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二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一、两栖动物的生殖1、什么季节、什么环境条件下 能听到蛙声?2、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3、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呢?动动脑4、还观察到青蛙哪些现象?6、你注意观察了吗?
成团的受精卵上下两面的颜色一样吗?哪面深一些?有什么作用?5精子和卵细胞在哪里结合形成受精卵?小
结
:
青
蛙
的
生
殖
雄蛙雌蛙雌雄蛙抱对精子卵细胞受精卵水中结合小蝌蚪找妈妈二、两栖动物的发育受精卵蝌 蚪幼 蛙成 蛙小结:青蛙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几个阶段影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请你观看两
栖
动
物
的
生
殖
和
发
育
想一想
1、在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过程中形态上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2、在外部形态上,蝌蚪和青蛙有哪些特点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你能行:填表比较蝌蚪与成蛙的不同之处:水中浅水及湿润的陆地上无有有无鳃肺和皮肤名人名画: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请你欣赏这幅画的构思巧妙之处在哪里?拓展与思考:青蛙对人类有什么好处?青蛙吃什么冬天怎么不见青蛙青蛙的舌头倒生,舌上有黏液,能伸出黏着捕获昆虫,一只青蛙每天可捕获60多只害虫小知识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年代:【宋】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1听取蛙声一片,与说丰年有什么关系?
2我们应该怎么做?
3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类似?
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怎么给两栖动物下定义?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
呼吸; 成体营水陆两栖
生活,用肺呼吸的动物。讨论: 1、造成青蛙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某些地区出现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
成的?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家蚕的有什么异同?蛙的生殖为什么离不开水?你来归纳想一想 试一试D2、“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雄蛙发出悦耳鸣叫声的原因是( )
A.夏天天热 B.为了吸引雌蛙 C.雨后空气湿度大
D.为了招引昆虫B3、关于青蛙的生殖发育特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内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B.体外受精,卵生,不变态发育
C.体内受精,卵生,不变态发育 D.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D想一想 试一试4、某生态农业县开展“养蛙治虫”的实验结果表明“放养一定数量的青蛙的稻田比喷洒数次化学农药的对照田,早稻增产9.2%.这个事实说明:( )
A.青蛙对农田害虫的控制作用有限 B.农药能有效的控制农田害虫
C.青蛙能较好的控制农田害虫D.农药能较好的控制农田害虫C保护环境!关爱生命!
http://www.bioon.com/figure/List/List_1539.html
青蛙在水草丛生的池塘里是草绿色的,而到了没有水草的井里,就变成了灰棕色。这是因为它的身体里有色素。青蛙的体色能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使敌害不易发现,这种本领叫做保护色。你可以做个实验:找三个空瓶,各填进一些湿土,再分别放一只颜色、大小都相似的青蛙,然后一个瓶子用绿纸包好,一个用黑纸包好,剩下的一个不包纸。过一个星期,你就能看到三只体色不一样的青蛙了。
教材简析:本册第7.8.9课构成了教材“动物”的教学单元,本课 是在学生学习了青蛙、蚂蚁、蟋蟀等动物个体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结合实际,采用观察、比较、归纳概况的教学思路来讲,课文可分为两部分:
(一).指导学生建立两栖动物的概念。
(二).引导学生认识其它种类的两栖动物。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两栖动物的外形和生长发育的共同特征,建立初步的两栖动物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归纳、概况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和认识两栖类动物的外形和生长发育的共同特征,从而建立两栖动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两栖类动物生长发育的共同特征。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电脑、多媒体投影仪、挂图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谈:前面我们共同学习了蝌蚪和蚕(can)的有关知识,知道了蝌蚪是青蛙或蟾蜍的幼(you)体,了解了从蝌蚪到青蛙或蟾蜍的发育过程,那么,青蛙和蟾蜍的生长发育有哪些特点呢?
