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5《光合作用》教案(2)(浙科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3.5《光合作用》教案(2)(浙科版必修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11-18 18: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第5节 光合作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出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5、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能力方面: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研究科学家对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过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
⑴ 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⑵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⑶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⑷ 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
⑴ 通过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分离出的不同色带,色带的颜色、分布顺序和宽窄,思考其原因及作用。
⑵ 让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看光合作用的过程,明确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的过程。
⑶ 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
⑴ 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⑵ 探究影响光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解决方法:
⑴ 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区别和联系。
⑵ 通过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课时安排:3课时
四、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法。
五、教具准备:课件
六、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
2、让学生讨论认识叶绿体的结构,这种结构有哪些适于进行光合作用的特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等。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结合教材图讨论:
1、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好处?不用颜色的光照对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有影响吗?
2、为什么不使用发绿色光的灯管作补充光源?
导言:追根溯源,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要靠光合作用,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首先要能够捕获光能,那么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呢?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如P97——98的实验。教师可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做实验:
1、加入SiO2、CaCO3的作用是什么?
2、研磨时为什么要迅速而充分?
3、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后,为什么要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4、滤纸条一端为什么要剪去两角?
5、画滤液细线时应注意什么?
6、为什么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7、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总结: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叶绿色b(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教师演示相关实验让学生得知: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并结合P99吸收光谱图讲解。
1817年,两位法国科学家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叶绿素,但当时并不清楚叶绿素分布于何处?1865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研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功能时,发现叶绿素并非普遍分布在植物的整个细胞中,而是集中在一个个更小的结构里,后来人们称之为叶绿体。
二、叶绿体的结构
结合图示讲解叶绿体的结构,教师归纳:
外膜
叶绿体 内膜
基粒:由两个以上的类囊体组成,含色素和酶
基质:含酶
[资料分析]叶绿体的功能。结合P100 恩格尔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1、恩格尔曼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2、恩格尔曼的实验方法有什么巧妙之处?
三、总结
重点总结捕获光能的色素有哪些,叶绿体的结构,其结构上有哪些特点适用于进行光合作用。
四、作业布置
五、板书设计
第5节 光合作用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
(含量约占3/4) 叶绿色b(黄绿色)
绿叶中的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含量约占1/4) 叶黄素(黄色)
2、叶绿体的结构
1、分布
2、形态
外膜
3、结构 内膜
基粒:由两个以上的类囊体组成,含色素和酶
基质:含酶
4、功能w.k.s.5.u.c
k.s.5.u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