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下1.2《谁轻谁重》教案
课题
发现物体的特征
单元
一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学情
分析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在第1课的观察活动中,他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不同物体的轻重不同,可以用掂的方式来比较。但是,这种简单的方式能否准确比较物体的轻重呢?学生会发现,对于两个物体轻重的比较,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两种物体的轻重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用“感觉”的方法来判断。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如何更为准确地判断物体的轻重?针对一年级学生,教科书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测量方法,即运用简易天平来称量,并通过观察、简单统计等多种手段,完成对5种物体的轻重排序。教科书用图片的方式提示了用回形针(标准物)称量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5种物体。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其他的测量方法。
学习
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不同的物体轻重不同,物体的轻重是可以测量的。
知道可以通过预测、掂量、称量等方法来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称量比预测和掂量能更准确的比较物体的轻重。
知道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轻重可能不同。
2.科学探究目标
会使用简易天平,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
会用一定的方式记录不同物体的轻重。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在预测、掂量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增强探究物体轻重的欲望,并寻求科学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工具能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
重点
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难点
能用掂量、称重等测量方法比较出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新课聚焦
展示课件,哪个轻,哪个重?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用身体感知物体的轻重。
方法:抬一抬、推一推、掂一掂等。
(2)用测量仪器称重。
常见的测量仪器有:电子秤、天平等。
教师点拨:
生活中我们对物体轻重的判断,一方面来自于我们的感受,如用手抬、拎、推、掂量物体,另一方面来自于称量的结果,如用秤、天平测量。
注意:采用触摸的方式是不能判断物体的轻重的。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物体的轻重,揭示课题——谁轻谁重。
学生猜测,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对生活中的物体进行质量的比较,调查学生对比较轻重方法的原有认知水平,了解学习前的概念掌握程度,为认识并实践科学的比较方法奠定基础,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2. 科学探索
用不同的方法,将下列物体按轻重排序。
(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
1、预测
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做出推测。
我们预测这些物体由轻到重的结果是塑料块、乒乓球、小橡皮、木块、大橡皮。
掂一掂
操作方法:
(1)把手心朝上,伸出前臂,微微翘起。
(2)要保证伸出的前臂有已有的长度和高度。
(3)把要掂量的两个物体分别放在手心,轻轻的掂一掂,比较轻重。
我们掂量这些物体由轻到重的结果是乒乓球、塑料块、木块、小橡皮、大橡皮。
如果物体轻重差异很小,我们用手就很难判断
谁轻谁重。
教师点拨:
掂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但是对于一些比较轻、比较小的物体,我们的手就不容易感受出它们的轻重,而对于比较重、比较大的物体,手拿着不容易,便无法掂量了。
秤一称
认识简易天平的结构
(2)简易天平的使用方法。
(1)将天平放置在一个水平的桌面上。
(2)调节天平的平衡,把要称量的物体放入左边的托盘里。
(3)把回形针一枚一枚的放入右边的托 盘里,直
到天平平衡为止。
我们称量这些物体由轻到重的结果:
4、把三次排序的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点拨:
判断一些物体的轻重,利用我们的经验去预测或是用手的感觉去掂量可以帮助我们粗略地做出一些判断。但是物体并不是体积越大就越重、体积越小就越轻,还与它们的材质(密度)有关。使用天平称量可以让我们科学准确地比较出物体间质量的不同。
学生预测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学生用手掂量这些物体的轻重,并排序。
学习使用天平,并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借此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认知。比如,对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
块、相同材质和现状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们轻重学生是如何判断的。同时在交
流的过程中,继续指导、落实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和倾听习惯。
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掂量的方法并不能准确的测量物体的重量。
认识简易天平。
学会简易天平的使用方法。
通过结果的对比,使学生明白预测和掂量的方法并不能准确的测量物体的质量,只有利用天平称量的方法更加科学、准确。
3. 交流研讨
研讨一: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教师点拨:
三次排序的结果不太一样,用预测与掂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出轻重比较明显的物体,但对于轻重不太明显的物体,就没有办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了。
研讨二: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点拨:
对比这三种方法对物体质量的排序结果,我们发现:
(1)两个相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越大的越重,越小的越轻。
(2)两个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物体,材料不同,它们的质量不同。
(3)空心的物体,最不容易判断出轻重。
(4)利用天平称量的方法,更加科学、准确。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目的是让学生发现,不同的人预测的结果可能不同,甚至差异会比较大,因此预测是不可靠的。第二种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觉,当物体的轻重差不多时,会出现不同的判断结果;第三种方法得出的结果不仅比较精确,而且适合测量更多的物体
