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四课 地球运动引起的变化复习课件
知识点总结
地球运动引起的变化
火山和地震
风、流水、冰川能使地表发生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变化
昼夜更替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生物钟
公转运动——四季变化
搜集资料:地壳变动与地表变化
二、地质作用
1、概念: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2、分类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主要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隆起或凹陷,使地表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一、地壳变动
——地壳表面形态的变化
三、地壳运动
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平行于地球表面 垂直于地球表面
表现形式 地壳水平位移,岩层弯曲变形 地壳抬升或下沉
产生结果
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实例 喜马拉雅山、大西洋 青藏高原、台湾海峡
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力作用:
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风蚀雅丹,风城,风蚀蘑菇)
沉积(沙丘,沙垅,黄土高原等)
流水作用:
侵蚀(瀑布,峡谷(侵蚀山地),沟
谷,黄土高原,表面形态,峡湾等)
沉积(冲击扇,三角洲,滨海平原)
侵蚀地貌 搬运与沉积 沉积地貌
流水作用 ①冲刷坡面,形成沟谷,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②瀑布、峡谷是最强烈的表现 ①搬运侵蚀后的产物
②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①山前形成冲积扇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戈壁、裸岩荒漠 ①搬走地表沙尘、碎屑
②风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
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总结
地球表面的形态(地形)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有些变化过程很缓慢,而有些变化过程则相当剧烈。地形在多种力量作用下发生变化,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也有来自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等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量。
搜集资料: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变化
摆:摆是一种实验仪器,最基本的摆是悬挂于定点能在重力影响下往复摆动的物体。
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在自转?
地球自转的证据:对地球自转运动的认识,是通过天象观测研究和地表一些自然现象的观测实验,逐渐形成的。人们在大量的科学研究中,找到了许多可以有力证明地球自转运动的事实和现象。而这些有关地球自转的证据,其实也是地球自转造成的结果。
地球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自西向东转动,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
?
地球除了自转,还怎样运动呢?
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形成的。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会交替形成。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上,地球上的不同地区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不同,就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课堂练习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_______,自转的周期是____________昼夜更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是_____,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公转的周期是____。
自西向东
一天
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
椭圆形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认识
地球表面形态在不断发生变化
高山被削低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变化,如火山喷发、地震、台风、沙尘暴等等。
太阳的照射引起地球上的水和大气的运动,这些运动又造成地表的变化。
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是大自然有规律的“节奏”,生物和人类的活动都顺应这种节奏。
人类:春种秋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动植物:夏荣秋枯
冬眠
迁徙、繁殖、洄游
扩展认识:人类活动对地表变化的影响
人类对地表的影响:包括正反二方面。
有利影响——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塑造新的地表形态。
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绿化沙漠。
不利的影响——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破坏地表形态。
如:滥牧、滥伐,造成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环境恶化。
利
大
于
弊
弊
大
于
利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毁林开荒
填海造陆
围湖造田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扩展认识:研究地表事物的工具
利用地球仪,人们可以方便地了解地球的面貌,确定海陆山河的分布,研究有关地球表面的某些事物和变化。
一、纬线和经线
纬线: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经线(子午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二、经度和纬度
经度的度量
起始点:本初子午线(0°经线)
度量方法:从本初子午线向东:
东经(E)0°~180°
向西:西经(W)0°~180°
(注:东经180°和西经180°为同一条经线。最大度数180°
20°W
160°E
20°W
160°E
东半球
西半球
一、选择题
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2、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 )内。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3、雄伟的喜马拉雅山是( )形成的。
A、一次次的火山喷发 B、一次大地震
C、两个大陆板块碰撞挤压
4、东非裂谷是( )形成的。
A、河水冲涮 B、大地震 C、两个板块拉张
C
C
A
C
练习
二、判 断
1、地球的地壳部分主要由岩石组成。( )
2、火山和地震是地球释放能量的一种形式。( )
3、地球表面的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
4、冰川不会引起地形的变化。( )
5、地震会产生湖泊。( )
6、地球上的几个大陆板块是在漂移的。( )
7、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不会带来好处。( )
8、地球表面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的作用下也会发生变化。( )
√
×
×
√
√
√
×
√
三、填空
1、地球内部可以分为 、 、 。
2、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 ,压力越 。
3、地球表面在 、 、 、 等自然力的作用
下,也会缓慢地发生变化。
4、地球释放能量的方式有 和 等形式。
地壳
地幔
地核
高
大
流水
风
冰川
海浪
火山
地震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