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二历史 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二历史 必修三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说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1-21 20: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说课稿
课题名称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型 说课 时间 15分钟
说课流程 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导入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者千古绝句,我们也在找寻着历史的记忆。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来自有着川北明珠,女皇故里之称的广元,是四川省广元中学的一位历史老师。我就用刚才的一段话开始我今天的说课——必修三专题二第三节《中国古典文学文学的时代特色》。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读诗文,品历史,从史学角度出发,探究古代文学之美。
教学分析 课标分析 课标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行的2003年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但是在2017年发行的新课标和以通史作为编写体例的新教材中,将本课内容分解在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将其归纳为:认识或了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学成就、文学特色、文化遗产及其折射出来的历史阶段特征。通过新旧课标对比来看,淡化了文化形式,突出了时代阶段,同时增加了例如乐府诗等知识点,这就意味着在后期的教学中做到相应的补充和侧重。
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三课,展示了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及其特色,部分内容与语文学科有所重合,所以在学习中一定要注重与语文课的异同:两者都是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语文课重在古代文学鉴赏;历史课重在传统文化遗产,所以要把重点放在从史学的角度去探究古代文学;此外,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学好本课内容对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标分析 目标分析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科素养,再结合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对本课的考察,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在概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历史史料概述古代文学的成就,说明其演进趋势,从而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能够运用有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各个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及产生背景,从而践行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探讨文学的时代性,尝试总结历史规律,从而突显唯物史观的运用。
学情分析 集中问题 造就每一时代不同文学形式的原因是什么?诗歌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又可信吗?
知识储备 学生在语文课中已经对古代文学形式及其特点有所了解,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认知水平 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 了解不同时代的文学特色,通过梳理汉代有赋,唐代有诗,宋代有词等相关史实,打好史实基础,达到知识性的第一层次。
教学难点 理解“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一方面通过分析汉赋、唐诗、宋词的特征突破侧重文学性的第二层次,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为什么某个时代会出现新体裁新文风,从而突破侧重素养性的第三层次。另外通过二三层次的结合,共同构筑起“阶段特征”,突出唯物史观的运用。

方法分析 方法分析 情境创设 引领学生在真实的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从而对历史进行探究。
问题引领 以问题引领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用问题激活、调动学生的思维。
史料研习 通过引导学生搜集、整理、辨析史料的方式,运用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开展论证 着重以学生自主探讨历史问题的论证活动为重心,使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深度拓展 将教学过程及结果设为开放性的,促使学生进行可持续性的学习。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思路来源于王国维对中国文学的见解——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将通过本课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代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代社会现象,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形式这一特点。
新课导入 由戴建业教授讲唐诗的视频导入本课,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文学探究角度的多元性,不仅可以从语文的角度去探究文学,还可从人生哲理、从史学的角度去探索,从而为本课从史学角度去探讨历史奠定基础。
自主学习 鉴于古代文学形式和文学作品在语文学科中是学习的重点,只需学生通过回顾整理,使已有知识系统化,所以我将由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填空;再通过集体口述的方式,说明不同时代的文学体裁,列举名家名作,从文学的角度归纳其时代特色,以此锻炼学生整理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
课堂探究 课堂探究 探究一:文学形式与时代特色。为了使学生深刻明白文学作品与时代的关联,我精心挑选学生熟悉的有具有代表性的楚辞、汉赋中的作品,提出问题,以上两者材料的文学特色是什么?反映出怎么样的时代特征?通过史料分析及对比,锻炼学生提取信息和对比分析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读材料,提取信息,联系背景,从而得出结论,文学作品反映出对应的时代特征。探究二:文学形式繁荣的原因,我将以唐诗为例提出问题:诗歌为何在唐朝独成大观?展示相关材料,由学生进行思考总结,在材料的选择上我选择了当朝诗歌,后人作品,历史地图,通过多元材料的提供,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反应历史现象的理解;此外通过史料分析、提取信息使学生明白一种文学形式的繁荣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与经济、政治息息相关外也与诗歌活动本身息息相关。探究三:文学形式的发展趋势。我将提供评价唐诗和宋词的两则材料,加上元杂剧《窦娥冤》中的一个情节,让学生分析文学形式的发展趋势;然后我再显示一段今人对宋词的解读,提出问题,促使文学形式出现这一发展趋势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史料对比,锻炼学生提取变化类信息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分析变化原因类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历史解释素养。探究四:文学作品的史料辨析。我将展示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几个片段,提出问题,材料中可以提取哪些历史信息?在学生找到关键字句,提取出历史信息后,我又进一步发问,文学作品中的信息是否就是历史真实?从而让学生明白,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料论证历史,但是仍需要其他史料的相互论证这一史学观点,进而深化史料实证这一素养。
各抒己见 为了把课堂所学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我展示两份网络上红极一时的诗歌,提出问题:这是否也体现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让学生各抒己见,开阔思维。
总结练习 通过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内容和要求,并且逐渐地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总结能力。课堂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趁热打铁,讲练结合,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最后,我会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来结束本课。从而使学生得到情感升华,增强家国情怀。
教学反思 具备优点 本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古代文学特色,突破本课重点,然后层层深入,通过多样的课堂探究,使学生理解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从而突破难点,再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各抒己见,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导学案的设计,众多资料的展示,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一步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而得出结论,充分体验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存在不足 “以诗证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一个课时无法让学生理解透彻,部分内容一笔带过,深入不够。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共同努力。
结语 各位评委,老师们,本节课是我以课标为前提,以学情为基础,以探究为方式,以素养为目的进行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主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最后我借用布鲁克菲尔德的一句话来总结我的说课,“让学生学会讨论、合作与交流,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谢谢大家!

附:板书设计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1、自主学习:
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
2、课堂探究:
1、文学形式与时代特征
2、文学形式繁荣的原因
3、文学形式的发展趋势
4、文学作品的史料辨析
3、课堂讨论:
4、总结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