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8 07:05: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专题三: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人如何向西方学习,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过程。复习时,要注意与政治史和经济史的联系,
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原因目的
一个共同目的:
救亡图存、富强中国

原因:①民族危机
②西学东渐。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特点
在侵略与反侵略的过程中,体现的反封建反帝国
向欧美等西方国家学习
过程:器物层次—制度层次—思想文化层次
每一次失败都为后来者提供借鉴,最后找到了救国图存的道路
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道路,最后选择马克思主义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考试大纲
维新思想、共和思想
高考考点
一、睁眼看世界
二、维新思想
三、共和观念



知识点复习
1、鸦片战争抵抗派
(1)背景
1.清朝危机四伏,西方资’崛起
2.鸦片战争的刺激

(2)代表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 源:
《海国图志》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
重要历史意义
1.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对传统心态的挑战),迈出了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探究学习西方成为近代思想主流
3.对西学认识不足(局限于器物);实践不足

(1)背景:
——“中体西用”
2、洋务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3)实质:
(2)代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维护中国纲常礼教(封建专制统治)前提下(中体),学习西方近代科技(西用)
——“中体西用”
2、洋务派
“师夷长技以自强”
(4)实践:
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5)意义:
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奠基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6)局限:
对西学认识局限于器物层面
结合资料P215
相同点
不同点
(1)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2)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1)抵抗派为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洋务派镇压人民革命,
(2)抵抗派主张未能付诸实践;洋务派主张付诸实践洋




抵抗派和洋务派的异同
洋务派是林则徐、魏源思想主张的继承者和实践者。
多个角度理解“中体西用”
反映了传统封建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欣赏又排拒的矛盾心态,但它毕竟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开始向现代的转变
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
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国防、教育和外交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落后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
全球史角度
革命史角度
文明史角度
近代化角度
(2)代表人物:
王韬、郑观应
经济:
文化:
政治:
发展工商业商战救国
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
革新制度君主立宪制
(1)原因: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早期维新思想
(3)主张: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二、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
评价

①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初步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进步性)
②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践(局限性)
2、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19世纪九十年代,维新派)
(1)历史背景
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②政治:外国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危机加深
③思想:西学东渐;早期维新思想。
(根本原因)
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2)代表人物及主张
①康有为: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主张:借用孔子权威来传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特点:(托古改制)。
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只能依托儒学改制。
②梁启超: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③谭嗣同:激进派,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
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度、纲常礼教
谭嗣同
④严复:用民权否定君权
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维新思想主张共同点
政治:变法图存;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核心)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文化:废八股,倡西学。
3、 维新派与顽固派
(1)内容: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废八股、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1)、政治上: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2)、思想文化上:启蒙作用——思想解放。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为先进中国人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奠定了基础
(3)、经济上: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维新思想的意义(评价)
爱国的,进步的,启蒙的。
最深远
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
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
(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自强);
(3)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
异:(1)阶级立场不同(根本);
(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所要实现的政治目的不同;
(3)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