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教案:第六章-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在的分散(2课时) (共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全国)九年级下册教案:第六章-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在的分散(2课时) (共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01 19:35:26

文档简介

课 题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课 型
新授
课 时
第1课时
备课方式
集体

备课时间
个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等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溶解的过程,了解溶解的两个过程——扩散、水合,知道溶液的微观构成。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乳化作用的机理。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溶液的概念与特征,溶液的微观知识。
2.认识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
从微观上认识溶解、乳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一、溶解与乳化
1.认识学习目标
【创设情境导入】
展示一幅“瀑布”图片:上课前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哪位同学能用“李白”的一句诗来形容这幅图片呢?看到了这幅图片,让我们联想到了生活中的水。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质能分散到水中,给人类带来许多的方便和好处。
问题: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分散到水中?这样形成的混合物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板书课题】一、溶解与乳化
【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悬浊液、乳浊液、溶液等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溶解的过程,了解溶解的两个过程——扩散、水合,知道溶液的微观构成。
3.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乳化作
学生结合书本P2表格6-1交流、讨论、回答,感受物质溶解的经常性和必要性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有所向。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2.认识溶液的特征
3.溶解的微观解释
用的机理。
【过渡】你们看过父母烧汤吗?做汤时常加入食盐、糖、味精、食用油等调料,做成的汤中能否看到这些物质?它们在水中的分散的情况一样吗?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P3: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泥土、食用油在水中分散的现象。
⑴分别将不同药品分散到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⑵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并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比较与思考
实 验
实 验 现 象
高锰酸钾加入水中
食盐加入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泥土加入水中
食用油加入水中
【交流与讨论】
1.以上实验中,形成的纯净物还是混合物?这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一样吗?
2.通过观察前三种形成的混合物,并用胶头滴管吸取观察各部分的浓度一样吗?说明什么?并出示放置时间很长的氯化钠和高锰酸钾溶液观察,观察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再观察油水和泥土和水的混合物有什么特点?
3.如果让你将它们的分散情况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你的分类的依据的特征是什么?
【引导小结】
1.溶液的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过渡】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晶体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播放视频】蔗糖、氯化钠在水中粒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在老师投影的表格引导下,参与讨论、分析溶液、乳浊液以及悬浊液的分散的特点,思考归纳总结溶液的特征
学生观察视频讨论、理解、小结溶解的微观本质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4.认识乳化现象和应用
子分散的动画过程。
【引导小结】溶解的微观解释
【拓展讨论】
1.蒸馏水是溶液吗?为什么?
2.溶液都是无色的吗?
3.溶液中物质的种类是两种吗?
4.物质必须在水中才能形成溶液吗?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的生活经历:用洗衣粉可以洗去衣服上的污渍,用洗发剂可以洗去头上的油脂,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下面同学一起动手做几个探究实验。
【分组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P4: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水,在其中一支中加入数滴洗洁精,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1-2滴食用油,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充分振荡,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与讨论】
1.你认为什么是乳化?
2.你认为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过渡】乳化剂是怎么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较稳定的乳浊液的呢?下面请看一段乳化的微观过程的动画。
【播放视频】乳化的微观过程的动画
【引导小结】3.乳化和乳化作用
【拓展讨论】汽油洗去油污和洗涤剂洗去油污原理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参与讨论、辨析、回答加深对于溶解的特征的理解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自学课本P5相关内容观看视频理解乳化和溶解微观和宏观的区别
学生参与讨论、回答、小结乳化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三、本课小结
四、巩固与练习
五、布置作业
【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对于溶液与乳化有什么认识?得到了哪些结论?

课后练习课本p9:1、2、3
思考并动手操作:课本p9:7




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溶解与乳化
认识溶液的特征
溶解的微观解释
3.乳化和乳化作用



课 题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课 型
新授
课 时
第2课时
备课方式
集体

备课时间
个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有些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以及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发展学生合作学习、全方位思考、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知道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
2.知道物质溶于水时,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
难点
理解和运用物质溶解时温度会变化和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解释生活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第一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认识学习目标
2.认识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创设情境导入】
上体育课时我们的同学如果一不小心受伤了,体育老师没有冰袋,从化学实验室要了一些物质放在水中装在塑料袋中不一会儿,水的的温度就下降了为什么呢?
【板书课题】二、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展示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有些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
2.了解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水的熔沸点和导电性会改变,并了解其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分组探究实验】
在500mL大烧杯中分别加入约30mL水,混合后加入一药匙硝酸铵、食盐和氢氧化钠固体至完全溶解,并在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观察示数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有所向。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感受物质溶解的温度变化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三、认识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的性质
【引导小结】
1.物质溶于水温度的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
【过渡】物质溶于水,水溶液的性质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拓展视野】
结合表6-4讲解冰冻混合物
【分组探究实验】
⑴.在500mL大烧杯中加入半杯碎冰,再加入约40mL冷水,混合后加入20g硝酸铵制成冷冻混合物.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各5mL水、蔗糖水和食盐水,并在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将试管同时插入大烧杯中,观察记录试管内开始结冰的温度(凝固点)(点拨沸点也变)
⑵组装导电装置,分别用蒸馏水、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酒精溶液测定是否导电
【交流与讨论】
为什么物质能导电,有一些物质不能导电呢?
2.你能通过微观的角度分析和解释导电的原因吗?
【引导小结】
2.物质溶于水,凝固点下降,沸点升高。
3.物质溶于水导电能力可能增强
【拓展运用】
1.在严寒的冬季,公路上撒盐融雪以及水箱加入乙二醇防冻的原理是什么?
2.为什么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要高?
3.做电解水实验时,为什么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呢?为什么不能加入蔗糖呢?
学生结合书本P6表格6-3交流、讨论、回答参与讨论,归纳溶质溶于水时的温度的变化情况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现象
学生讨论、回答、归纳
学生参与讨论、辨析、加深对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的性质的理解并能运用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备 注
三、本课小结
四、巩固与练习
五、布置作业
【本课小结】今天我们对与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的性质有什么认识?

课后练习课本p9:4、5




溶解现象
第1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下降;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
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凝固点降低
沸点升高
导电性可能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