(下面找几位同学回答几个问题)
2.提问:(1).青蛙和蟾蜍是用什么来繁殖后代的?( )
(2).卵能直接发育成青蛙或蟾蜍吗?( )
(3).那么它必须经过哪一阶段?( )
(4).蝌蚪是青蛙或蟾蜍的什么?( )
(5).蝌蚪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与青蛙或蟾蜍相同吗?( )
3.讲述:青蛙或蟾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要经过幼体阶段,幼体与成体在外形和生活习性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这样的生长发育过程我们把它叫做?( 变态 )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和蟾蜍在外形、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方面所具有的一些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青蛙和蟾蜍属于哪一类动物。
学习新课:
比较青蛙和蟾蜍在外形上的相同点
1.了解和认识青蛙或蟾蜍 (课件演示)
2.观察蟾蜍: (课件演示)
(1).蟾蜍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外形有什么特征?(三部分:头、躯干、四肢,无颈、头呈三角形、后肢趾zhi间有蹼pu)
(2).蟾蜍身体表面是什么样的?长有毛或羽毛、鳞、甲吗?(没有毛、羽毛、鳞、甲等覆盖物)
3.讲解:像蟾蜍身体表面这样,光溜溜的,即没有毛和羽毛,也没有鳞和甲,我们把它叫做“身体表面裸露”
讲解:另外,用手摸一摸的话,会感觉到蟾蜍的身体表面很粘滑,皮肤分泌有粘液。
4.谈:下面我们再来观察一下青蛙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身体分几个部分?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1).出示挂图和(课件演示)
(2).学生观察:
(3).提问:①.青蛙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
②.各部分有什么特征?
③.身体表面是什么样的?长有毛或羽毛、鳞和甲吗?(没有,身体表面裸露)
5.讨论:
(1).蟾蜍和青蛙在外形方面有什么相同点? (课件演示)
(身体都分为三部分,头呈三角形,后肢趾间都有蹼,身体表面都是裸露的)
(2).在这些相同点中,哪些是与其它动物明显不同的? (课件演示) (身体表面裸露是特有的)
6.小结:青蛙和蟾蜍的外形很相似,有很多相同点,如:
身体都分为头、躯干、四肢三部分,头都呈三角形,后肢趾间都有蹼,身体表面都是裸露的。在这些相同点中,身体表面裸露是特有的,是它们在外形方面的一个明显特征。
二.比较青蛙和蟾蜍在繁殖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相同点
1. 观察:插图或(动画演示)
2.各组讨论:
(1).结合前面学过的蝌蚪的发育过程说一说:
青蛙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 ( 卵 ) 由卵到青蛙要经过哪一阶段? ( 蝌蚪阶段)
(2).蟾蜍是用什么繁殖后代的? ( 卵 ) 由卵到蟾蜍要经过哪一阶段? (蝌蚪阶段)
(3).青蛙和蟾蜍在繁殖方式上有什么相同呢?
(都是靠卵来繁殖后代),
他们生长发育的过程有什么相同呢?
(都是由卵→蝌蚪→青蛙或蟾蜍,)
3.小结:
青蛙和蟾蜍在繁殖后代和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有三个相同点:
(1).都是用卵来繁殖后代。
(2).生长发育过程都要经过变态,也就是说卵不能直接变成青蛙或蟾蜍,都要经过蝌蚪阶段,再变成青蛙或蟾蜍。
(3).小时必须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三.指导学生建立初步的两栖动物的概念
1.讲述: 由于青蛙和蟾蜍在外形、繁殖后代、生长发育方面有很多相同点, 所以人们把它们归为同一类动物。由于他们小时候生活在水里,长大后能生活在陆地上,
所以人们给它们取名叫做 “ 两栖动物 ”
板书课题: “ 两栖动物 ”
讲解:“栖qi”是居住的意思,“两栖”是指住在、生活在水陆两种环境中。
2.讨论:
谈:两栖动物的种类很多, 请你根据青蛙和蟾蜍在外形、繁殖后代、生长发育方面的特征,推想一下所有的两栖动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3.学生汇报:
4.小结:两栖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变态,小时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大多生活在陆地。
5.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填空
四.指导学生认识其它种类的两栖动物
1.讨论:在你们知道的动物中,除了青蛙和蟾蜍,还有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呢? (可参看课文插图)
2.下面我们先看一段动画 (动画演示)
3.提问:课文和动画中是什么动物?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
4.学生汇报:(牛蛙、雨蛙、蝾螈、大鲵ni、)
5.教师讲解:
牛蛙:是一种很大的蛙,体长可达20厘米,生活在池塘、水田中,叫声宏亮, 声大如牛,所以叫牛蛙,可以食用。
雨蛙:是一种较小的蛙,体长3 ─ 4厘米。白天匍伏在树根附近或石缝、洞穴内,夜晚栖息灌木上。以蚁类、椿象、金龟等小动物为食物。
蝾螈:长约7厘米,有的生活在清冷的静水中,也有的生活在湿地草丛中。
大鲵:又叫娃娃鱼。眼小、口大、四肢短、尾巴扁,生活在淡水中,是最大的两栖动物,长约60 ─ 70厘米,
大的可达1.8米,重达25公斤,叫声像小孩哭,所以叫娃娃鱼。是我国的珍贵动物。
6.下面我们在认识几种两栖类动物 (课件演示)
7.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两栖动物,了解和掌握了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建立了两栖动物的概念,像青蛙和蟾蜍等两栖动物它们主要捕食农业害虫,因此,它们是对农业生产有益的动物,我们必须要保护它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更深入的学习到这方面的知识。
巩固:1.什么是两栖动物?
