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调节的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免疫调节的复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11-06 11: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Welcome to study biology !免疫考纲要求:1、准确理解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
2、掌握抗原和抗体的有关内容。
3、正确阐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过程,以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4、准确判断免疫细胞的具体作用。
5、了解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知识网络:概念和功能类型失调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类型过程体液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皮肤和黏膜组成)(溶菌酶和吞噬
细胞组成)一、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知识网络:概念和功能类型失调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类型过程体液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抗原和抗体抗原:抗原决定簇=1:多抗原决定簇:抗原识别受体:淋巴细胞:抗体=1:1:1:1抗原T细胞直接再次侵入吞噬细胞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也抗体特异性结合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免疫的过程:二次应答抗原与靶细胞结合抗原暴露 靶细胞裂解或凋亡特异性免疫相关物质的来源和作用效应B细胞 效应
T细胞球蛋白主要糖蛋白蛋白质血浆淋巴另组织液外分泌液内环境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增强各免疫细胞的作用增大靶细胞的通透性组织胺?过敏反应(致敏靶细胞)B细胞或T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造血干细胞识别吞噬加工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的结合物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记忆B细胞和效应B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效应细胞分泌抗体体液免疫中相关细胞的来源和作用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或凋亡. 效应B细胞产生
抗体与抗原结合效应B细胞靶细胞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抗原效应T细胞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07理综I) 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D抗毒素
凝集素
干扰素
外毒素
抗生素(08全国理综II·5) 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时( )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A(2008年广东河南)儿童受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有的不表现出明显症状,却获得了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 )
A、非特异性自然免疫
B、非特异性人工免疫
C、特异性自然免疫
D、特异性人工免疫
C(2008年江苏)IgG(抗体)由4条多肽链组成,两条相同的长链称为重链(H链),借二硫键(-SH + -SH -S-S-+2H)连接起来,呈Y字型。两条相同的短链称为轻链(L链),通过二硫键连接在Y字的两侧,使整个IgG呈对称结构,如下图所示:
(1)若此物质由200个氨基酸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此物质的分子量约为 。
(2)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免疫细胞经过 三个阶段最终产生该种物质。
(3)抗原的特异性主要由 决定,科学家研究发现IgG可以与不同的抗原结合,主要是因为IgG的的V区的变化大,从氨基酸考虑V区不同原因是:①

③ 。
(4)人体中除了含有IgG外,还含
有少量的IgE(另一种抗体),
研究发现该种抗体与人体的某种过
敏反应有关,当过敏原第一次刺激
进入机体, 分泌IgE,
IgE主要分布在 ,过敏原第二次刺激机体,过敏原和IgE结合,引起细胞释放 。(5)婴儿通过母乳可以获得人体中的另一种抗体IgA,而使婴儿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IgA进入婴儿细胞的方式为 。二硫键:
-SH + -SH -S-S-+2H答案:
(1)22064
(2)感应、增殖分化、效应
(3)抗原决定簇 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量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4)效应B细胞 消化道呼吸道粘膜等细胞表面 组织胺等物质
(5)内吞作用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知识网络:概念和功能类型失调 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类型过程体液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