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7-18 20: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1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学案
一、 学习目标
(1)描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及其完整性的必要。
(2)概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 ( http: / / www. / Subject / shengwu.html )
(3)概述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过程。
(4)应用兴奋传导原理,辨别传导方向,解决实际问题。
(5) 描述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教学难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第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21世纪教育网
学生预习思考 “问题探讨”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学生预习思考 预习课本P16-17 思考:
1.概念: 反射
兴奋
效应器
神经调节由__________完成,其基本方式是 _________,
反射弧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2. “思考与讨论”
拓展阅读
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中枢 .
中枢神经系统是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脑和脊髓,由灰质和白质组成,神经中枢是指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高等动物和人某一项生理活动的结构。
反射与感觉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说明一个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具备这五个环
节,缺任一环节反射将不能发生。感受器能接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产生兴奋,经传人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相应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说明感觉的形成必须满足三个
条件:一要有感受器,二要有传人神经,三是大脑皮层的有关感觉中枢(能对传人的
兴奋进行分析和综合产生感觉)。缺少三环节中的二环,将会导致感觉的丧失。如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或视神经受损,将导致失明。
上述分析表明:参与反射和感觉形成的神经结构是不同的,而且反射的完成和感觉的形成过程也是不同的。
例题1. 有关反射弧的错误的表述是( )
A.反射弧是反射的解剖学基础 B.反射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遭到破坏,反射将不能实现
C.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遭到损伤不能形成感觉 D.反射弧是指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
例题2.高处坠落造成人高位截瘫(颈椎损害),以下四种表现不符合实际的是 ( )
A.大小便失禁 B.触觉完全丧失 C.躯干冷温觉丧失 D.躯干痛觉丧失
练习:1. 在反射弧中,能够对刺激起分析和综合作用的是 ( )
A.传人神经 B.效应器 C.感受器 D.神经中枢
2.下列关于感受器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能将特定的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
B.感受器直接将感受到的刺激传入大脑皮层
C.各种感受器都有各自的适宜刺激 D.感受器可产生适应现象
3.半身不遂的原因之一是( )
A.脊髓从胸部折断 B.脑干的上行传导束损伤
C,对侧大脑半球躯体运动中枢损伤 D.小脑受到损伤
4、某同学看见课桌上有一层灰,拿抹布抹课桌时,不小心手被钉子刺了一下,手臂快速收缩,在此反射中神经冲动传导途径是( )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C.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D.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学生预习P17-18并观察图2-1和2-2及下列资料
神经纤维的传导
早在179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伽伐尼发现兴奋传导实际上是一种生物电现象。但是神经纤维都很细,做实验很困难。到20世纪30年代英国科学家发现乌贼的巨大神
经纤维是实验的理想材料,它粗大的轴突直径可达1毫米,使测量电位差的微电极易于插入,为开展实验提供了方便。
实验方法:观察图
取两个微电极,一个插入神经纤维内,一个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用微伏计测出膜内外的电位差,即电势差。结果显示: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为什么会出现电位差呢?很早人们就发现神经纤维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
观察并分析Na+离子和K+离子的浓度差:膜内的K+离子浓度远高于膜外,Na+离子浓度则相反。
在细胞未受刺激时,也就是静息状态时,膜内的K+离子很容易通过载体通道蛋白顺着浓度梯度大量转运到膜外,从而形成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膜上的Na+离子载体通道蛋白被激活,Na+离子通透性增强,大量Na+离子内流,使膜两侧电位差倒转,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思考:
1.为什么会存在膜电位?为什么又会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2.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3.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邻近未兴奋部位仍然维持原来的外“正”内“负”,那么,兴奋部位与原来未兴奋部位之间将会出现怎样变化?
5.电流方向如何呢?
6.如果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中段施加一适宜刺激,传导方向又是怎样呢?
