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课 题
实验活动5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目 标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
目 标
通过练习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使学生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步骤
情感 态度
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教学重点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托盘天平、量筒、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内容
设计意图及批注
课前导学:
多媒体展示:喷洒农药、医用生理盐水都需要一定的质量分数,那么如何配置一定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
探究学习一:
(一)自学指导: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配制50克15%的食盐水。结合生活中配置糖水的方法,学生交流与讨论并总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和每一步所需要的仪器。
(二)学生展示交流的结果。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适当总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
1?计算;2?称量;3?溶解;4?装瓶,贴签。
解:已知溶液的质量是5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 ,
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15%=7.5 g
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 g-7.5 g=42.5 g
答: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42.5克,食盐7.5克。
实验前我们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明确基本操作的规范性。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复习量筒和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共同计算要配制50克15%溶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
(三)学生开始试验,完成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探究学习二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不规范的操作会引起哪些误差呢?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引起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有:
(1)计算上的错误:水的质量算多了,药品的质量算少了。
(2)操作的错误:
①天平读数有误,药品和砝码位置放反了,或称量前天平未调零等导致称出的药品比实际需要的少。
②用量筒取水时量多了,或读数时仰视而使量取的水的体积比实际需要的多。
(3)其他原因:药品中有杂质或烧杯中原来有水,药品倒洒了等。
问题讨论:1、在溶液配制过程中,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2、若要增大氯化钠的溶解速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使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溶液,与配制氯化钠溶液进行比较,实验步骤上应有哪些变化
复习旧知拓展视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用再讲,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题能力
加深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理解
板书
实验基础5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细口瓶。
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
实验误差分析:质量分数偏大的原因,质量分数偏小的原因。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