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二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
3、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次,则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将如何变化?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在 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分钟就通过分裂增殖一次。
1、72H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
2、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讨论1讨论:
3、请你计算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在不同时间的数量,完成表格!4、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的种群增长曲线食物充足空间充裕环境适宜没有天敌资源无限
指数生长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2、步骤:细菌的分裂繁殖
观察对象、提出问题1859年,一个英格兰的农民带着24只野兔,登陆澳大利亚并定居下来,但谁也没想到,一个世纪之后,这个澳洲“客人”的数量呈指数增长,达到6亿只之巨。 实例一澳洲野兔数量变化实例一:实例二: 1937年的春天,有人将8只环颈雉带到美国华盛顿州Protection岛上来放生,这个岛上原来没有环颈雉分布的记录,于是这些环颈雉迅速增殖,只用了6年时间,该岛上的环颈雉数量便增长到1898只。在此期间,其种群数量呈指数型增长。
美国某岛屿环颈雉的数量变化 模型:
曲线Nt=λt N0· 如果用N0表示种群的起始数量,用λ表示种群数量每年的增长倍数,用Nt表示t年后种群的数量,那么,Nt为多少?列出计算式:
N1=N0λ
N2=N1λ=N0λ2
N3=N2λ=N1λ2=N0λ3
……..假设草原上有5只野兔,一年后变为50只野兔,二年后变为500只,三年后变为5000只……,则五年后为多少只?N5=5×105a 假设:气候适宜没有天敌等理想条件c 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增长率保持不变b理想 模型:Nt=λt N0·d 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种 群迁入新环境短时间内J型增长能否一直持续下去?+实例三: 生态学家高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了如图所示的结果。草履虫数量变化曲线J型曲线2、为什么草履虫不呈J型增长?1、草履虫的数量变化与J型增长有何不同?草履虫数量增加到375个后趋于稳定;种群数量连续增长;
草履虫数量变化曲线J型曲线2、为什么草履虫不呈J型增长?1、草履虫的数量变化与J型增长有何不同?理想条件营养、空间受限
(2)S型增长: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a. 原因:有限条件b. 特点:c. 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有限种群数量开始上升很快,后来上升的缓慢,数量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k/2时,增长速率最大,在K时,增长速率为0.
草履虫数量变化讨论2: 在渔业生产上,人们常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惑:不捕捞或捕捞很少,鱼类资源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捕捞过多,又会导致鱼类资源枯竭。那么,对于某个水体中的某种鱼类资源,每年捕捞多少才合适呢?....ABCD
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K
K
同一种群的K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影响种群变化的因素: 内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
迁入率、迁出率外部因素:食物、气候、天敌、
传染病等人为因素;2、波动:3、下降:讨论3:1.如何利用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拯救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 2.你认为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繁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四、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拯救和恢复濒危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等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野生生物资源的最有效措施 2、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措施: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
3、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学依据:严密封存粮食、 硬化地面、养猫、放置捕鼠夹、老鼠药等等
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S型增长曲线环境负荷量
K/2增长缓慢增长加速增长缓慢增长速度最快食物空间不足,种内斗争
加剧;捕食者的数量增加。食物充足,空间充足由于引入初期,密度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