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9下化学 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9下化学 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08 21:3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粗盐的初步提纯(第一课时)
所属教材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
《粗盐的初步提纯》是第6章的基础实验6,此节意在培养学生树立物质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即固体和液体的分离,此实验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溶解、结晶等知识关系紧密,直接影响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因此在初中化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在前面第二章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第二部分水的净化中已经学习了过滤的概念及基本操作,在第六章已经学习了溶液的基础上来学习粗盐的提纯,而物理课上已经学会了使用天平,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也有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巧,所以现在来学习本节知识应该说是容易做到水到渠成的,本节课就是以此为出发点展开学习活动,通过探究引导学生认识到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过程,使学生理解并能够熟练掌握此节一系列的操作要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初步练习溶解、过滤、搅拌、蒸发等基本操作
3、会根据实验所得的精盐质量,计算精盐产率,并学会分析造成数据误差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除杂质的探究,初步体验定量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进一步体验实验过程中的相互合作与探究。让学生从探究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真正地发挥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实验过程
难点: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难点是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从方法上利用操作探究、合作学习得到新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把干燥的化学问题转化成实际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多媒体电教室,多媒体课件,学生手中准备纸笔所涉及的化学仪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出示图片,海水晒盐
海水经过风吹日晒所得到是粗盐,里面含有很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仔细观察
二、温故知新
师提出问题:
海水晒盐所得到的粗盐中氯化钠含量不是非常高,所以一般不能用于食用和工业生产,需要除去其中的难溶性杂质。同学们想一想:怎样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生:学生回忆并讨论,
有的说粗盐颗粒太大,,可以洗洗;
有的说可以将粗盐研磨成粉末
…….经过大家的讨论得出:先研磨再溶解、过滤
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先进行肯定,再继续提问过滤完后得到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是食盐溶液
师:那如何能得到较纯净的食盐呢?
生:加热,把水分蒸发掉
师:强调此过程为蒸发,与学生一起总结:粗盐提纯需要四个步骤:称量、溶解、过滤、蒸发。
师:下面让我们师生一起进行实验。
请学生说出称量和量取所需要的仪器
生:回答

师:称取2g粗盐,量取48ml的水要注意哪些事项?抢答
生:天平两边放相同大小的纸、注意称前游码应在0刻度、量水时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等等
师:强调注意事项,学生演示实验操作
师:将称好的粗盐溶于水中,溶解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抢答
生:玻璃棒不能碰触烧杯底及内壁
生:演示
师:过滤操作中首先要制作过滤器,还记得如何制作过滤器吗?找学生上台演示
师: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抢答
生:一贴、二低、三靠
师:非常好,教师强调,并在大屏幕上显示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②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①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
②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
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
让学生上台进行过滤操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教师辅助学生完成,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师:蒸发都需要哪些仪器?
生: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师:过滤完的滤液要加热蒸发才能变成较纯净的食盐,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溅。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教师边讲解边操作。
师:蒸发时应注意什么?
生:注意自己归纳,并回答:当出现大量晶体时停止加热、用外焰加热等
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进行称量,按以下公式计算精盐的产率
产率==精盐的质量/溶解的粗盐的质量?×100%
三、学生实验操作
教师已对学生进行了分组,
师:?我们按小组进行分工合作,看哪组同学做得快而且标准,可以称得上是实验的高手
师:每组称取2g或3g粗盐粉末进行提纯并计算产率,教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看那组同学是实验高手?
生:学生仔细检查实验用品,同组之间进行合作,完成实验
四、问题与交流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同学之间先进行交流找出解决办法,再由教师进行肯定。
师:在实验中几次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什么?同学们来一起回答一下
1、溶解时玻璃棒是加速溶解的作用。
2、过滤时玻璃棒是引流的作用。
3、蒸发时玻璃棒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体飞溅的作用。
4、转移时玻璃棒是将固体转移到滤纸上的作用。
五、结束语
提问与交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感到什么地方还有遗憾吗?
四、布置作业
1.欲将粗盐提纯并用所得精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滤时,用玻璃棒在漏斗中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B.蒸发滤液时,待蒸发皿中滤液蒸干时才停止加热 C.用精盐配制上述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装瓶贴标签等步骤 D.配制溶液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酒精灯、量筒、试管、玻璃棒等
2.粗盐提纯的实验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 A.酒精灯B.普通漏斗C.集气瓶D.蒸发皿
3.某同学用提取的精盐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7%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参与完成: ①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水为_________g。 ②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应放在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 ③溶解:用量筒来量取所需的水(水的密度为1g/cm3),量筒的规格是_______(从下列中选用:10mL、25mL、50mL、100mL)。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与液体的_________ 保持水平。溶解氯化钠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反思:若称取的氯化钠中含有水分,则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五、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设置在第六章学习之后的基础实验6,虽然实验过程包括四个环节,但过滤操作在水的净化部分已作为重点讲解,所以此处以复习为主;称量和溶解是基础实验五中包含的内容,蒸发作为一个新的知识点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系统的学习一些有关溶液和溶解现象的知识后,学生再来进行粗盐提纯的相关实验操作,就更有助于他们理解过滤、蒸发等不同的分离混合物方法中的化学原理。本节课主要是以学生的科学实验探究为主,因此安排在学生实验室进行,在进行过滤、蒸发操作相对用时较长,所以在实验结束后做课堂习题,实现课堂的互动,并加深学生对于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但是由于 课堂时间的限制,加上实验的环节时间较长,因此有个别问题的讨论并没有深入下去,可能学生尚 不能理解到位,所以我特意在课后布置了一份习题,希望他们通过回忆 课堂实验,使知识重现,边分析边解惑,进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粗盐的提纯
一、步骤:
1.称量 仪器:托盘天平 药匙 烧杯
2.溶解 仪器:烧杯、玻璃棒(溶解)
3.过滤 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胶头滴管、玻璃棒(引流)
4.蒸发 仪器: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坩埚钳、玻璃棒(防止
液体因局部受热而飞溅)
5.计算产率 产率==精盐的质量/溶解的粗盐的质量×100%
二、注意事项
让学生实际了解粗盐
回忆上节内容,自然引出新课。
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
通过提问和学生演示让学生回忆与操作过程中的的注意事项,加深印象。
对以前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并让学生参与其中,
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处于一种最佳的学习状态
通过学生观察,学习蒸发相关内容
前面已经讲过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求法,所以此处增加产率的公式对学生来讲还是能够理解的。
通过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
由于课上的时间比较紧,所以未作相应的习题来巩固,通过布置作业对课上的不足加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