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9下化学 7.1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9下化学 7.1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04 10:0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章 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教学设计为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溶液酸碱性的内容,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点,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要的影响。如与生命活动、植物生长就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节的学习,将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能使许多学生掌握生活、生产中必备的一些小常识。
二、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知起点:
①在第二章二氧化碳的学习中,懂得了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碳酸的酸性,在第三章“用微粒的观点看待物质”的学习中,曾接触过浓氨水与酚酞作用的实验。
②在前面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演示示范及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③在学生生活中,接触过不少关于溶液酸碱性的问题。
学习兴趣:
本节内容前,刚学完难度较大的第六章溶液的相关知识,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学习兴趣和信心不足。
学习障碍:对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时的变色现象,可能会因为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而记忆模糊。
学习难度:
本节教学内容难度不大,且与生活、生产实际关系紧密,趣味性较强。
三、 设计思想:
围绕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学生实际及本校教学条件进行设计。
我校实验条件不错,所以本节课可以采用边讲边实验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取知识,并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
我校班班装了多媒体设施,为教学创设了良好条件,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使学习内容更加生动、活泼。
本节内容是第七章的开篇内容,第七章又是初中化学学习乃至高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开好头,树立坚定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教学设计的主要出发点,围绕这个出发点,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校是城区中学,学生思维较为活跃,所以适当拓展延伸,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往往重感性认识,而忽视理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还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以及进行必要的适当的习题训练,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得到升华,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
本节内容与工农业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以在教学中尽可能创设生活情景,尽可能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学化学有用,从而才会更加热爱化学的学习。
综上所述,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归纳如下:
教学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原则:
正确处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
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归纳整理、知识迁移应用、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等。
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并能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2.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鉴科学家发现酸碱指示剂的过程,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五、 教学重点、难点:
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及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
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人们常用“酸甜苦辣”来形容生活的多种滋味。本节课的学习将从化学的角度围绕“酸”字展开
聆听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课前热身
1.(提问)你能列举你所知道的具有“酸味”的物质,吗?
2. 多媒体展示一些有酸味的物质的图片
3. (教师点拨)酸味是物质呈酸性的反映。物质的味道是通过舌头尝出来的,但在我们学习化学时,通常绝对禁止在实验室中采用“尝”的方法了解物质的味道
(提问)想一想,我们如何通过化学手段确定物质的酸性或碱性?在以前的学习中你是否有过检验溶液酸碱
4. 教师点拨:以前你们做过一个实验,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有什么现象?原因是什么?
教师引导:碳酸是酸性物质,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其他酸性物质是否也有这样的特征?性的经历?
七嘴八舌回答问题
观看图片
聆听
回忆
书写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猜想其他酸性物质也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设计学生熟悉的问题和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
启发学生回顾,联系新旧知识,切入本节的主题
引导学生通过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回忆,从而猜想酸性溶液的检验方法,自然过渡到新课内容的学习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2. 教师指导学生小结交流
3. 教师演示:在酸果汁、肥皂水、石灰水、氨水、蔗糖水中分别滴入1~2滴紫色石蕊试液
4. 提问:是否还有其它酸碱指示剂呢?
5.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6. 引导学生列表总结:石蕊、酚酞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动手完成以下实验,并记录现象
在盐酸、醋酸、纯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中分别滴加1~2滴紫色石蕊试液
和老师共同总结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方法及酸碱指示剂的概念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
回忆浓氨水与酚酞试液的作用情况
动手实验:在盐酸、醋酸、纯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中滴加酚酞试液
与老师共同总结
通过动手实验获得直观感性的认识
学会归纳小结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常见物质的酸碱性,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联系新旧知识
在实验中明白酚酞也可以做酸碱指示剂
通过总结梳理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加深对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四)拓展视野:
1. (提问)你知道酸碱指示剂是如何发现的吗?
2. (讲解)波义耳偶然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
3. (提问)从波义耳偶然发现酸碱指示剂的故事中,你有什么启示?
4. (教师演示)自制酸碱指示剂
猜想
聆听波义耳的故事
思考并回答
借鉴科学家发现酸碱指示剂的过程,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和治学态度,通过自制酸碱指示剂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化学就在身边的道理。
(五)活动与探究
指导学生动手完成实验
动手操作:用石蕊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掌握用石蕊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感受在野外用石蕊试纸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便之处
(六)应用迁移
1. 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显色,向该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则( )
A. 一定显红色 B. 可能显红色 C. 可能显蓝色 D. 一定显无色
2. 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蔬菜,能有效去除蔬菜上的残余农药,从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哪种溶液中( )
A. 白酒 B. 食醋 C. 石灰水 D. 纯碱溶液
3. (略)
4. 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盐酸和石灰水,你将如何鉴别
思考
交流
回答
当堂诊断,巩固提高
(七)拓展:
1. 展示花儿的图片
2. 提问: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解释“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观。
观看
思考
猜测
回答
联系实际,拓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八)布置作业
1. 酸性物质一定是酸吗?碱性物质一定是碱吗?
2. 盐酸、醋酸都显酸性,但哪个酸性更强?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判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
3. 家庭小实验:采集新鲜花瓣,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家中的白醋、石灰水、食盐水等检验,看看能否成功
聆听
记录
提升能力
提前预习
开放探究
七、 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符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符合本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教学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条理清晰,思路严谨,拓展视野有创新;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媒体使用适度,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