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梦回繁华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梦回繁华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9 19:3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梦 回 繁 华

有一件享誉古今中外的传世杰作。在问世以后的800多年里,曾被无数收藏家和鉴赏家把玩欣赏,是后世帝王权贵巧取豪夺的目标,它曾辗转飘零,几经战火,历尽劫难……它曾五次进入宫廷,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了许多传奇故事,它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无价之宝,同学们知道这幅画是什么了吧?

单击添加大标题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 ,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虽然场面热闹,但表现的并非繁荣市景,而是一幅带有忧患意识的“盛世危图”,官兵懒散税务重。
简介

添加副标题
欣赏
预习检测
生字难字
汴梁(biàn) 田畴(chóu) 沉檀(tán) 遒劲(qiú jìng)

枋(fāng) 春寒料峭(qiào) 长途跋涉(bá shè)

舳舻(zhú lú) 摩肩接踵(zhǒng) 络绎不绝(luò yì)

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课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1自然段)由宋朝城市的发展繁荣,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
第二层(第2自然段).介绍张择端生平,并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题目——梦回繁华。
第三层(3--5自然段).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内容、艺术特色和地位。
合作探究
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4.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LOGO
https://www.wps.cn
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课文是怎样围绕“繁华”来说明清明上河图的?
(1)先介绍城市经济的繁华。
(2)再介绍张择端绘画技艺的繁华和南宋人梦想的繁华。
(3)最后详写了清明上河图反映内容和创作技法的繁荣。
3.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举例子: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列数字:纵25.5,横525。
作引用:后习绘画
摹状貌: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打比方: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4.本文的说明顺序怎样的?
就全文而言,使用的是逻辑顺序,从画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写起,进而详细说明画作本身,最后介绍画作的艺术和历史价值,按照“内涵—内容—价值”的思路展开,清晰而全面,重点突出。
第4段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主要采用的是空间顺序。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画卷后段”将画作切分成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说明。
课文以《梦回繁华》为题,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 北宋时 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我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了解,激发了我们对古代生活丰富的想象,这幅长卷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作者把它介绍得条理分明,细腻具体,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课堂小结


课文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这样安排?
详写的有画的内容,画的艺术特色及地位。略写了张择端的生平,画的整体特点。
介绍画的内容里详写了汴河拱桥,略写了其它内容。
Lorem ipsum dolor



社会价值
手卷
移动视点
段落清晰,结构严谨
人物多
兼工带写
写实性强
艺术特色
揭示社会生活状况
历史价值
精读品析
再读课文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找出相应的例句。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后习绘画”、“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
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举例子
列数字
引用
摹状貌
打比方
通过划线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1、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3、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准确、严谨,同时又颇具文学色彩,典雅而有韵味





说明顺序的使用

就全文而言,使用了逻辑顺序。
第四段重点介绍说明画作内容时既使用了从前到后的画面空间顺序。
感悟升华
课题梦回繁华有哪些深意?
1.清明上河图让我们回忆古代文明的灿烂,希望能继承并弘扬这种繁华。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人民渴望国家统一,回到当年繁华太平年代的强烈愿望。
3.梦回繁华既有对宋朝科技文化繁荣的骄傲,又有对近代丢失中华文明先进性的遗憾。
4.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宋汴梁商业 ,除贵族 外,还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 。 ,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A.密集 聚集 活跃 由此
B.繁盛 聚集 活跃 由此
C.繁盛 居住 丰富 因此
D.密集 居住 丰富 因此
B
反馈检测
5.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 )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 ( )
(3)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 ( )
举例子
反馈检测
列数字
打比方

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1)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反馈检测
(1)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

不能去掉,“基本”表程度上的限定,是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大体一致,并不完全相同;去掉后,变成完全一致,与事实不符;“基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

不能去掉,“十分”表程度上的限定,说明画面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去掉后,语气减弱,与作者的原意不符;“十分”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下列成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出心栽 内忧外患
B.俯仰生恣 眼花瞭乱
C.一应具全 舳舻相接
D.持之以恒 孜孜不倦
D
反馈检测
当堂评价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遒劲(qiú) 绢本(juàn) 春寒料峭(qiào)
B.田畴(chóu) 覆灭(fǔ) 摩肩接踵(zǒng)
C.汴梁(biàn) 舳舻(zhóu) 长途跋涉(sè)
D.纤夫(qiān) 握篙(hāo) 络绎不绝(yì)
A
当堂评价
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星期天,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热闹极了。
B.经过半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习家池。
C.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春寒料峭,风雨凄凄。
D.在展出的各幅画前无不人头攒动,尤其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前,观看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B
当堂评价
3.写出下列句子的说明方法。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 ( )
(2)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 ( )
(3)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 ( )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