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培养保护环境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环境因素分为 因素和 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又包括 、温度、 和 等。
2.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 ,主要指 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包括: 生物之间和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设问导读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阅读课本P46~48的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适应的普遍性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和 ,生物的适应性是 存在的。
2.适应的相对性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 ,只有在 内,生物才能存活。植物一般生活在 的温度范围内,大多数动物则生活在 的温度范围内。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3.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
什么是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对生物有什么好处?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课本P48-49的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演示实验:蚯蚓对土壤的翻耕
注意事项:
①实验装置在外观上一定要分层明显,以便获取实验结论。
②蚯蚓用体壁呼吸,装置内一定要 。
③蚯蚓需要进行呼吸,装置的上面要留 。
④蚯蚓是昼伏夜行性动物,该装置需放置在 。
⑤过一段时间后,分层现象不再明显,说明 ,改变了环境。
⑥实验完毕,应将蚯蚓放回 。
2.生物能改变环境
生物影响环境举例 影响结果 结论
地衣 加速岩石 ,形成土壤
植物的蒸腾作用 增大空气 ,增加降水 生物不仅适应环境, 而且改变环境
植物的光合作用 维持 一 平衡
细菌的分解作用 动植物尸体或遗体
三、自主检测
1.(2018·淄博博山一模)生活在绿草地中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说明(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生物具有应激性 D.生物具有遗传特性
2.(2018?聊城)现实中有许多实例能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实例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 B.仙人掌的叶变成剌
C.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 D.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
3.(2018?莱芜)下列词语不能体现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人间四月,草长莺飞 B.密树繁叶,遗天蔽日
C.种豆南山,草盛苗稀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2017?南充)近年来,各地通过大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改造措施,大大增加了各地的植被覆盖面积,不仅发展了旅游经济,也增进了人们的健康。以上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四、巩固训练
5.(2019黑龙江中考)地衣生活在岩石表面,从岩石中获得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 ( )
A.生物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影响环境 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6.[2019·江苏泰州]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态。下列生物的形态与干旱缺水环境相适应的是( )
A.枯叶蝶的叶状翅 B.猪笼草的捕虫囊 C.仙人掌的刺状叶 D.老虎身上的斑纹
7.[2019·湖北武汉]武汉市具有多处湿地生态公园,湿地能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 D.环境适应生物
8.产于长江以南地区的水果玉米以其香味绵长,甜糯如水果而得名。将其移种到长江以北地区,水果玉米就失去了水果风味。这说明 ( )
A.生物必须依赖环境 B.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C.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9.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10.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受到环境的影响。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生物受环境影响的是 ( )
A.北风吹,雁南飞 B.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地面
C.森林中空气湿度较大 D.沙漠中的仙人掌,叶退化成刺
11.(2017江苏高邮校级期中)下列哪些现象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 )
①沙漠植物根系发达 ②山底的树木一般是阔叶林,山顶一般是针叶林 ③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茂密,气候湿润 ④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⑤“三北”防护林能防风固沙 ⑥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A.①②③ B.③⑤⑥ C.①②④ D.①④⑥
12.(2019·四川南充嘉陵期中)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大雁南飞 B.大树底下好乘凉 C.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D.秋风扫落叶
13.(2019·浙江嘉兴桐乡模拟)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以下叙述能用这一观点解释的是 ( )
A.神经分布到全身各处,有利于对刺激作出反应
B.肾小管外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对血液的滤过作用
C.仙人掌具有肉质茎、刺状叶,有利于在沙漠地区吸收更多的水分
D.沙漠中的蝎子白天常藏在数厘米深的沙中,有利于躲避地表的高温
14.(2019·甘肃武威中考)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的,这体现了 ( )
A.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环境能够改变生物 D.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15.(2019·甘肃天水中考)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绿色植物能够更新空气
