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城市化课件 (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城市化课件 (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17 11:4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三节 城市化
大学生寒假实践心得体会交流
自从走进了大学,就业问题就似乎总是围绕在我们的身边,成了说不完的话题。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报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能够适应国内外的经济形势的变化,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
实践,就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的挑战,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
1、概念: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人口
乡村
一、城市化的含义
3 、城市化的动力
就业机会多
城市
社会福利保障     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拉力因素
推力因素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收入低,社会 服务短缺
受自然灾害 影响大
农村
读图2.17讨论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有那些?
4 、城市化的意义
(1)人口转化
(2)产业结构的变化
(3)文化、思想、观念的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以后.从1800-2000年,世界人口增长了5倍多,其中世界城市人口增长了56倍.

读图探究
几千年前
19世纪晚期
二战结束
现 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慢
空前发展
发达国家水平高
发展中国家水平低
18世纪中叶
发达国家开始发展(起步)
1 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2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读图P33.2.19思考:
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30%;
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 30%增长到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城市化加速
再城市化
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1逆城市化的原因?
2再城市化的原因?
  由于城市人口的高度聚集,导致市区过度拥挤、环境恶化、用地紧张和生活质量下降.城市居民为了追求较好的生活环境,由市区向郊区迁移.
P34

较高




小幅度扩大
迅速扩大,并出现郊区城市化
城市界限模糊,出现逆城市化
表现不明显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大城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的空洞化等




1950年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











来自:联合国人口司。
发展中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聚集于少数大城市。
占阿根廷总人口的30%
占墨西哥总人口的16.8%
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城市
起步早
工业化早
城市化水平高
新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起步晚,发展快
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崎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生产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的表现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土地质量的下降
(3)对水循环的影响
(4)对气候的影响
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两个方面
城市化
污染环境
改善环境
合理
过快
平整土地
兴修水利
绿化环境
大气污染
水污染
垃圾污染
噪声污染
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活动
1、略
P37
2、城市一天天变大,城市里的人越来越多,交通变得更拥挤,空气更浑浊,用水更紧张,河水变黑变臭,噪声污染严重,城市绿地减少,垃圾增多.
3、(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 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 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
生态城市
(1)、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1、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2、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3、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
在城市中心建一些绿地
在城市各用地间进行道路建设
城市内部开辟一些绿地
改进意见
改进意见
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