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教材、学情分析:
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这一章节,较以前学过的知识要复杂,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看,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时普遍存在困难。因此,作为本章的第一节课,科学恰当的引导,能使学生很快入门,对这部分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充分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加强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了解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2)让学生学会用酸碱性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生活中具有酸味、涩味物质的介绍,让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会用酸碱性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2)学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重、难点:
会用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仪器与药品:
点滴板、滴管、玻璃棒、表面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酸果汁、Na2CO3溶液、肥皂水、石灰水、食盐水、蔗糖水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情示标
为了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有直观地认识,接着我请学生说出吃过的山楂等物质的味道品,学生能说出有“酸味”,我借机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也具有酸味的物质的名称,并问他们是如何知道这些物质有酸味的呢?留时间让学生交流讨论。学生会回答“尝味道”,此时我告诉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通常禁止对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采用“尝味试验法”了解其味道。强调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安全性。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化学手段去了解某种有酸味的溶液显酸性呢?我巧妙地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引导思考;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1、在学生已有“酸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我结合前面已学过的“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知识,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和猜测:有酸味的溶液是否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接着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桌上的药品和仪器,自主探究,完成活动与探究一。我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自主地进行实验观察和比较,积极与同学讨论,认识不同的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现不同的颜色,巧妙地引出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中性溶液的概念,趁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紫色石蕊试液简单地鉴别它们,从而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接着我再引导学生知道像紫色石蕊试液这样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适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强调指示剂的变色是化学变化,指出酚酞试液也是一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设疑:如果将实验中的石蕊试液换成酚酞试液,现象又如何呢?
2、让学生对照课本第179页活动与探究二,继续自主进行实验,如实做好记录。
(1)引导思考:总结石蕊、酚酞的变色原理,我指出酚酞只能鉴别碱性物质,及时克服学生学习中常见盲区,要求学生掌握用指示剂鉴别酸性、碱性、中性溶液的方法。
(2)演示实验引导思考:我先告诉学生为了使用方便,常用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我先演示用石蕊试纸来检测洗发水,护发素酸碱性的实验,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洗发时要先用洗发水、而后用护发素呢?加强知识的运用,强调化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3)分组讨论、
在学生已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鉴别失去标签的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三瓶无色溶液。可能学生有困难,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果学生感觉有困难,我就先组织学生讨论鉴别方法,再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二人一组合作完成实验。通过鲜明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讲授“活动与探究”时,我放手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对于综合性较强的探究实验,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学习的能力。
三、分层巩固、反馈评价
1、课堂小结:归纳指示剂的变色情况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石蕊试液
酚酞试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中性溶液
引导学生口答,教师评判,提出问题“想不想知道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检测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
2、分层巩固: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分基本题、提高题,分层次布置作业,做到因材施教,及时反馈,让每个学生通过练习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