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13 15:5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人教版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投入并有所收获!——自然界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结论: 整体性是相对的 差异性是绝对的 学习目标及重难点难点: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的表现及形成原因。重点: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的表现及形成原因。3.感受自然环境的和谐美。2、认识世界主要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描述其特征。1、基于地图分析地域分异基本规律的表现及形成原因。自








性主要陆地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一、主要的陆地自然带【学法指导】自然带定义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地球上的陆地自然带吧!反思:
自然带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地理要素是什么?
与自然带有什么样的对应关系呢?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苔原带
冰原带【归纳总结】66°34N23°26N0°大陆西岸 中部 大陆 东岸 大陆西岸 中部 大陆 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贴图
游戏】 特殊的旅行
在这次旅行中,我们班内的同学将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体会同一次旅行。将班内同学共分成三组,分别为导游组、游客组、专家组。
导游组负责以导游的口吻对沿途景观进行介绍
游客组负责以游记的形式记录本次旅行
专家组负责对旅行中的地理知识进行剖析

【学生活动】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第四站第五站第六站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①形成原因:纬度位置不同导致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③ 表现形式 :(简图如下)②形成基础:热量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第三站第二站第一站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海陆位置不同导致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①形成原因:
③表现形式 :(简图如下)②形成基础:水分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第一站第二站第三站第四站一、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随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①形成原因:
③表现形式 :(简图如下)②形成基础:水热 随等高线延伸垂直更替热量太阳辐射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水分海陆分布南北延伸
东西更替水热状况海拔高度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地带性分布规律 【享受成果】秋醉中国三万里 两路追秋人马【现场比拼】请说出以下古文反映了哪种地域差异: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专家解读】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而为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垂直地域分异水平地域分异【专家解读】这节课我学得怎么样?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1、影响赤道到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条件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海陆分布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两极表现较为明显
B、以热量为基础
C、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D、各自然带南北更替AC体验成功 下面哪座山位于中国秦岭—淮河以北 的暖温带地区?暑假将至,同学们都希望能出外旅游,下面请大家设计一条能够反映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旅游线路,结合用地图和新闻报道的形式,下节课大家共同分享。 课后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