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最新《1.3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课件+微课+活动记录单(2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最新《1.3 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设计+课件+微课+活动记录单(23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08 16:07:19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3.认识物体的形状
三角形
圆形
正方形
长方形
你认识这些形状吗?
一、聚焦

太深了,有危险!
往里面铺一层物体,就没有那么深了!
二、探索

各需要多少个才能铺一层呢?
如何铺一层?
2人一组轮流铺一层,数一数要几个;
材料放回材料中心;
做好记录。
实验要求及记录单
分别铺了多少个?
你觉得分别能铺多少个?
数量怎么会发生变化?
三、研讨:
四、拓展:你会选哪种物体呢?
课后练习
1.下面物体盛装数量最多的是(

C
课后练习
2.
下列平铺方法中,方法(
)装的螺母多。
B
课后练习
3.同一种物体用不同的平铺方法,盛装的数量不同,这与物体的(
)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
C
6
6
士田
The
New
he
ouse
⊙⊙
88
(D
田田田
)1
11
11
1\
t
Oo
PLASTIC
ERASER
高级绘图橡皮
GREAT
WALL
s
SER
bER
ceu力
1.(填表)不同的物体平铺一层各需要几个
)号
2.(选择)如果你是佩奇一家,你会选用()物体
A.螺母(六边形)
块(正方体)C.橡皮(长方体)D.乒乓球(球体)
A
斜回会磁高
魅图会数
4)用
虫就图高
ma差
忠斜图盆高
图高
OITBAJ4
群国高
忠磐图高
M
i
inii3.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材简析】
根据课程标准,学生在小学阶段要认识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标,一年级学生需要认识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所有物体都有质量和体积,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质量和体积过于抽象,他们可以通过关注更为具体的特征,如轻重、大小、形状等建立起对质量和体积的初步认识。
上节课中学生已经通过“轻重”这一主题初步体会到物体具有质量这一特征,这节课将借助对“摆放”这一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物体的另一个基本特征:形状。为了让学生从占据空间这个角度理解形状是物体的重要特征之一,教科书对“空间”这个抽象概念进行了具体化——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通过将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本身会“占地方”;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进盒子,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占地方”的方式。
教科书对活动的难度进行了控制,选择了大小相似的物体(木块、乒乓球),让学生聚焦在形状对物体“占地方”方式的影响,同时为了初步唤醒学生的立体空间意识,教科书在活动中选择了不同面形状不同的物体(橡皮、螺母),让学生关注物体可能有很多面,不同面的形状可能是不相同的,而这也对物体“占地方”的方式产生影响。
尽管对难度进行了控制,但对一年级来说本节课的活动仍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和有趣有挑战的“情境”来开展学习活动,并需要对操作方法和步骤进行有效而具体的指导。
【学情分析】
学生对物体的形状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对于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但对于这些形状的特点描述以及在实物中的辨认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因此在这一课前,需要学生对这些基本平面的特点进行描述,并进行规范命名,为在盒子中如何放置的活动做好铺垫。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对物体的“形状”这一特征作进一步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平面形状上,要认识立体的形状(球形、正方体、立方体、六边形等),并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不同特点对于占据空间的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不同物体形状不同,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六边形等形状。
2.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每个面形状有的是不同的,有的是相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运用数字描述摆放结果,感受物体占据空间。
2.在摆放活动中,发现不同物体和同一物体不同面占据空间的效果不一样。
科学态度目标
1.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2.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到生活中的不同的物体都是根据不同的形状特点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用多种物体完成不同摆放方式,并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组织图表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材料一套、PPT。
小组:盒子1个、小方块(正方体)、小球(球体)、橡皮(长方体)、螺帽若干份,记录单每组一份。
【教学过程】
课前:前概念调查(预设3分钟)
出示平面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提问:身边哪些物体上有这些形状?
总结: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形状来帮助一家人解决问题。
一、聚焦:情境导入(预设2分钟)
情境:小猪佩奇一家决造一个漂亮的新房子,他们最喜欢在泥坑里打滚,于是他们要求建筑队在门前挖一个长方形的泥坑,可这泥坑都太深了,这样可不安全,这可怎么办呢?
二、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把物体装进盒子(预设22分钟)
[材料准备:盒子,小方块(正方体)、小球(球体)、橡皮(长方体)、螺帽若干份,记录单]
情境:他们想到了在这个泥坑里平铺一层物体垫高一点。他们一家人分别选择了4种不同的物体——木块、乒乓球、橡皮、螺母。他们决定要知道这4种物体在泥坑底部铺一层要多少个再来决定用哪种。
1.提问:什么是铺一层?(预设:平铺、不能叠起来)。
2.实验:正方体和球体铺一层各需要多少个?(板书:展示实物)
要求:同桌的4个同学2人一队,一队帮猪爸爸铺木块,另一队帮猪妈妈铺乒乓球,同一队2个同学轮流铺一次,完成后和对面的那一队交换物体同样轮流铺一次。将结果记录在小组的记录单上。
每种物体在“泥坑”里铺一层需要多少个?
第(
)小组
日期:


木块
乒乓球
橡皮
螺母
3.学生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教师贴纸加板书。
4.提问:小猪佩奇和乔治也等不及了,他们也想知道自己的物体平铺一层需要几个?理由是什么?
5.实验:学生分别将橡皮和螺母材料平铺进盒子,并记录数据。
6.小组完成实验后商量:建议佩奇家选用哪种物体,理由是什么?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
1.提问:观察橡皮和螺母各铺一层的数量,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同种物体,铺满一层数量不一样。)
2.展示:同一种物体不同小组的铺法不同。
3.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预设:不同的平面大小不一样。)
4.演示:这两种物体每个面的形状大小不一样(橡皮画轮廓,螺母用手电),因此铺满同样大小的地方数量不同。
5.提问:乒乓球和木块换个面铺数量会发生改变吗?(预设:不会,因为各个面大小相同)
6.总结:这两种物体每个面形状都一样,所以无论怎么换面铺,数量都一样,而另外两个每一面形状大小不一样,所以数量发生改变了。
四、拓展:你会选哪种物体呢?(预设3分钟)
1.提问:如果你是佩奇,你会建议用哪种形状来铺泥坑呢?
(预设:球体、螺帽之间有空隙,踩上去不舒服;长方体一种平铺方式太浅,达不到效果,另一种数量太多,不划算等)
2.小结:在泥坑底部铺一层物体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除了要考虑数量之外,还要考虑物体表面的平整度,材质、高度等好多问题,希望他们能够选择合适形状的物体来进行改造,满意地住进新家!
【板书设计】
3.认识物体的形状
形状
侧面
铺满个数
正方体
球体
长方体
六边形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对配套的活动记录进行了如下改动:
每种物体在“泥坑”里铺一层需要多少个?
第(
)小组
日期:


木块
乒乓球
橡皮
螺母
【作业设计】
1.下面物体盛装数量最多的是(

A
B
C
2.
下列平铺方法中,方法(
)装的螺母多。
A
B
3.同一种物体用不同的平铺方法,盛装的数量不同,这与物体的(
)有关。
A.大小
B.轻重
C.形状附表:
小组记录单
每种物体在“泥坑”里铺一层需要多少个?
第(
)小组
日期:


木块
乒乓球
橡皮
螺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