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18 08:0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完成1~3题。
1.区域是
A.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
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 D.国家、省、市等行政区域
2.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3.我国下列区域的关系,正确的是
A.我国南北方的界线是黄河 B.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
C.松辽平原是松嫩平原的一部分 D.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
4.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生长季节短促,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田晓同学在《 我的家乡》 作文中这样写道:“四月的早晨,一望无尽的田野,绿油油的稻苗在清风中起舞,桑林丛中不时传来姑娘们的笑语歌声。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穿梭摇过,鱼儿在水面上跳跃。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据此完成5~6题。
5.田晓的家乡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A.黄淮海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渭河平原
6.该地的气候类型和耕作土壤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B.温带季风气候、黑钙土
C.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壤 D.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稻土
7.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社会时期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连片的水稻
C.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种植制度是一年两熟至三熟
D.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8~9题。
太湖平原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素以“鱼米之乡”而闻名。
吐鲁番盆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有许多方面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堪称独特,因而引起旅游者的强烈兴趣。所产长绒棉、瓜果品种优异,尤其是哈密瓜、葡萄驰名中外。
8.在我国的各类地理分区中,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总是位于两个不同的区域上,其根本原因是
A.纬度差异巨大 B.空间距离遥远 C.中间相隔更多地形区 D.整体状况差异明显
9.对两地农业的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和吐鲁番盆地都以农耕业为主
B.太湖平原注重发展外向型农业,吐鲁番盆地立足于干旱农业
C.太湖平原突出农业技术的投入,吐鲁番盆地保持自然农业模式
D.太湖平原改水田为旱地,吐鲁番盆地注重灌溉农业的发展
读我国四个地区的简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有关图中四地气候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冬季漫长,降水较少 B.乙地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变率大
C.丁地雨季长,降水丰富 D.丙地降水集中于夏秋,冬春寒冷干旱
11.有关图中四地农业发展着眼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改良沼泽地,扩大农耕用地 B.乙地改造盐碱地,提高粮食产量
C.丙地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利于改善环境 D.丁地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生产
12.关于三江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松花江、黑龙江、嫩江冲积而成 B.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
C.年降水量小于800mm,但属于湿润地区 D.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林区
13.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早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冬季气温逐渐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渐次渐强,自然生态变化逐渐减少
D.土壤发育程度降低,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再到较多
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局部图,a、b、c是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读图完成14~16题。
14.a 、b 、c 三条界线交会点所在省份
A.主要生长春小麦 B.有长江流过
C.煤炭资源丰富 D.降水多在50 毫米以上
15.图中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中,城市地域形态呈条带状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关于图中地区所跨范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跨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 B.跨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C.跨亚热带和暖温带 D.跨内流区和外流区

17.新疆和西藏比较,区域特征的不同点是
A.新疆的面积比西藏大,但人口比西藏少
B.新疆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西藏位于第一级阶梯
C.新疆和西藏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D.新疆农业主要为绿洲农业,西藏农业主要为河谷农业
18.右图是非洲第一高山——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距离赤道仅300多千米。乞力马扎罗山峰顶雪冠正面邻着在50年内消失的威胁。图中影像的获取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PS
C.GIS D.GDP
19.用于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的“呼吸”号卫星于2009年1月21日在日本种子岛宇航中心发射升空。该卫星装备了高精度的观测设备,将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特定波长辐射的特点通过观测地表反射的能量变化来推算温室气体的浓度。该过程主要利用了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数字地球
2009年4月15日零点16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它的成功发射,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北斗”的问世和不断完善,将逐步打破美国GPS一统天下的局面。据此回答20~22题。
20.有关北斗导航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装置是传感器
B.是一种专门处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C.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的特点
D.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21.下列不属于卫星定位技术应用范畴的是
A.野外考察时用以空间定位 B.为行驶的汽车提供精密的速度、时间信息
C.为飞行的民航客机提供三维坐标 D.为无线移动电话用户提供实时的通信业务
22.2009年8月11日,“跨越—2009”系列跨区实兵检验性演习拉开帷幕,能为演习提供授时和定位、保密通讯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 B.北斗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地理科学广泛的运用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范围、内容、方法都有了重大变化。据此回答23~25题。
23.南京市某出租车公司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可采用的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GPS和 GIS
24.有关现代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具体事例,正确的是
①用GPS确认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 ②用GPS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
③用遥感技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 ④用遥感技术统计春运客流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5.在城市管理GIS中,将城市交通图层、居民区图层、公园分布图层叠加后,可以
A.计算城市绿地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质量
C.估算商品零售总额 D.合理调整公交线站点
26.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比较两区域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区域 位置优势 政策优势 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 主要开发 能源 主要环境 问题