C.森林可保持水土 D.仙人掌的叶退化为刺
16.(2019·四川乐山中考)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是 ( )
A.雨露滋润禾苗壮 B.风吹草低见牛羊 C.大树底下好乘凉 D.葵花朵朵向太阳
17.(2018·泰安中考)如图是生长在美洲沙漠中仙人掌科植物甲和生长在非洲沙漠中大戟科植物乙。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A.甲、乙都有绿色肉质主干,有利于储存水分和进行光合作用
B.甲、乙都没有宽大的叶,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保存水分
C.甲、乙形态结构的差异是同种植物适应不同地域环境的结果
D.环境中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
18.下图是四种不同动物体形的简图,各部分的比例是依据动物原型确定的。你认为单从体形来看,哪一种动物最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 )
19.(2018?泰安)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请分析回答:
(1)某些生物与生活环境和习性相适应,形成不同的呼吸结构。如蚯蚓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与此相适应的呼吸结构及其特点分别是 ;家鸽飞行需要大量氧气,与之相适应的呼吸方式和辅助呼吸的结构分别是 。
(2)某些生物与环境相适应形成具有一定作用的体表结构。如蜗虫体表有 ,能防止人体消化液侵蚀,适于寄生生活;蝗虫和蜥蜴体表分别有 ,起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适于陆地生活。
(3)某些生物与生活环境和习性相适应,以一定的生殖发育方式维持种族的延续。如青蛙的发育方式是 。蝌蚪生活在水中,主要以藻类为食,青蛙成体水陆两栖生活,主要以昆虫为食。这些生活习性,可以减少同种生物之间 的生存斗争。
(4)生物进化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生物。
20.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中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材料二:科学工作者发现,过去20年里北极冰盖面积减少了45%,平均厚度从3米减少到1.5米;2005年北极冰盖面积为530平方千米,2007年9月为413万平方千米,创历史新低。这些都表明,地球气候在变暖。
(1)图 所示为北极狐,推测的理由是耳 、 。
(2)由两种狐头部的某些特征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 相适应。
(3)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北极狐的数量将会 。
(4)为了减缓地球持续“变暖”,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回答一条即可)。
21.下图是一幅竹节虫的形态图,识图填写有关内容。
(1)竹节虫的形态像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拟态。
(2)影响竹节虫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 ;竹子属于影响竹节虫的 因素。
(3)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可以使 不容易发现它,这有利于 。竹节虫的这种现象是竹节虫对 的适应。
22.(2018春?泌阳县期末)下图甲表示1940﹣1960年某地的降雪天数,图乙表示在同一时间内该地区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百分数。请分析并完成问题。
(1)生活在雪地中的老鼠的毛色是白色的,这是生物对环境的 现象,它的形成是
的结果。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的数量 ,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 (填“之前”或“之后”)。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渐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 作用。
五、拓展探究
23. [2019·广西百色]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9贺岁大片《流浪地球》,影片上映以来收获了非常高的评价和口碑。《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在离现在 不太远的未来,那时科学家发现,太阳正在急剧老化,迅速膨胀,很快就要吞没地球。人们集结全球之力,建造了一万台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离轨道,在宇宙中“流浪”,寻找新家园。
(1)《流浪地球》告诉人们地球与人类息息相关。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园是 ,保护它就是保护包 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
(2)地球为生物提供了阳光、 、水、适宜的温度、营养物质和生存空间等赖以生存的条件。
(3)“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光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 因素,所有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归根到底都来自太阳光能。
(4)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超出了它的承载量和支付力,就会造成资源被破坏和环境恶化,影响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答案合理即给分)。
(5)人类赖于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 (答案合理即给分)。(答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自主检测】
1.A解析: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都是有利的。昆虫的体色往往与它们所处环境中的枯叶、绿叶、树皮、土壤等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生活在绿草地中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这样不易被敌害发现,是对自身的一种保护,也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2.D解析:北方多种树木入冬会自动落叶,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消耗,适应寒冷的环境;仙人掌的叶变成剌,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部分宠物犬进入盛夏脱毛,是生物适应环境;城市绿化改变了空气质量,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B解析:“密树繁叶,遗天蔽日”的大体意思是密树繁叶能够遮蔽天空和太阳,体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D解析:各地通过大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改造措施,大大增加了各地的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空气中的氧气,体现了生物改变了环境;同时又发展了旅游经济,增进了人们的健康,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因此以上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巩固训练】