4. 课外拓展
下面两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
教师点拨:
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用科学仪器称量才是最准确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天平上比较一下。
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说出自己的判断。
问题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质不同的物体,轻重可能不同”,比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们的轻重有可能不同”。
作业布置
完成同步练习题
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能用掂量、称重等测量方法比较出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认识了简易天平以及简易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天平进行
比较物体的重量;知道利用天平称量的方法,更加科学、准确。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1.2谁轻谁重
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用身体感知物体的轻重 2.用测量仪器测量
板书设计
1.2《谁轻谁重》练习题
选择题
(1)两个相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越大的越 ,越小的越 。
(2)两个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物体,材料不同,它们的质量 。
(3)判断物体的轻重,利用 的方法,更加科学、准确。
二、判断题。
关于物体的轻和重的判断,请在对的说法后面画“√”,错的说法后面画“×”。
1.我们不能靠猜测判断出两个物体的轻重。( )
2.有时我们可以通过掂量感觉出物体的轻重。( )
3.同样大小的两个物体,它们的重量可能是不相同的。( )
三、选择题。
1.在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下面最准确的方法是( )。
A.用手掂量
B.估计猜测
C.用天平称量
2.如图,小动物比体重,它们由轻到重的顺序是( )。
A.小猴<大熊猫<小兔
B.小猴<小兔<大熊猫
C.大熊猫<小兔<小猴
3.( )适合用手掂量比较出轻重
A.两个气球
B.一个橘子和一个大苹果
C.两个大木箱
四、找一找。
小刚、小轩和小宇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轻重,他们在使用天平时有三处错误的地方,请把错误的地方找出来。
参考答案:
一、1.重 轻 2.不同 3.天平称量
×√√
CBB
第一处:天平没有放在水平处;
第二处:天平使用前要调节至平衡状态;
第三处:回形针(砝码)要逐个添加。解析:天平是非常精密的测量工具,使用要规范。首先要把天平放到水平的桌面上;然后调节天平平衡,使指针指到“0”刻度;测量时要一枚一枚地放回形针(砝码),直到两端平衡为止。
课件24张PPT。1.2 谁轻谁重科学科教版 一年级下册谁轻谁重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制作:刘老师工作室H2O新课聚焦哪个轻,哪个重?我们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抬一抬、推一推、掂一掂等。(1)用身体感知物体的轻重。新课聚焦(2)用测量仪器称重。新课聚焦电子秤天平生活中我们对物体轻重的判断,一方面来自于我们的感受,如用手抬、拎、推、掂量物体,另一方面来自于称量的结果,如用秤、天平测量。新课聚焦我判断这本书
比较重。采用触摸的方式是不能判断物体的轻重的。用不同的方法,将下列物体按轻重排序。科学探索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预测是根据现有的证据和已有的经验,对事物或现象的未来做出推测。1、预测科学探索我们预测这些物体由轻到重的结果是塑料块、乒乓球、小橡皮、木块、大橡皮。(1)把手心朝上,伸出前臂,微微翘起。
(2)要保证伸出的前臂有已有的长度和高度。
(3)把要掂量的两个物体分别放在手心,轻轻的掂一掂,比较轻重。2、掂一掂科学探索我们掂量这些物体由轻到重的结果是乒乓球、塑料块、木块、小橡皮、大橡皮。如果物体轻重差异很小,我们用手就很难判断
谁轻谁重。2、掂一掂科学探索掂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判断物体轻重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
但是对于一些比较轻、比较小的物体,我们的手就不容易感受出它们的轻重,
而对于比较重、比较大的物体,手拿着不容易,便无法掂量了。简易天平的结构。3、称一称新知讲解简易天平的使用方法。3、称一称新知讲解(1)将天平放置在一个水平的桌面上。
(2)调节天平的平衡,把要称量的物体
放入左边的托盘里。
(3)把回形针一枚一枚的放入右边的托
盘里,直到天平平衡为止。我们称量这些物体由轻到重的结果:3、称一称科学探索5枚24枚31枚48枚70枚4、把三次排序的结果记录下来科学探索判断一些物体的轻重,利用我们的经验去预测或是用手的感觉去掂量可以帮助我们粗略地做出一些判断。但是物体并不是体积越大就越重、体积越小就越轻,还与它们的材质(密度)有关。使用天平称量可以让我们科学准确地比较出物体间质量的不同。交流研讨三次排序的结果不太一样,用预测与掂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出轻重比较明显的物体,但对于轻重不太明显的物体,就没有办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了。研讨一: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交流研讨研讨二: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对比这三种方法对物体质量的排序结果,我们发现:
(1)两个相同形状和材料的物体,越大的越重,越小的越轻。
(2)两个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物体,材料不同,它们的质量不同。
(3)空心的物体,最不容易判断出轻重。
(4)利用天平称量的方法,更加科学、准确。科学拓展下面两个碗形状相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通过前面的活动,我们知道用科学仪器称量才是最准确的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天平上比较一下。科学拓展认识各种各样的秤电子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能用掂量、称重等测量方法比较出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确程度不同;认识了简易天平以及简易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利用天平进行
比较物体的重量;知道利用天平称量的方法,更加科学、
准确。课堂总结1.2谁轻谁重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
1.用身体感知物体的轻重 2.用测量仪器测量 板书设计完成课后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下节课见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PPT课件制作:刘老师工作室H2O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