美感,有她朴素的美学。(意对即可,答对两点给满分)
23.文中的母亲将葫芦叶子和花的影子画下来,缝补在孩子们的衣服和书包上,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日常生活中,你的母亲是如何给予你关爱的呢?试举出一例。(2分)
【示例】每当我厌食时,母亲就给我做各种各样“动物形状的水饺”,总能使我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三、作文(50分)
24.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蕴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旁温馨的话语。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