5.D解析: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地衣又能够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因此这一事实说明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6.C
7.A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使当地的空气保持湿润,并降低气温,让当地的雨水充沛。
8.B 解析:水果玉米产于长江以南地区,南方温度较高,适合水果玉米的生长;将其移种到长江以北地区,环境中的温度较低,不适合水果玉米生长,它们就失去了水果风味。这说明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9.B解析: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生物生活的地点和它周围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除了合作关系外,也存在斗争等关系。
10.C解析:鸟类迁徙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夏天大雨过后,蚯蚓常爬出地面是为了呼吸,体现了环境因素空气对生物的影响;森林中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
11.B解析:①属于生物适应环境:②属于生物适应环境:③属于生物影响环境;④属于生物适应环境;⑤属于生物影响环境;⑥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12.B解析:大雁南飞,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秋天,植物的叶变黄、衰老,被秋风吹落,体现了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13.A解析: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神经分布到全身各处,有利于接受刺激并传导兴奋刺激,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肾小管外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仙人掌的叶片退化成刺,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沙漠中的蝎子白天常藏在数厘米深的沙中,因为沙漠表面温度较高,但是数厘米深处的温度较低,比较凉爽,适合蝎子生存,这不能反映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
14.A解析: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叫保护色。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其他动物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捕食都是有利的。蜥蜴黄褐色的体色与其生活的环境色彩几乎一致,有利于躲避敌害和捕食,说明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15.D解析:夏天,大树下比较凉快,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植物能调节气候、更新空气,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仙人掌的叶片退化为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6.B解析:“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分对生物的影响;“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草原上牛羊成群的景象;“大树底下好乘凉”,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周围氧气增多,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阳光对植物的影响。
17.C解析:不论是生长在美洲沙漠中的仙人掌科植物甲,还是生长在非洲沙漠中的大戟科植物乙,二者都有绿色肉质主干,都没有宽大的叶,叶片退化成刺,有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影响甲、乙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因此两种生物均能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甲是仙人掌科植物,乙是大戟科植物,二者不是同种植物。
18.B解析:任何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生活在寒冷环境中的动物往往耳朵较小,尾巴较短,体毛较多,这样有利于保持体温,抵御寒冷的环境。
19.(1)湿润的体壁、内含毛细血管 双重呼吸、气囊 (2)角质层 外骨骼、角质鳞片
(3)变态发育 争夺食物和空间 (4)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
20.(1)B 小 短 (2)生活环境 (3)减少甚至灭绝 (4)树造林保护植被,减少废气排放或开发绿色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
21.(1)竹节 (2)水分、光、空气、温度等 生物 (3)敌害 逃避敌害 环境
22.(1)适应 自然选择 (2)增多 之后 定向选择
解析:(1)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激烈的生存斗争过程中,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生活在雪地的老鼠的毛色为白色,使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如果降雪推迟,白色老鼠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表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2)随着降雪天数的增加,白色老鼠是有利变异,能适应环境,因此白色老鼠的数量增加,随着降雪天数的减少,白色老鼠是不利变异,不能适应环境,因此白色老鼠的数量减少。白色老鼠占同种个体的最高百分比出现在降雪天数最大值之后。从1940~1960年的降雪天数看,开始是逐步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这种变化的环境对老鼠的毛色起定向选择的作用。
【拓展延伸】
23.(1)生物圈 (2)空气 (3)非生物 (4)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5)绿色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筷条、少用塑料袋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