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 光合作用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7-22 10: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浙科版出版的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五节,主要包括光合速率的含义及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它是继前面的知识,即酶、ATP及细胞的呼吸等对细胞代谢的进一步探究和学习,同时它也是本节光合作用中对光合作用的整个内容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生系统地理解细胞完整的代谢过程,加深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本节知识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从知识储备来看,学生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的结构和一些代谢过程,如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及呼吸作用,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对于环境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知识还有所欠缺。
从能力方面来看,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并能做到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从而解决问题。但是,由于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这部分知识需要借助图形曲线,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其完成新知识的建构。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加以引导帮助,来帮助学生主动地完成知识的建构。本着“倡导探究学习”和“立足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打算采用探究研讨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创设大量的情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提问等师生互动的方式,开展本节课的教学,帮助学生获得新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光合速率的含义。
2、说出影响光合速率的几个主要环境因素,概述它们分别对光合速率有什么影响。
3、描述几个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1、 通过光合速率的含义的学习,学会从科学的角度给事物下定义。
2、 在学习影响光合速率的几个主要环境因素过程中,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并加强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光合速率的含义,培养严谨、有序的科学思维习惯。
2、通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的探究和学习,体验科学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3、在小组讨论学习过程中,体验集体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光合速率的含义
2、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
3、几个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1、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
2、几个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法(以学生为主体,借助一定的多媒体工具,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教师点波指导等师生互动的方式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活动目的
导入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提问:什么是光合作用?它的反应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进一步设疑:其实光合作用不仅具备以上特性,还有一个特性,类似呼吸速率的,是什么特性呢?从而展开本节内容的学习。 温故知新,激发兴趣
新授课环节 活动一【角色扮演,探索新知】 “如果你是科学家,你会给光合速率下怎么样的定义呢”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教师适当地给以一定的点拨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出“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的概念,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上的阅读材料,了解二者的含义和区别。 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加深对光合速率的含义的理解。
活动二【师生互动,深入学习】 提问:学习了光合速率的含义后,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不同环境中植物的光合速率会不同呢?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又是什么呢?展开环境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这部分内容的学习。1、在光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这部分知识,先由教师讲授为主,其中穿插几个小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参与学习。2、在学习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温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曲线,教师给予适当地评价,最后进行讲解。3、CO2浓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也主要采用讲授法,辅之以一定的讨论交流。 学生自己动手及师生互动的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三【讨论学习,知识内化】 设疑:几个环境因素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分组讨论,再分别请各组说说他们的观点以及理由,教师加以引导,最后得到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新形成的知识。
教学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框架和PPT内容进行总结,教师加以引导指正,最后完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小结。 系统地梳理新知识,利于学生识记。
教学反馈 学生完成教师设置的一系列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开放性题目等。 检测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3.5 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
一、光合速率
1、定义:
2、表观光合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
二、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
1、光强度
2、温度
3、CO2 浓度
三、三个因素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