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2 20:5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学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重点)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难点)
3.收集和交流超过生态系统调节能力而使其破坏的实例。
4.关注人类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规律。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
1. 和 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重要因素。
2.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 ”之称
二、设问导读
(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认真阅读教材P73-74,完成下面的问题:
1.动态平衡:生态系统中 、 和 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
2.动态平衡的原因:生态系统本身具有 。
3.举例:森林生态系统中,当害虫数量 时,林木受害,食虫鸟因食物丰富而数量 ,使害虫数量的增加受到 ,从而使它们的数量保持 。
讨论:如果驼鹿大量繁殖,它的数量会无限制地增加吗?这说明什么问题?
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认真阅读教材P74-76,完成下面的问题:
1.决定于生态系统自身的结构特点即 和 的复杂程度。
(1)生物种类越 ,营养结构越 ,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2)生物种类越 ,营养结构越 ,自动调节能力越小。
2.有一定限度,外来干扰 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 就会遭到破坏。
3.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 和 。
人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尊重 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因为保持生态平衡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温馨提示:生态系统破坏的三个标志性特征:①植被破坏;②食物链破坏;③环境污染。
三、自主检测
1.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主要是由于生态系统( )
A.具有充足的物质和能量 B.具有大量动植物
C.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D.具有复杂的食物网
2.(2019·新疆中考)假定在一个由革、兔和狐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则表示兔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是 ( )

3.(2016?盐城)如表为某科研人员对①、②、③、④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据此可推断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  )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物种7
① 0 90 0 0 30 30 40
② 200 350 0 0 30 0 40
③ 150 250 100 800 40 30 1
④ 300 200 0 0 0 0 50
A.① B.② C.③ D.④
4.要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减少分解者的数目 B.增加食物网中的生物种类
C.改变环境中的湿度 D.减少消费者的数目
四、巩固训练
5.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把一片草地用网全罩起来,结果食草昆虫大量繁殖,草几乎被吃光,这是因为破坏了 ( )
A.物质循环 B.生态环境 C.生态系统 D.食物链
6.在草原生态系统中,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生物数量首先减少的是 (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三级消费者
7.[2019·安徽]玉米田中有杂草,有玉米螟等害虫,还有以害虫为食的天敌。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玉米是生产者 B.杂草和玉米之间是竞争关系
C.玉米螟和它的天敌之间是捕食关系 D.玉米田中物种少,自我调节能力强
8.有一种植水稻的生态村,开展“养蛙治虫”实验,结果表明:放养一定数量的青蛙的稻田中的水稻比喷洒数次化学农药的对照稻田中的水稻增产9.2%,这个事实说明 ( )
A.农药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的数量 B.青蛙对农田害虫的控制作用有限
C.青蛙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的数量 D.农药影响水稻的传粉过程
9.某市政府举办了一次“汽车拉力赛”,近2 000公里的赛程大多在草原腹地进行,赛后草场“伤痕累累”。你对这项赛事的评价是 ( )
A.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B.破坏了草原植被
C.增加了当地经济收入 D.提高了当地的知名度
10.在一个由草原、兔子和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狼杀绝,兔子的数量将 (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保持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11.在某一天然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如图是较长时间内兔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关于此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此图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B.正常情况下兔体内能量多于狼
C.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维持在稳定不变的状态
12.在“植物→蝗虫→青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全部迁移到别处,那么在一个时期内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①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减少 ②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增加 ③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④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减少 ⑤三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⑥第四营养级的生物数量会减少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13.(2019·四川广安岳池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B.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弱
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各种生物成分之间才能长时间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14.(2019·聊城度假区中考二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下列实例不能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 )
A.排入生活污水的池塘依然清澈
B.过度开垦和放牧使草原沙漠化
C.生活在太平洋的大马哈鱼洄游到河中产卵
D.山区植被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15.(2019·湖南怀化模拟)下列哪项措施能够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
A.减少食肉动物的数量 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
C.增加物种的数量 D.增加分解者的数量
16.(2019·淄博桓台一模)在没有人为干涉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野兔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狼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17.[2019·四川成都]下列人类行为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利的是(  )
A.对森林中的树木大量砍伐,以满足家具生产的需要
B.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中
C.在草原周围营造防护林
D.增加城市私家车数量,利于人们的出行
18.(2019·四川眉山中考)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地罩上,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这一实例说明 ( )
A.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动是单向的 B.草、虫和鸟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C.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
19.(2018·江苏扬州中考)近十几年来,江南某地的青蛙被大量搬上餐桌,致使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造成水稻减产的主要原因是这个生态系统中 ( )
A.食物链遭到严重破坏 B.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
C.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 D.发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
20.[2019·辽宁朝阳]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生态系统结构比较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强
B.若此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草
C.此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为鼠→蛇→鹰
D.此生态系统中,鹰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
21.[2019·湖南张家界]2018年5月,我国“月宫365”实验圆满结束,“月宫一号”是一个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人工闭合生态系统,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系统相比,“月宫一号”稳定性较差。原因是(  )
A.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复杂 B.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简单
C.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D.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22.[2019·陕西咸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B.②→③→④构成一条食物链
C.③、④是消费者,④体内毒素富集最多 D.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3.如图所示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狼、草和兔子的数量关系图,据图回答问题。
(1)A代表的生物是 ,B代表的生物是 ,C代表的生物是 。
(2)此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数量最少的是 (填字母)。
(3)冬天,草减少,兔子数量 ,狼的数量 ;春天,雨量充沛,草增多,此时兔子数量 ,狼的数量 。在一般情况下,这三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 。

24.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如图所示是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分析作答:

