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课题:第七节 植物的无性生殖 序号:7
课时:1
主备人:张彬 审核人: 初二生物组 时间:2009年10月9号
学习目标:
1、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举例说出什么是营养繁殖;说明嫁接成功的关键;描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1、 尝试完成一种植物的扦插、嫁接或压条繁殖。
3、通过比较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 辨证地认识生命现象;关注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1、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
2、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难点:区别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
◆ 复习反馈(你是最棒的!)
1、 芽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木本植物茎能逐年加粗,其原因是 ( )
A形成层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 B韧皮部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
C木质部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 D 形成层、韧皮部、木质部的细胞共同分裂的结果
3、田农种植棉花时,要适时摘除主干的顶芽,主要目的是 ( )
A使营养集中供给茎和叶 B控制植株的高度,防止倒伏
C抑制侧芽的发育,多开花结果 D促进多生侧枝,多开花结果
◆ 导入新课:(相信你都会)
◆ 学生自学:课本33页、34页,完成下列问题。
一、植物的营养繁殖
1、无性生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营养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2、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营养繁殖。
3、类型:_____、______和_____等。
◆展示课件,教师举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无性繁殖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自学:课本34页第二自然段和35页,完成下列问题。
4、方法
①扦插:剪取一段带有芽的枝条,将其下部插入湿润的土壌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后,枝条下部长出______,上部发芽,从而发育成新个体。
②嫁接:直接把一种植物的____或___,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接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的方式:_____和______。
成活的关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记忆)
③压条:把枝条中部的树皮剥去半圈,埋进土壤并固定,让枝条的顶端露出地面。等埋入土壤的枝条长出______和____后,再与母体分离。
◆突破重点:教师展示课件,用形象的图片突破重点。
★学生活动: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营养繁殖的例子。
◆巧点拨:
在接穗发育成的枝条上结出的果实,将主要表现接穗的主要特
征。例如接穗是红富士苹果,砧木是其他品种,那么以后结出的
就是红富士苹果。
◆ 学生自学:课本36页,完成下列问题。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1 1、概念:在____条件下,将植物的_____、______或_____等切成小块, 培
养在特制的_______上,通过细胞的_____和_____,使它发育成完整植物体,
这种技术叫组织培养。
2、优点:保持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另外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
害提高生产效率。
◆突破难点:教师展示课件,组织培养的过程,形象直观。
◆知识小结:
1、营养繁殖的概念和类型;
2、无性生殖;
3、植物的组织培养;
当堂收获:
◆ 随堂练习(轻轻松松,你能行!)
1、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采用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法来培
养果树、花卉等经济作物。
2、要使嫁接成功,必须确保接穗和砧木的( )紧密结合。
A韧皮部 B形成层 C木质部 D髓
3、一棵苹果树上能结出“国光”“红富士”等不同品种的苹果采用的处理
技术是 ( )
A扦插 B压条 C嫁接 D 播种
4、嫁接时被接上去的部分叫做 ( )
A芽 B枝条 C接穗 D砧木
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养无病毒植物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大量繁殖植物
C、植物组织培养在有菌、无菌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D、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加速植物生殖的新技术
◆ 能力提升 中考链接(更上一层楼,一览众山小)
1、嫁接的优势在于 ( )
A操作简便 B 能改变植物的遗传物质
C保持植物母体的优点 D 产生新品种
2、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是 ( )
A 能否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B 能否进行细胞分裂
C 能否形成生殖细胞 D 有无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3、(灵武,2005)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的是 ( )
A椒草的叶能长成新植株
B向日葵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C月季可用枝条来扦插繁殖
D苹果可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4、用栽种蒜瓣的方法来繁殖大蒜,属于( )
A 出芽生殖 B 营养生殖 C 分根生殖 D 分裂生殖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