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3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北京课改版(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4.3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北京课改版(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21 22:1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自然资源的定义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实物性资源,即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价值,从而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存质量的天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广义的自然资源则包括实物性自然资源和舒适性自然资源的总和。
1.自然资源的定义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对自然资源的定义:
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条件下,能产生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2.自然资源的种类
①无限的自然资源
无限的自然资源是指那些相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而言比较恒定的自然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核能、水力、全球的水资源、大气、气候等。
这类资源是由宇宙因素,星球间作用力在地球的形成和运动中产生的,其数量丰富稳定几乎不受人类活动影响,也不会因为大量使用而枯竭。
②有限的自然资源
也称为可耗竭性的资源,是指那些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不同阶段形成的资源,其中有些因为蕴藏量固定,长期使用将会枯竭,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燃料;有的只是因为利用不当才会枯竭,如果利用得当还可以更新,如生物资源。因此,这类资源又分为可再生性资源和不可再生性资源。
可再生资源
主要指生物资源和某些动态的非物态资源,如森林,草原,农作物,野生动植物,海洋生物,土壤,区域水资源及人力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指的是没有再生能力的自然资源,如金属矿物和除能源矿物以外的非金属矿,主要指石油、煤、天然气等。

3.自然资源与人类经济活动发展

人类的经济活动及发展与自然资源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探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从人类利用自然资源来看,有些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直接必需品,如水、空气、生活燃料等。
在历史早期,人类以狩猎,捕鱼和采集果实为生。

这就是最原始的利用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的方式
随着社会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均表明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不仅始终依靠自然资源,而且为了改善自身的生活环境始终都在探索新的资源,以及善用现有资源的方法。

从利用草原资源发展畜牧业

到利用土地、水、太阳能等资源从事粮食作物的生产
从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与分布状态来看,它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自然资源地域组合是各种自然资源在一定地域上的有机结合。自然界各类自然资源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存在于同一地域内。有些地区各类自然资源配合得好,形成良好的地域组合;反之为不良的地域组合。前者往往可以较少的资金、设备、劳动力投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并为资源的尽快开发提供可能;后者为改造地域自然资源组合中的不利条件,需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推迟其开发时序。
如铁、炼焦煤、耐火材料、熔剂等资源结合较好的地区,具有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某些大耗能的有色金属冶炼(如铝、镁、钛、镍等)与丰富的水力资源相结合,对其发展也十分有利。
自然资源地域组合中的各要素,在不同地区和部门,其作用不等同。对全球、大洲和面积辽阔的国家农业生产来讲,水、热、土条件及其地域组合特点是其主导因素。自然资源有利的地域组合,不仅可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而且可促进地区经济的综合发展。
例:苏联主要农业自然资源在地域上配合较差。

二、自然资源的耗竭
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资源的耗竭。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以后,工业的发展引起矿物资源的大量消耗。现在,世界资源的消耗速度再进一步增加,以前并不稀缺的资源也变得稀缺了,比如,仅仅在数十年前,经济学教科书还把空气和水定义为多得可以自由取用的资源,而今,人们对于空气质量已经十分敏感,水资源的匮乏在某些地区威胁着人类生命。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上海及其邻近地区由于过度抽取地下水而导致的地层下降,说明人类正在为水资源匮乏付出代价。
1.自然资源消耗过快的原因
种种事迹表明,人类经济发展已经对自然资源的使用构成巨大的压力。究其原因,经济学家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是人口增长导致了自然资源消耗过快。
①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在同等消费水平下对资源的需求量同比增加。
②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和传统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对资源不加限制的使用,提高了个人资源消耗的平均水平。这两者使得人类资源的消耗速度远远超过了人口增长速度。
③自然资源开采过程中落后的技术手段和生产组织的无政府状态,造成资源浪费,也加快了资源的消耗速度。

2.关于自然资源耗竭的不同观点
①悲观派
悲观派(以新马尔萨斯主义为代表):1972年,以D.L.Meadows为首的美国、德国、挪威等一批西方科学家组成的罗马俱乐部提出了关于世界趋势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认为:如果目前的人口和资本的快速增长模式继续下去,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而避免这种前景的最好方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该报告在全世界引起极大的反响,人们就此进行了广泛的争论。1980年美国发表的《公元2000年的地球》等报告也支持《增长的极限》的观点。《增长的极限》曾一度成为当时环境保护运动的理论基础。?
悲观派的主要观点是:持续地球(sustainable?earth)世界观,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以及生命支持系统都应持续。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无限度的增加生产和消费将会给自然过程强加上严重的负担,使空气、水、土壤的更新和自我维护不能正常进行,降低地球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分离的,更不是超于自然的。
②乐观派
一些乐观主义者,或称为“技术至上者”则认为科学的进步和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将有助于克服这些困难。典型的乐观派著作有朱利安L.西蒙(Julian?L?Simon)的《没有极限的增长》(即《最后的资源》,1981年出版;《资源丰富的地球》,1984年出版)等。他们认为:生产的不断增长能为更多的生产进一步提供潜力。虽然目前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趋势给技术、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人类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
乐观派的主要观点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地球具有无限资源,任何妨碍短期经济增长的资源保护都是不可取的。他们认为,如何一个地区的资源被污染了或耗竭了,人们总能通过技术进步找到替代品并控制污染。如果资源稀缺或找不到替代品就开发利用外太空资源。其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历史(外推)对比法。
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市场机制
自然资源的价值,包括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和社会头在自然资源上面的人、财、物产生的价值两方面。根据自然资源的价值属性,以及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带来收入的事实,我们可以认为自然资源就是一种资产。因此,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遵循供求法则,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行自然资源有偿开发和使用,彻底改变过去自然资源可无限开发使用的观点,是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
2.政府监督和调控
①建立自然资源市场,健全自然资源产权转让机制,引导人们合理有序开发资源。
②通过宏观调控、产业政策,指导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消费行为。
③组织力量,做好全国范围内的普查核算工作确定统一的资源评价标准。
④加强法制建设,制定自然资源开采的相关法律。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