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7-13 07: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问题探讨
地球上,亚马逊森林,欧亚大陆草原,以及极地附近的苔原,都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这些自然生态系统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是现在依然基本保持着正常的森林、草原与苔原景观,仍能维系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讨论:
为什么这些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呢
制作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目的要求
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基本原理
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应该注意,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实验材料
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
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
玻璃板4~5 m2,粘胶足量;沙土8~10 kg,含腐殖质较多的花土40~50 kg,自来水足量。鑫方法步骤
按100 cm×70 cm×50 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沙土层厚5~10 cm。在缸内低处倒进水。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水中,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沙土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花土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花土上。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每一个星期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且进行记录。结果和结论根据观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讨论:
1.设计时要考虑的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有哪些
2.生态缸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
3.达到稳定状态后,生态缸内的生物种类与数量有无变化 如有,是怎样变化的
课题: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在指导学生制作生态缸时,除了参考教材中的方法步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生态缸可制作成封闭型,也可制作成开放型(即不加盖)。前者对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比例有着更严格的要求。
(2)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的生物数量要合适。
(3)为了使生态缸内的沙地保持干燥,可在沙土下铺垫一张塑料布,以防止缸中水(气)渗透上来。
(4)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在上面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制作日期。
2.在指导学生观察生态缸的稳定性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让学生设计一份观察记录表,内容包括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情况(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及基质变化等。
(2)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
(3)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
(4)依据观察记录,对不同生态缸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异的原因。
练 习
一、基础题
1.判断下列表述是否准确:
(1)温带针阔混交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 )
(2)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 )
(3)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 )
2.地球上有许多类型的生态系统。以下是其中的一部分:
(1)森林生态系统; (2)草原生态系统;
(3)荒漠生态系统; (4)湖泊生态系统;
(5)苔原生态系统; (6)农田生态系统;
(7)果园生态系统; (8)海洋生态系统;
(9)池塘生态系统; (10)湿地生态系统;
(11)人工林地生态系统;
(12)高山草甸生态系统。
上述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
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 );
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 );
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 ),较弱的是( );
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 ),恢复较慢的是( )。
2.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两个生态系统是(1、8);人的作用突出的生态系统有(6、7、9、11);陆地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较强的是(1、2),较弱的是(3、5、6、7、11);水域生态系统在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后,恢复较快的是(4、9),恢复较慢的是(8)。
二、拓展题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关系。
提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反之,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越简单,则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弱。例如在马尾松纯林中,松毛虫常常会产生爆发性的危害;如果是针阔混交林,单一的有害种群不可能大发生,因为多种树混交,害虫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随之增加,进而限制了该种害虫的扩展和蔓延。
技能训练
运用术语准确表达
生命是什么 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哲理的问题。总结从细胞到生态系统多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对你认识生命的本质会有帮助。这个活动,需要你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甚至还需要你自己去进一步查找资料,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并用准确的术语表达。
1.生命系统与环境的关系。与一般的非生命系统相比,生命系统的复杂程度高,而且任伺生命系统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时刻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生命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系统
2.生命系统的结构。生命系统尽管结构复杂,但都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统一整体,组织性强。
生命系统的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系统的功能。和非生命系统相比,生命系统能够不断地从外界环境获取物质和能量,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也能不断地排出物质、散失热能,等等。
细胞、个体,都能形成新的细胞、个体。
生命系统具有什么功能
4.生命系统的历史。分析生命系统的由来,追寻生命系统的历史,也是理解生命是什么的关键。
从历史的角度看,生命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
一、概念检测
1.判断
(1)生态系统中存在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
(2)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之中。 ( )
(3)植食性动物一定是初级消费者。 ( )
(4)在草一昆虫一青蛙一蛇一狐一豹这条食物链中,豹是第五营养级。 ( )
(5)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可能比较低。 ( )
1.(1)×; (2)√;(3)√; (4)×;(5)√
2.选择
(1)下列哪一种方法能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
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
答[ 】
(2)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大小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
B.生态系统的气候环境;
c.生态系统的成分;
D.生态系统的地理位置。
答[ ]
2. (1)B;(2)C。
3.画概念图
(1)将以下概念之间的关系用概念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群落、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2)在以下概念图的问号和空白框内填写适当的词语。
(2)
4.填表
填表比较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的特点,并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比较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
特点
范围
关系
二,知识迁移
1.现提供以下种植、养殖物种和其他一些生产因素(见下表),请你选择种植、养殖物种各两种,设计一个符合生态学原理的农业生产系统(用文字、方框、箭头、线段等表示)。
种植物种 玉米、小麦、棉花、苹果
养殖物种 猪、鸡、牛、鸭
肥料、农药 农家肥、化肥、农药适量
虫害 玉米螟、黏虫、棉铃虫
1.这是一道开放性非常大的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力去设计。
2.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请根据图回答:
(1)在该河流的AB段上,溶解氧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在该河流的BC段上,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对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什么
2.提示:
(1)藻类数量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溶解氧随有机物被细菌分解而大量消耗。
(2)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等无机盐离子,有利于藻类的大量繁殖。
(3)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河流中生物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三、技能应用
1.某同学在探究落叶在不同土壤中的变化时,提出了新的问题;缺氧环境中的土壤是否也能分解落叶呢 请你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1.略
2.某地农业部门在防治棉铃虫问题上,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是喷洒高效农药;一种是放养棉铃虫的天敌——赤眼蜂。前者可以比较迅速地杀死
棉铃虫,但却会同时杀死其他动物,包括赤眼蜂,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后者不能彻底消灭棉铃虫,但是能将棉铃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请评价哪种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什么
2.放养赤眼蜂。因为喷洒高效农药,在消灭棉铃虫的同时,也会杀死大量的棉铃虫的天敌。棉铃虫失去了天敌的控制,就容易再度大发生。在棉田中放养赤眼蜂,由于棉铃虫和赤眼蜂在数量上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能够将棉铃虫的数量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方案有利于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四、思维拓展
1977年,科学家在深海中的火山口周围发现了热泉。热泉喷出的海水温度超过300℃,并且富含硫化氢和硫酸盐。令人惊奇的是,在这样的海水中,竞发现大量的硫细菌。这些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和还原二氧化碳来制造有机物。在热泉口周围还发现多种无脊椎动物,如大海蛤、蟹、管水母以及没有口也没有消化道的管居环节动物等。近30多年来,人们不断在深海发现这样的热泉生态系统。有些科学家认为热泉口的环境与地球上早期生命所处的环境类似。
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
(1)上述硫细菌是自养的还是异养的
(2)与一般生态系统相比,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哪些特殊之处
(3)研究深海热泉生态系统有什么意义
(1)属于自养生物。
(2)一般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由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但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却是来自硫化物,由硫细菌通过氧化硫化物获得。
(3)对于研究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研究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结构、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考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