2.两栖动物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板书设计: “ 两栖动物 ”
身体表面裸露,用卵繁殖后代,发育经过……
共同特征: 变态,小时生活在水里,长大以后大多生活在陆地。
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分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特点,进而明确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对两栖动物比较熟悉,但对什么是两栖动物?其生殖和发育过程有什么特点?与环境有关吗?等问题还比较模糊。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直观教学加强感性认识,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
教学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
?
1、青蛙(frog)的生殖和发育
?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
两栖动物(amphibian)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
?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于累进化来的。
?
?
?
?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
认真观察
?
表述交流
?
补充说明
?
得出结论
?
?
?
?
?
?
阐述观点
?
说明道理
?
?
?
?
表述交流
?
补充说明
?
得出结论
?
?
?
进一步明确
?
?
巩固新知
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
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
?
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么?
?
点拨指导
?
得出结论
?
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
?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
?
解释说明
?
?
?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达标检测:瞭望角
进一步探究
布置作业
?
课后记:
本节课不仅要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过程,要联系以前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变态的含义(成体的形态结构与幼体明显不同),两栖动物的含义(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幼体生活在水中),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明显区别是,两栖动物到了繁殖的季节要回到水中,二爬行动物却是到陆地上产卵。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一、??? 教材依据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
二、??? 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发育而上陆地生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青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策略: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形式,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指导。采用“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融合直观式,讨论法,比较法,归纳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列举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收集、整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认同保护环境有利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四、??? 教学重点
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五、??? 教学难点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
(2)青蛙发育浸制标本,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制作与教学有关的图片、资料等课件;
(4)设计“蝌蚪与青蛙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对照表”。
2、学生准备:复习前两节所学内容并预习本节内容和收集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
七、???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题: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导入
?
二、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
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
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
2青蛙的发育:
幼体——蝌蚪
生活在水中
像鱼
用鳃呼吸
?
成体——青蛙
水陆两栖
用肺呼吸
?
?
?
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一、1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2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青蛙的鸣叫?青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
二、1媒体播放: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2问题提出(1)青蛙鸣叫的时候伴随着什么动作的发生?(2)是不是所有的青蛙都能鸣叫呢?(3)青蛙鸣叫的意义是什么?(4)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5)雌雄蛙的受精方式是怎样的?卵细胞和精子在哪里结合?
3讨论;青蛙是以何种方式生殖的呢?这种生殖方式对环境有何要求?
4出示:青蛙发育浸制标本,课件。
5提出问题:(1)水中的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了什么?(2)小蝌蚪的形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生活习性是什么?(3)小蝌蚪在发育过程中有什么变化?最后变成了什么?
6通过观察,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你能找出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有何不同吗?(完成下表)
一、
1激情、质疑
?
2激发兴趣
?
二、1认真观看
2思考、表达交流
回答:(1)青蛙鸣叫时,口的两侧有两个“大包”伴随着青蛙鸣叫鼓起来又瘪下去。(2)不是,只有雄蛙才会鸣叫。(3)是一种求偶行为。(4)雌雄蛙抱对意味着雌蛙要排卵,雄蛙要排出精子。(5)体外受精;在水里结合。
3讨论、表达交流
4认真观察
5思考讨论
表达交流
回答:(1)小蝌蚪。(2)有头、尾,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吃水藻为生。(3)慢慢长出四肢,尾巴逐渐消失,变成了小青蛙。
6完成表格
比较
早期蝌蚪
青蛙
外形特征
?
?
头部
?
?
躯干、四肢、尾
?
?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
?
?
?
1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
?
?
?
?
?
2保护青蛙
爱护环境
三、1过渡:除了青蛙之外,其他两栖动物还有蟾蜍、大鲵、蝾螈等,它们的生殖和发育也同青蛙一样,必须在水中进行,不能完全摆脱水的束缚。这样有人认为这是两栖动物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小的重要原因。这种说法对吗?环境的变迁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有没有影响呢?
2出示有关的课件。
3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4页的资料分析。
4出示有关的课件。
5提问:环境的变化影响着整个生物圈,我们如何才能在这个生物圈内更好地生存呢?
?
?
?
