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1-08 17:4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兴文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十八周测试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班级: 姓名: 座号: 总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05江苏)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害虫 蛙 蛇
2、(2004。江苏)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水稻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3、(2007。江苏)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今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面临濒危。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不选得0分。)
4、运用信息传递作用防治害虫的优点是( )
A.可以减少农药的用量 B.防止环境污染
C.防治效果肯定好于化学防治 D.容易操作
题号
1
2
3
4(双)
答案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5、(18分)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 ”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①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A ,B ,C ,D ,
E 。
②写出图中含有三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表示):
③在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 。若生产者有5000kg,按能量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位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课增重 kg。
④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中每小时释放44mg的CO2,而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每小时释放32mg的O2,则生产者每小时实际产生的O2量为 mg。
6、(14分)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引诱剂的数量不到0.01mg,但雄蛾却仍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2:卡尔逊和林茨于1959年倡议采用性外激素这一术语。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一种挥发性的物质,是对同种昆虫的其他个体发出的化学信号而影响它们的行为,故称为信息素。根据其化学结构,目前已人工合成20多种性外激素,在防治害虫上,效果显著。如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染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国外应用“迷向法”防治森林大害虫舞蛾是比较成功的。我国最近进行了“迷向法”防治棉红铃虫试验,处理区的检测诱捕器的诱蛾量上升99%以上,交配率和铃害均下降20%左右
(1)材料1说明使雄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 信息,而不是 信息,因为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1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 。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蛾的反应这说明引诱剂具有 性和 性。
(4)从材料2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 ,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下降,降低对作物的危害。
兴文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八周测试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答案)
一、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18分。单选每小题4分,共12分;双选6分,其中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选、漏选的0分)
题号
1
2
3
4(双)
答案
C
B
B
AB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2分。)
5、(18分)(1)生产者 分解者 CO2库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2)A D E
(3)能量流动 200
(4)64
6、(14分)(1)化学 物理
(2)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
(3)高效 专一
(4)干扰雌雄虫的正常交尾 出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