(2)20 世纪80 年代中期以来,两区域都吸引了大量人口流人,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上的差异。



甲、乙两区域内都有我国的著名河流,但它们对各自区域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主要作用却有很大不同,试说明之。



(4)从两区域的合作基础来看,两区域最适合合作的工业部门应当是 工业和
工业,与之相关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工程 。
(5)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两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D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长江三角洲的气候、地形、作物熟制、上壤类型等知识。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为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排除选项A ;长江三角洲受河网的分隔,耕地破碎分散,而非集中连片的水稻,排除选项B ; C选项本身是正确的,但这一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而其土壤则经人们长期改造形成以肥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8.D 9.B 10.C 11.B 12.答案:C 解析: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虽小于800mm,但气温低,蒸发弱,属于湿润地区,这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13.A 14.D 15.B 16.C解析:三大自然区是指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和青藏高原区,a 、b 、c 三条界线交会点所在省份是甘肃,气候干旱;城市①②③④分别是呼和浩特、西宁、兰州和西安,受地形、河流的影响,西宁、兰州的城市地区形态呈条带状;本区在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中温带。17. 答案:B解析 新疆的人口比西藏多,西藏大部分属高寒气候,两地区的农业主要为畜牧业。18.A 19.C 20.C 21.D 22.B
23.答案:D解析:出租车公司可以借助GPS和GIS技术在中心调度系统中快速查询本公司各个出租车的位置信息。
24.答案:B解析:GPS的作用为定位导航,因而可以确定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GIS具有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因而可了解各大城市的天气、统计春运期间的客流;遥感技术具有资源普查和灾害监测等功能,因而可估测华北小麦受旱灾影响面积。
25.答案:D解析:居民区和公园附近的交通流量都很大,将三者叠加可以合理调整公交线路站点。
26.解析:甲为新疆地区,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它们一个临边,一个临海;一个是西部大开发实施地区,另一个有浦东开发区,都具有政策方面的优势。新疆石油和天然气丰富,又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而且光照丰富,很适合棉花和瓜果的生产,属于我国的商品棉与瓜果生产基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但能源矿产缺乏,因而与新疆在能源与纺织方面可以进行很好的合作。两区域境内的著名河流分别是塔里木河与长江,塔里木河主要作用是解决了荒漠地区水源短缺的问题,长江则主要发挥了水运廉价且运量大的优势。从交通看,长江三角洲河运与海运方便,新疆地域辽阔,铁路运输最有利。
答案:(1)
甲 与多国相邻,有边贸优势 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 重要的商品棉、瓜果生产基地、畜牧基地 石油、天然气、煤 荒漠化严重
乙 沿江邻海,交通便利 浦东开发,沿海沿江开放 重要的商品粮、棉、水产基地 核能 环境污染严重
(2)甲区域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人与其发展边境贸易及资源开发给人们增加了较多的经商与就业机会有关;乙区域则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人高等因素有关(3)甲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解决乐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乙区域河流主要作用是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4)纺织 能源 西气东输(5)甲区域采用铁路运输,乙区域采用水路运输。

雪冠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