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1、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本节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一节。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加深对种群、群落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内容的基础。而通过本节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的学习方法有积极意义,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方面
(1)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2)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3)尝试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观察、阅读、分析、归纳、推理、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
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形成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意志奠定基础。
3、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师生、生生讨论某一生态系统的结构。难点是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说明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因此,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让学生寻找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联系,在讨论中体验物质与能量这一纽带的存在,从而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
四、教法
建构主义认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结合本节内容,教师通过图、文、科学事件等创设教学情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思维,在思考中形成生态系统概念,构建生态系统结构。
5、 学法
高中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运用多媒体课件,着力引导创新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结合情景,倡引以探究、发现、理解、体验、分享与合作等主要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终身学习能力。
六、教学程序
教学阶段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教学依据
科学事件,导入新课 展示“生物圈Ⅱ”失败事件,质疑失败原因科。 观看幻灯片。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心理学认为: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
提出课题,明确目标 亮标 阅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指南。
图片展示,回顾概念 展示6种类型生态系统,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组成要素。练习巩固,指导解法。 观看幻灯片。 认识生态系统。 符合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主动探索、师生交流、探究生态系统的成分 1、小组汇报稻田、池塘生态系统的调查结果。质疑:2、你调查的生态系统中除了水外,还有哪些非生物的成分?它们能没有吗?3、每种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是什么?判断各种生物的营养方式。 4、阅读教材,分析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作用,将它们进行归类。展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个案分析。习题训练:1、有人说,细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试讨论。2、某正方观点认为: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生产者和分解者 ;而反方认为,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请辩论。 汇报调查结果。踊跃发言。说出生物体物质和能量的来源。倾听概念、阅读教材、对教材信息处理。倾听讲解、观察图文。思考、汇报。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辩论。 说出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为生态系统的成分分类作铺垫。讲解营养方式概念,降低难度。学生自学、思考对生态系统成分归类。对教材内容适当补充、归类,有利于理解掌握。应用概念,全面分析。回顾知识,激发兴趣。澄清模糊认识。 观察、思维与口头表达能力、实践能力是生物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必须经过知识的“同化”阶段。阅读是终身学生的方法和途径。通过阅读,培养深入本质,抓关键、抓条理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进一步利用图文,创造情境,开展教学。合作学习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形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要经历“顺应”过程。辩论是一种创造性学习方式,激发兴趣发展思维能力,促进构建“学习团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探究生态系统营养结构 质疑:5、该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哪些?你能尽可能多地写出该系统中的食物链吗?教师并讲评。质疑:食物链、食物网相关知识。展示食物链、食物网内容小结。展示巩固训练。 学生书写食物链。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学生完成。 通过学生的书写,肯定正确,讲评存在问题,使学生认同食物链的构成。形成对食物链、食物网组成、功能等方面认识。以简答题形式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面向全体,调动多种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做中学,生成认识结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完成探究学习。刺激形式的多样性。发展思维的广度和浓度。
引导质疑,合作学习,建构生态系统模型 质疑:6、根据以上分析生产者与消费者联系的纽带是什么?7、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有联系吗?8、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部分有联系吗?如有,看谁说得多。布置任务:从物质和能量角度分析各成分关系,绘制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学生回答。分组讨论、绘制、张贴模型、完善。学生朗读生态系统概念。 为概念形成、模型建构作铺垫。构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生成概念。认同生态系统是统一的整体。 “联系”与“思考”是建构主义意义构建的关键。教师的积极引导,不断启发,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内化,为知识的“顺应”打下基础。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
总结知识,拓展探究 展示概念图,质疑生物圈Ⅱ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制作小生态瓶。 填写概念图,思考、作答。课后制作小生态瓶。 回顾与总结。巩固知识,提高技能,丰富情感。 形成知识体系。前呼后应。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七、板书设计
课题:生态系统的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课容量大,学生参与的活动多。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前要布置学生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课前教师还要选择典型习题以备课堂教学需要。
八、教学反思
1、新教材体系、设计是 合理完整,遵循了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
2、教师做好课堂的组织和引导者,教师应敢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学习、相互合作。
3、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手段,认识它的利与弊。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中找到平衡点,发力点,一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以上是本人对本节内容的肤浅认识,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21世纪教育网
www.
w.k.s.5.u.c
k.s.5.u
w.w.w.k.s.5.u.c.o.m
www.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
残枝落叶
尸体、粪便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物群落
无机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