6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小结。
五、处理课后练习。
三、1认真听教师的陈述并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2结合幻灯片和资料分析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讨论。
3资料1说明水源影响青蛙的生殖发育;资料2说明了气候、水域和食物的变化影响两栖动物的生存;资料3说明水中的物质变化会引起青蛙的变异。
4观看、讨论。
5表达交流。回答:我们必须从现在起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6讨论、表达交流
四、回顾。
五、回答。
八、???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仅要明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还要联系以前学习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变态发育的含义、两栖动物的含义。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夹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信息技术
??思想品德??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俄语??历史与社会??信息技术
??思想政治??语文 ?数学??英语 ?历史??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日语??俄语??音乐 ?体育??美术??数学B版??信息技术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
人与自然
新书推荐
最新文章
栏目地图
生物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初中生物>>教师中心>>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
福建厦门市莲河中学 宋火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本节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和特点。
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可以通过图片、标本或录像片来展示蛙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在学生观看录像片的过程中,应使学生明确以下问题:
1.从提高体外受精率,适于蛙个体发育的角度,来认识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2.通过观察,能够描述蛙卵受精的方式和环境条件,蝌蚪与幼蛙在形态结构上的特点,分析蝌蚪的形态结构特点对适合于水中生活的意义,从而理解蛙的生殖发育为什么离不开水?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
3.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调查活动等来获得结论。也可以让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如蛙种群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课后实践与调查:任选其中一个。
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2.收集资料,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
参考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分析。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卵→蝌蚪→青蛙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巩固训练: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
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资料分析:分析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影响。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布置课外实践与调查:1、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2、收集资料,进行分析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3、观察青蛙从卵到成蛙的发育过程。
激情、质疑、激发兴趣。 讨论与交流。
带着问题阅读P13内容。
观察图Ⅶ-6 蛙的生殖和发育。
观看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
思考、讨论、交流。
讨论与交流。
思考与交流:什么是两栖动物?
观察图Ⅶ-5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阅读资料P14资料分析1.2.3。
思考、讨论、交流:P15讨论1.2.3。
分析比较。
任选其中一个,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评价与点拨。
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问题:
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评价、释疑、小结、拓展。评价、小结。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吗?点拨指导,得出结论?
简要介绍、拓展。
引导阅读,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
评价、释疑、小结。
拓展
提供一定的资料,进行方法指导。
2006-03-14??人教网
?
【上一篇】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实录
【下一篇】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7号院1号楼邮编:100081
版权所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京ICP备05019902号E-mail:pep@pep.com.cn
电话:010-58758866 010-58758833传真:010-58758877
教案示例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刘世华 北京市十一学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分析蝌蚪与鱼的相似之处,认识两栖动物生殖发育过程受到水的束缚;
比较蝌蚪和成蛙的不同之处,认识青蛙的变态发育;
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2、难点: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参考课时:1课时
教学策略: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水中受精,水中发育: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为变态发育。
卵----蝌蚪----青蛙
蝌蚪:像一条小鱼,用鳃呼吸。
青蛙: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
环境影响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青蛙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可都必须生活在水中。
两栖动物可能是由鱼类进化来的。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认真观察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阐述观点
说明道理
表述交流
补充说明
得出结论
进一步明确
巩固新知
创设情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导入新课。
媒体播放:青蛙生殖发育的过程。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青蛙生殖发育过程的特点。
问题:
1、青蛙都能鸣叫吗?
2、雌雄蛙的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
3、青蛙的受精发育过程在什么环境中进行?
4、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没有差异?
?质疑:青蛙、扬子鳄、龟都是两栖动物吗?
?点拨指导
?得出结论
?质疑: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有关吗?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解释说明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典型例题
例1.小王通过学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有关知识,总结出蟾蜍、大鲵、蝾螈等两栖动物生殖上的共同特点是(?? )
A.雌雄个体有抱对的现象?????????? B.雄性个体通过鸣叫吸引雌性
C.体外受精?????????????????????? D.卵生,由雌性个体产下受精卵
解析:两栖动物的种类很多,虽然它们中有像青蛙和蟾蜍这样在生殖季节,雄性个体通过鸣叫吸引雌性,雌雄个体有抱对的现象,但是它们的这些行为不能代替所有种类。虽然两栖动物属于卵生,但雌性个体产的卵是未受精的,它们要在体外、水中完成受精过程。可见只有体外受精,才是上述三种动物的共同特点。
答案:C
例2.对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的错误解释是(?? )
A.要经过受精卵、幼体、蛹、成体四个阶段
B.幼体和成体差异很大,形态的改变是集中在短期内完成的
C.幼体和成体差的生理机能有很大区别,生理机能是集中在短期内发生改变的
D.不存在不吃不动的化蛹时期
解析: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习性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胚后发育过程中,集中在短期内发生演变,成为成体的特征,这种胚后发育,叫做变态发育,是与昆虫的变态发育完全不同的发育过程。
答案:A
例3.简答题
过去经常有人会说“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这样的俚语。可是现在三条腿的蛤蟆却屡见不鲜,有数字表明美国和加拿大的某些地区畸形蛙的个体数量已经达到了10%左右。你认为导致青蛙畸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能够通过实验验证你的假设吗?
