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1-25 23:2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商业银行管理会计问题研究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形成、发展起来的标准成本系统,是管理会计的雏形。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随着企业经营管理对决策、控制和考核的需要,加之
计算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逐步完善,管理会计在经
营管理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近些年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重视
管理会计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战略。下面谈谈我对管理会
计在商业银行应用若干问题的思考。一、管理会计的核心是责任制,主线是预算管理我国已在20世纪80年代全面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管理会计是一项系统性极强
的管理机制,其应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以随意拆解。若
将其某一单项技术拆分应用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或者结果是
花大钱办小事,得不偿失。管理会计不是一门纯粹的管理技术,而
是一种管理机制,这种管理机制就是目标管理责任制。它以责任制
为核心,以预算、控制、考核为主线,以核算为基础,构成管理会
计的全部内容。(一)管理会计的事前管理是以预算编制为重心。管理讲究事前管理、事管理和事后管理,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也
是从这三方面着手的。事前管理内
教师代表家长会演讲稿
各位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首先,我代表大一班的两位老师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感谢你们能从百忙之抽出时间来参加这个家长会,你们对
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对孩子成长的关心,有了你们的信任、支持,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希您能一如既往地关心与支持我们的
工作。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这一学期顺利的结束了,在这里,我向各
位简单介绍一下我们这学期的课程结构.
我们这学期采用了全新的幼儿用书,以往的语言、数学、艺术、社会、科学,健康这六项内容被完全融合在每个学月的主题.九月的
主题是,十月的主题是,十一月的主题是,十二月的主题是,一月的主题是.每个月的主题是根据时代,季节,幼儿发育,年龄等情况制定的,在这
些大的主题下,各科内容融汇贯通,让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了解学习,加深了每一堂具体的课程的联系.
进入大班以后,根据自己的情况,我也增加了一些适合本班的
一些课程安排.比如说每周一首传统诗歌,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等等;每
两周学习一个独立结构的汉字,现在已经了土""工""儿"等等;从开学到
这个月为止学完了1---9的书写,以及5以内的加法和它们的书写格式.
随着年龄的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深圳
深圳市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一个仅有数千人口的小渔村。在1978年后的三十多年里,深圳人口呈几何级数增长。目前深圳已经是一个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思考:深圳人口爆发性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大量的人口移入。
说明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受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两个方面的影响
我国春运
印度人坐火车
印度火车让我国春运瞬间成为浮云
1、概念
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①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②居住地永久或长期变更
③持续一定时间(通常为一年)
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一、人口的迁移
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因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
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际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前)
19世纪前人口迁移方向
(欧、非、亚 美洲、大洋洲)
(1)国际人口迁移


19世纪
以前





方向: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特点:集团性、大批移民
原因:开发新大陆,殖民扩张
意义: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工业文明;改变人种空间分布。
二战后世界主要移民路线


(1)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
以后

方向: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拉美、非 欧、北美、大洋洲)
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2)哪类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哪类地区的自然条件  较好?
(3)当时人口这样迁移的原因何在?
(1)我国在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迁出省区有哪些,迁入省区有哪些?
改革开放前的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前,受政策的影响,人口由经济较好的地区迁往边疆地区支援边疆建设
(2).国内人口迁移
思考
迁出地经济水平高,自然条件好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
☆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
☆由农村迁往城市
思考: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新中国
成立后

(2)国内人口迁移
新中国
成立前
(古代):
受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脆弱,战乱和自然灾害影响
改革
开放前
方向:

特点:
原因:
方向:

特点:
原因:
改革
开放后
内地到边疆
(如新疆建设兵团)
有计划、有组织
受政策影响
由农村迁往城市
(如民工潮)
自发,数量大
经济发展不平衡
迁出地:
①缓解人口的压力;
②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迁入地:
①解决了劳动力不足;
③但也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困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②加速城市化进程;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甲地区
乙地区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旱灾   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资料1:
资料2:
生态环境因素
资料3:
鞍山、大庆等矿业城市早期开发而引起人口迁移
矿产资源
图瓦卢民众因海平面上升被迫迁往新 西兰。
非洲撒哈拉地区旱灾,灾民背井离乡
大庆油田的开发引发的人口迁移
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资料4:
经济因素
资料5:
中东石油国家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近年来由于石油经济繁荣,吸引了大量的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移民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珠三角吸引大量农民工求职就业
  美国攻打伊拉克期间,有200多万伊拉克难民逃离家园,纷纷涌向临近的伊朗、约旦、土耳其等国。
政治因素(战争)
人口迁移
资料7:
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大批解放军就地复员成立建设农垦兵团
国家政策
资料6:
为躲避战争逃亡国外的难民在等待领取食品
   1947年印巴分治,1 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
资料8:
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
资料9:
(家庭和婚姻)
(宗教信仰)
社会因素:
宗教信仰
社会变革
印巴分治引起的人口迁移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气候因素
淡水因素
土壤因素
矿产资源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政策、战争
政治上的变革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
社会经济因素
总结、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经济发展、交通、通信
①美洲属于未开发的新大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②欧洲失业工人和破产农民增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待遇迁往美洲;
③新航线的开辟为人们顺利迁移扫除障碍;
④殖民扩张是人口迁移的促进因素,加快了人口迁移的过程。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因素有:
案例1“美国的人口迁移”
①战争因素
②城市化
③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
④经济格局的变化
2.导致美国人口在本土范围内频繁迁移的原因有:
自然因素
气候
即时训练
判断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美国老年人的迁移
社会因素:
教育
学子集聚北大
社会因素:
政治
里约热内卢
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人口大增
1.十九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 )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2.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以自发为主
B、历史上人口迁移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
C、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前的人口迁移频率高,规模大
D、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由内地到沿海
巩固练习
3.新中国成立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的特点是( )
A .规模小、频率高   B.规模小、频率低
C .规模大、频率高   D.规模大、频率低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批学生到欧美留学,与民工潮涌向东南沿海的大城市,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是有组织的移民
B.决定性因素都是经济因素
C.都有规模大的特点
D.都是为了追求自身职业更好得发展
读“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5-6题。
5.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6.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河北流往辽宁
C.从新疆流往内地 D.从湖北流往重庆
7.读“我国流动人口变动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 _____ 趋势。
(2)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① ________________ ;
② 。
逐年增加
从农村到城市
从内地到沿海的城市和工矿区
(3)这一时期人口流动主要是_____性的;迁移和流动的目的最主要的是 ______和______。
(4)近年来我国东部一些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
①乡村城市化速度加快
②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③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④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经商
自发
务工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