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四第1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18 07:1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三大理论
伟大革命
发展模式
共同道路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
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改革开放
欧美式
俄国式-中国式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国家
中华民国地图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考试大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高考考点
一、三民主义
二、新三民主义


知识点复习

1、三民主义背景
(1)民族危机十分严重
(2)各派的救亡图存失败(3)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出现
(4)孙中山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十六字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纲领: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含义:
暴力推翻清政府
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前提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纲领:
含义:
核心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纲领:
含义:
发展补充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土地国有
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没有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孙中山反满与反清复明不同
孙中山的“反满”思想摆脱了“复仇主义”色彩和“种族主义”,孙中山把民族主义和民族革命结合起来, 近代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所包含的民主主义精神。

性 质:
进步性:

局限性: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革命失败
三民主义的评价
3、三民主义的实践
辛亥革命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失 败
结 果

结 果

失 败
启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走不通。
(1)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2)以三民主义为指导,制定并颁发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为捍卫民主共和进行不懈斗争,使复辟帝制的活动以失败而告终。
三民主义对于历史的推动作用
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
1.反帝反封建
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节制资本
二、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从反满革命到强调民族平等
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突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联俄
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联盟
——联共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新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主张把政权放在人民掌握之中,实行民主政治。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
新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反封建性进一步加强;“节制资本”,保护工人利益。——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政策。
新旧三民主义区别
(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3)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都以民权为核心
新三民主义地位作用
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等反动势力。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交集:
反帝反封建
补集:
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
阶级差异
新三民主义的性质:
本质上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


1.(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答案】 C
【解析】 “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可知梁启超主张学习英、日改制图强,救亡图存,故本题选择C项。梁启超是维新派代表人物,主张改良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故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兴起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题干时间不吻合,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改良思潮的开端,故排除D项。
C
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答案】 C
【解析】 本题以近代军阀推行主义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四种势力都强调主义,其中三派为军阀,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是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三个军阀则是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A项错在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材料中四种势力的思想有很大差异;这一时期的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不能称其为军阀,故排除B项;孙传芳标榜的“三爱”不是三民主义,故排除D项;四种势力均打着主义的旗号,说明民主思想已经为社会广泛认可,故答案为 C项。

C
五四运动之前,孙中山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进行观察,极少表态。五四运动之后,他在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新文化运动持怀疑的态度。这表明孙中山
A.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B.理性看待中西方文化
C.深刻反省辛亥革命的不足
D.反对单纯的思想革命
B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
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符合中国国情
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是先进的学说
C.反帝反封建是给予中国民权的前提
D.民族危机影响中国民主权利的实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