(1)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图中所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 ,属于分解者的是 。
(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 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 ,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
(4)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化,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较小,其原因是 。
五、拓展探究
2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对巨淀湖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了调查研究:图甲反映了湿地中部分生物间的关系,图乙反映了能量流向贝类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的关系是 。
(2)图甲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部分是 。
(3)图乙中的A表示贝类获得的总能量,则B、C、D表 示的含义分别为:
B ;C ; D 。
(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 ,写出其输入生物部分的表达式 。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其原因是 。
26.[2019·菏泽]2019年4月28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习主席与世界达成绿色约定,向全球发出绿色宣言:“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图甲是某校生态保护志愿者在研究某草原生态系统时绘制的碳循环模式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B、D分别代表   。
(2)图甲中过程③中的碳以   形式进行传递。
(3)请写出图乙中,理论上猫头鹰获取能量最多的一条食物链:  。
(4)图乙中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有   个。
(5)外来因素干扰严重时,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态危机。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6)“嘱托重如山,践诺须躬行”。为保护美丽地球家园,作为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   (答对两个方面得1分,错一项不得分]。



























参考答案:
【自主检测】
1.C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互相制约,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D解析:在食物链“草→兔→狐”中,如果把狐消灭了,兔的数量将会先增加,草的数量随着兔的增多而减少,之后兔的数量又因草的数量减少而减少。
3.C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从图中可看出①、②、④的物种失去了平衡,调节能力最强的是③。
4. B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能力。如果分解者的数目减少,那么消费者的粪便和尸体就会分解很慢,导致生态系统失衡;改变环境湿度有可能导致一部分消费者因不适应气候条件而灭绝,同样可以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减少消费者数目,会使生产者数量增多,也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
【巩固训练】
5.D解析:在草地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草地被网罩起来以后,鸟无法进入草地,吃草的昆虫没有了鸟的捕食,大量繁殖,草几乎被吃光。由此可见,这是因为食物链被破坏了。
6.C解析:在草原生态系统中,黄羊、野兔为初级消费者,它们被大量捕杀后,生产者的数量会增加;消费者的范围较大:大量捕杀黄羊、野兔等动物后,以黄羊、野兔为食的次级消费者的数量首先减少;次级消费者的数量大量减少时,三级消费者的数量才减少。
7.D
8.C解析:放养一定数量青蛙的稻田中的水稻比喷洒数次化学农药的对照稻田中的水稻增产9.2%,这个事实说明青蛙能较好地控制农田害虫的数量。
9.B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汽车拉力赛”后草场“伤痕累累”,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环境,不利于草原的可持续发展。
10.D解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若将狼杀绝,则兔子的数量先因狼的减少而增加,此时,草的数量因兔子的增加而减少,兔子的数量又因草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将狼杀绝,草原中兔子的数量将会先上升后下降。
11.D解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维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12. D解析:在“植物→蝗虫→青蛙→蛇→鹰”这条食物链中,若鹰全部迁移到别处,则蛇因为没有天敌,短时间内数量会增加,蛇是三级消费者,故⑤正确;蛇捕食青蛙,所以青蛙数量减少,青蛙是第三营养级,故④正确;青蛙以蝗虫为食,青蛙数量减少,导致第二营养级蝗虫的数量增加,故②正确。
13.B解析: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4.C解析:生活在太平洋的大马哈鱼洄游到河中产卵,属于动物的洄游行为,没有体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15.C解析: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6.B解析:在食物链“植物→野兔→狼”中,如果野兔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狼会因缺少食物而数量急剧减少,之后植物(野兔的食物)随着野兔的数量的减少而数量增多,之后野兔又因食物丰富而数量增加,狼的数量又因野兔数量增加而逐渐增加。狼的数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因此最符合较长时间内狼的数量变化的曲线是B。
17.C
18.C解析:在牧草留种区,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吃昆虫,有的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牧草留种区被网罩起来以后,鸟无法进入牧草留种区,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捕食,就猖獗起来,从而破坏了牧草留种区。这一实例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9.A解析: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其中的其他生物。在稻田里的一条食物链“水稻→害虫→ 青蛙”中,如果大量捕杀青蛙,就会破坏这条食物链,由于稻田里害虫的天敌减少,害虫会大量繁殖,使水稻减产。
20.D
21.C
22.A
23.(1)狼 兔子 草 (2)C A (3)减少 减少 增多 增多 生态平衡
24.(1)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 农作物→家畜 (2)家畜 食用菌、蚯蚓 (3)多级 能量利用率 (4) 自我调节能力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图中的食物链为农作物→家畜 。(2)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图中的家畜属于消费者;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营腐生生活的动物也是分解者,图中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3)秸秆、粪便中的能量如不进行利用将直接被分解者分解,而在该系统中这些能量会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的化学能的形式被人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4)农田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小。
【拓展延伸】
25.(1)6 捕食和竞争 (2)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3)贝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呼吸作用 (4)太阳能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解析:(1)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题图甲中包含的食物链有:水草→鱼类→水禽,水草→贝类→水禽,水草→贝类→鱼类→水禽,藻类→ 鱼类→水禽,藻类→贝类→水禽,藻类→贝类→鱼类→水禽,共6条。鱼类和贝类都以水草、藻类为食,同时鱼类还捕食贝类,所以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着捕食和竞争关系。(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题图甲中包含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部分是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3)题图乙中的A表示贝类获得的总能量,则B是贝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D表示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第一营养级开始,逐级沿食物链向后传递。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的供给,而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输入生物体内,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能量流动是单向的。(5)该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所以其自我调节能力弱。
26.(1)消费者、分解者 (2)二氧化碳 (3)草→食草鸟→猫头鹰 (4)四 (5)自我调节 (6)多植树造林;节约用电,节约用纸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