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第一、二章 综合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50
一、选择题
1.新浪科技2016年3月14日报道,欧洲和俄罗斯于14日正式启动名为“火星太空生物”的合作项目。假如火星上存在生命,且与地球上生命的形成过程相同,则火星上的原始生命最初生活在 ( )
A.原始大气中 B.原始陆地中 C.原始海洋中 D.火山口中
2.如图代表未被破坏的沉积岩地层,图中表明其中的一层含有物种甲(晚)的化石,另一层含有物种乙(早)的化石。根据示意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
A.物种甲比物种乙结构复杂 B.物种甲比物种乙数量多
C.物种甲由物种乙进化而来 D.物种乙的体形比物种甲小
3.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生命发生的开端是 ( )
A.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 B.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大分子物质的形成
C.核酸和蛋白质在原始海洋中的积累 D.能够生殖和遗传的原始生命的形成
4.我们知道家鸽的翼、蝙蝠的翼手、狗的前肢、鲸的鳍都具有基本相同的结构,这反映了它们 ( )
①都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②属于同源器官 ③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④在外形和功能上差异很大,是凶为有不同的来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有害的,会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
C.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D.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
6.在一个从未受到破坏的深积岩层中,A、B两个物种的化石被挖掘时所处的地层顺序如图所示,据图可知 ( )
A.物种A比物种B出现得早 B.物种A可能比物种B复杂、高等
C.物种A比物种B简单、低等 D.物种B可能是由物种A进化而来的
7.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四种动物,图中①~④所示动物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8.(2019·诸城一模)如图是部分生物的进化树,从进化树能够推测出的结论是 ( )
A.a与b的亲缘关系比a与f的亲缘关系更近
B.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C.晚期地层中,可能找到f的化石,但不能找到e的化石
D.a比d、c高等且更加适应环境
9.(2013·菏泽)关于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 )
A.米勒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
B.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
C.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祖先可能相同,环境的变化导致了差异
D.生物化石为生物的进化学说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10.(2014·菏泽)根据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狼和鹿能迅速奔跑是两者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C.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的结果
D.恐龙的灭绝是因为不能适应生存环境骤变的结果
11. (2013·菏泽)对下列观点或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生活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
B.人们对“超级细菌”无可奈何是抗生素质量下降的缘故
C.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12.(2017?菏泽)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C.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人类起源于古代类人猿
13.(2015·菏泽)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
B.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
C.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14.(2017·鄄城期中)如图表示脊椎动物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和乙类都只生活在水中 B.丙类体温恒定,是两栖动物
C.丁类是由古代丙类进化来的 D.鸟类最高等,因为可以飞行
15.(2017·郓城期末)从生物进化历程看,狗比鱼高等。下列做法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
A.比较狗和鱼的心脏结构 B.统计两者所繁殖后代的成活率
C.比较狗和鱼的神经系统 D.将狗和鱼放在一起,比较个体大小
二、非选择题
16.(10分)图甲是米勒实验示意图,图乙是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A反应瓶内注入的原始大气可能有水蒸气、氨气、氢气和 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不含有 。
(2)火花放电模拟的是原始地球上的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
(3)连续火花放电后,从活塞处取样,C烧瓶内的样品中含有的有机物是 。
(4)通过实验,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 (填写“能”或“不能”)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5)图乙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 (填序号,下同);发生在原始海洋中的过程是 ;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过程)是 。
(6)由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可知,原始生命是在地球温度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 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17.(2018春?安平县,5分)化石研究表明,人的进化过程经历了大约四个阶段,如图为人类起源与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①表示南方古猿阶段;②表示 阶段;③表示直立人阶段;④表 阶段。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容量是在不断变化的,其中最接近现代人水平的[ ] 阶段。
(3)处于③阶段的人具有区别于①②阶段的两个重要特点,分别是 和 。
18.(2016·烟台,7分)下图为脊椎动物进化树,据图回答问题。
(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在地层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化石是[ ] 化石,能证明E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 化石。
(2)E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 。E具有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这些行为属于 。
(3)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是 ,其生殖特点是 。
(4)脊椎动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19.(5分)资料分析: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不同的地点,一段时间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收回,统计数目,结果如下表:
项目数据类型 工业污染区 非工业区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深色桦尺蛾 浅色桦尺蛾
释放数目 154只 164只 472只 496只
再同收率 58% 25% 6% 42%
(1)由表中可以看出,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体色,这说明生物界存在 的现象。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这种不同保护色的形成是 的结果。