例1. 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出现( )
A.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
B.神经细胞内阳离子比细胞外阴离子少
C.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方向传导
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例2.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女排主攻手大力扣球瞬间,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 )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突触传导 D、反射弧
预习中的问题反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P13 例1 P14 T1.T2 P15 T8
第二课时
(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学生预习思考:
突触小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突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神经递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为什么是单向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 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 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例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属于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 C.胞吞作用 D.胞吐作用
[变式] 右图甲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
(2)当人体发生反射时,兴奋从A到B是以_________形式传导的,用字母
写出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是图甲中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甲中这样的结构有____个。
(4)图乙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_或_________的膜。
例3.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比较兴奋的传导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元间的传递
信 号 形 式 电 信 号 化 学 信 号
传 导 速 度 快 慢
传 导 方 向 双 向 单 向
实 质 膜电位变化→局部电流 突触小泡释放递质
(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学生预习《分析资料》P20并完成讨论题
例1.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 ( )
A.脊髓、大脑、大脑 B.脑干、脊髓、大脑
C.大脑、脊髓、大脑 D.脊髓、脊髓、脑干
例2.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高级中枢是
A.大脑两半球 B.大脑皮层
C,小脑 D.中枢神经系统
例3. “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所需营养全部靠外人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没有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 )
A、小脑 B、脊髓 C、神经纤维 D、脑干
(五)人脑的高级功能
例1:人类的语言功能包括( )
A.听懂语言的声音形式(听话) B.看懂语言的符号形式(识字)
C.用词语表达思想(写字说话) D.A、B、C三项
例2:聋哑人理解同伴的"手语",哪一中枢最为关键 ( )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躯体感受中枢 D.躯体运动中枢
综合题: 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右图1所示中枢,右侧受损,将出现的症状是 _______。
(2)如果右侧半身不遂,有可能失语吗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如果图中2受损,出现的症状是_________ 。
(4)脑溢血患者由于脑水肿,受颅骨压迫而死亡,压迫的部位是________。
(5) 右图为左图的部分放大结构,该图示________ 神经的反射途径。图中A、B、C、D依次为_______ 。
(6)该反射弧的中枢位于______,该图所示的反射活动是否受意识的支配 ____。
(7)饭后,B_____ 的活动____,小肠的蠕动___ 。
预习中的问题反馈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P15 T3.T9 T16 T1.T2.T4 P17 T1.T8
三基础能力测试
1. 下图表示反射弧的模式图,如果从b点给予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变化的部位是( )
A.只有a、c B.只有c、d
C.a、c、d D.只有c
2. 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中传导的方向是( )
A.轴突→树突→细胞体 B.树突→轴突→细胞体
C.轴突→细胞体→树突 D.树突→细胞体→轴突
3. 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 D.无感觉但能运动
4.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 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 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
5.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在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一定是双向的
B.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电位变化的形式,沿感觉神经传导
C.在突触上,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
D.依靠形成局部电流回路进行神经元间的兴奋传递
6. 某人因外伤而成“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也只能靠“鼻饲”,人工往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靠自己。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 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 D.只有脊髓
潜能挑战测试
7. 部分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如右图所示,分别在甲、乙两处提供适宜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情况是( )
A. 刺激甲,只有I、Ⅱ收缩
B.刺激乙,只有Ⅲ、Ⅳ收缩
C.刺激甲,I—Ⅳ都不收缩 D.刺激乙,I一Ⅳ都收缩
8.以下不属于神经调节的是( )
A.皮肤、肠粘膜组织损伤、发生和释放的组织使毛细胞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渗入细胞间隙而形成水肿
B.天气变冷时,人骨骼肌“战栗”
C.所吃的食物过咸时,想喝水
D.小狗看到食物时,流出唾液
9.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是( )
A.从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和脊髓到效应器
B.周围神经系统的脑神经和脊神经
C.反射 D.从大脑皮层中枢到效应器
10.下列哪一项活动没有大脑皮层上有关的中枢参与( )
A.感觉 B.非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思维
11、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刺激强度的大小 B.感受器的兴奋性
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 D.效应器的兴奋性
12.右图为一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的电荷分布及相关处理。据图回答:
(1)神经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_____;结构特点具有 ______性;功能特点具有_______性。
(2)神经细胞在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电位表现为 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a~b之间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____,C中指针向____(左、右)偏。
高考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