选题目的:了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和关注两栖动物的生存状况,由于两栖动物人体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它在生殖发育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水域污染的影响,从而使得后代的畸形率增高。通过分析,不但可以加深学生认识到环境污染加剧,导致两栖动物生存危机,而且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
题目分析: 青蛙主要依靠裸露的皮肤进行呼吸,所以对水环境的污染尤为敏感,化肥、农药广泛使用所造成的水体污染,是导致青蛙畸变的主要原因。学生可以通过饲养蝌蚪,选用某种常用的农药或化肥,研究它们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得出相应的结论。
参考答案:由于化肥农药等的广泛使用,造成水体污染是青蛙畸形的外界因素;蝌蚪在水中用鳃呼吸,青蛙虽然水陆两栖,但是主要还是依靠裸露的皮肤进行呼吸,这是导致青蛙畸形的内因。探究方案略。
习题精选一
1.大多数两栖动物的生殖方式为(??? )
A.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B.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
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必须在陆地上进行
D.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
2.青蛙皮肤裸露而湿润的意义是(??? )
A.保护体内水分不散失??? B.有利于体表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减少游泳时的阻力????? D.适应水中生活,运动灵活
3.青蛙既不能完全在水中生活,又不能完全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B.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
C.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4.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蛙死亡的原因是(?? )
A.无法呼吸?? B.饥饿??? C.惊吓??? D.水质有问题
5.青蛙的生殖特征是(??? )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体外受精,幼子体内发育
D.体外受精,幼子水中发育
6.下列有关蝌蚪形态结构特征的描述中,有错误的是(?? )
A.蝌蚪要经常浮向水面用肺呼吸
B.蝌蚪有一个时期,心脏为一心房,一心室,只有一条循环路线。
C.蝌蚪的形态,结构都很像鱼
D.蝌蚪后期会长出四肢
7.蛙的发育称作(??? )
A.完全变态发育???? B.变态发育
C.不完全变态发育?? D.两栖发育
8.青蛙从____到____的发育过程中,在____和____上有显著的变化,因此青蛙的发育是____。
参考答案:
1.D.2.B ?3.B? 4.A? 5.D? 6.A? 7.B
8.幼体、成体、外形、内部结构、变态发育
习题精选二
一、选择题
1.你知道蛙的受精卵是在哪里形成的吗?(?? )
A.在蛙的卵巢中??????????????? B.在雄蛙的精巢中??
C.在雌蛙的泄殖腔内??????????? D.在水中
2.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是(?? )
A.卵→蝌蚪→成蛙????????? ????B.卵→蝌蚪→幼蛙
B.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每到春末夏初时节,人们常能听到或见到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随后雌蛙闻声赶来的现象。你知道这属于动物的哪种行为?(?? )
A.防御行为??????????????????? B.社群行为
C.繁殖行为??????????????????? D.攻击行为
4.下列哪一项不是成蛙的特征(?? )
A.能够生活在水中????????????? B.能够生活在陆地上
C.用鳃呼吸??????????????????? D.用肺并兼用皮肤呼吸
二、填空题
1.青蛙的发育离不开?????? ,幼体在?????????? 生活,经过?????? 发育,可以在陆地生活,从其生殖和发育的特征看,两栖动物是由????? 开始向??? 过渡的类型。
2.下图是青蛙的发育过程图,请根图回答下列问题:
青蛙发育过程示意图
(1)填出青蛙发育过程中(a)——(h)各阶段的特点:
(a)???????? ???(b)?????????? ?(c)?????????? (d)?????????
(e)????????? ??(f)?????????? ?(g)????????? ?(h) ?????????。
(2)蝌蚪象鱼的时期是??????? (写字母),特点是?????????????????????? 。
(3)具有蛙特征的时期是??????? (写字母),长出了?????? 主要用???????? 呼吸。所以青蛙的发育是????????? 发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C
二、填空题
1.水? 水中? 变态?? 水生?? 陆生
2.(1)(a)受精卵 (b)长有外鳃的蝌蚪 (c)长有内鳃的蝌蚪 (d)长有后肢的蝌蚪 (e)长有前肢的蝌蚪 (f)有尾的蝌蚪 (g)无尾的蝌蚪 (h)成蛙
(2)(c)长有内鳃和鳍样的结构
(3)(f)四肢? 肺呼吸? 变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