(2)由表可以看出,工业污染区的深色桦尺蛾再回收率高,这是因为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而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桦尺蛾通过逐代 得以加强,数量越来越多;反之,浅色的桦尺蛾数量减少。由此说明,桦尺蛾天敌对桦尺蛾起到了 的作用。
(3)后来由于真菌感染使桦尺蛾生活的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图中的 (填字母)。
参考答案:
1.C 解析: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原始的海洋中所含的无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假如火星上存在生命,且与地球上生命的形成过程相同,则火星上的原始生命最初生活在原始海洋中。
2.A
3.A解析: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因此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是生命发生的开端。
4.A解析:家鸽的翼、蝙蝠的翼手、鲸的鳍、狗的前肢属于同源器官。同源器官反映出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同源器官外形的差异是由于具有这些器官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行使不同的功能而逐渐形成的。
5.B解析:生物产生的变异有的对自身有利(有利变异),有的对自身有害(不利变异)。生物的变异不一定是有害的,也不一定会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
6.B解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物种B化石比物种A化石埋藏得深,表明物种B化石形成得早,物种A化石形成得晚。因此物种A可能比物种B复杂、高等。
7.B解析:题图中①~④所示动物按低等到高等的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③节肢动物、④鱼类、②鸟类、①哺乳动物。
8.A解析:由题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四种生物都由共同祖先e进化而来:从题图中得出e最古老,因此在地层里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由于地壳变动等原因,晚期地层中也可能找到低等生物e的化石:由题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四种生物都由共同祖先e进化而来,也就意味着a、b、c、d都比e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性更大,但我们不能确定a比d、c高等。
9.B
10.C
11.A
12.D
13.C
14.C
15.D
16.(1)甲烷 氧气 (2)闪电 能量 (3)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4)能 (5)① ②③④ ③
(6)非生命物质
16.解析:(1)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反应瓶内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原始大气中有水蒸气、氨气、氢气和甲烷等,它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不含有氧气。(2)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了原始地球上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3)C烧瓶内的样品中含有包括多种氨基酸在内的有机小分子物质。(4)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5)由题可知,发生在原始大气中的过程是①,即由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②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合成有机大分子物质、③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④从原始生命进化成原始单细胞生物,都是在原始海洋中发生的。从有机大分子物质演变为原始生命,标志着生命的诞生,是最复杂、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6)由题中生命起源的过程示意图可知,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
17.(1)能人 智人 (2)④ 智人 (3)制造工具 学会用火
解析:(1)人类的进化通常分为:①南方古猿、②能人、③直立人、④智人四个阶段。
(2)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颅骨的形状是在不断变化的,这主要取决于脑容量的变化,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劳动使人类的身体得到协调发展,最终演变成自然界的强者。其中最接近现代人水平的是④智人。
(4)③直立人,约20万到200万年,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海德堡人,瓜哇猿人,北京猿人都属于直立人)。注意:此时人类第1次走出非洲。约80万年前,直立人来到现在的西班牙地区,成为最早的欧洲人,即现代人。约20万年前,欧亚非的直立人逐渐消失,被第一次非洲的新品种人类:智人取代,制造工具和学会用火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特征。
18.(1)A 鱼类 始祖鸟 (2)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只写出两项即可)
先天性行为 (3)哺乳类 胎生、哺乳 (4)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解析:(1)在地层中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化石是[A]鱼类化石,能证明E(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始祖鸟化石。(2)E(鸟类)是陆生动物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脊椎动物,其适应飞行的形态特点是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身体呈流线型。E(鸟类)具有复杂的迁徙和繁殖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来看,这些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3)最高等的脊椎动物类群是哺乳类,其生殖特点是胎生、哺乳。(4)由脊椎动物的进化树可知,其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9.(1)变异 自然选择 (2)遗传 选择 (3)D
19.解析:(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色的和浅色的,这是一种变异现象。从题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着的桦尺蛾,体色是不同的。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这种不同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2)由题中资料分析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被工厂的烟熏成了深色,这样深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天敌发现:在非工业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未被污染,颜色浅,所以浅色的桦尺蛾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而生存下来,这就是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中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通过上述分析说明,桦尺蛾的天敌对桦尺蛾有选择作用。(3)由于真菌感染使桦尺蛾生活的这片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都变成了灰白色,而蛾类的体色有褐色、灰色、白色。其中灰色、白色的个体不容易被天敌发现而生存下来,这是适者生存;而褐色的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而死亡,这是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蛾类多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灰色蛾、白色蛾,而褐色的蛾较少,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