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3 生物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3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必修3 生物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3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9 07:54: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大家小时候玩过过山车吗?
新课导入
既然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这个例子中,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
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
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问题探讨
1.在重力加速度的影响下,全身的血液要进行重新分配,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知道坐过山车是安全的,但不免还是有点担心,在这种状态下,内分泌系统分泌出肾上腺素等多种激素,使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
2.人由于紧张,会紧握双拳、发出叫喊等,这些反应与神经调节有关;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上升等与激素调节有关。在这种紧张的状态下,肾上腺、垂体等一接到神经系统的信号,就分泌多种激素进行应急。
第3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3)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掌握对水盐调节与体温调节的分析。
能力目标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激素调节

体液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别 地位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时间
作用范围


反射弧
体液运输
迅速
比较缓慢
短暂
比较长
一、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较广泛
准确、比较局限

实例一: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二: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平衡: 产热 = 散热
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肝脏、骨骼肌最多)

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排便。
(分布在皮肤、内脏、黏膜等)
1.体温恒定的调节



体温恒定


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增加

大脑

行为调节(增减衣物)

寒冷环境
冷觉感受器
刺激
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兴奋
刺激
体温增加
体温降低
处于炎热环境

温觉感受器
皮肤血管舒张皮肤立毛肌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兴奋


根据人体体温调节机制简图解释,极地和高温车间的工作人员是怎样调节体温的?
这种调节能力有限,因此还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
讨论
极地的气温明显低于人的体温,而高温车间的温度要高于人的体温,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但是人的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长时间停留在过低或过高的环境温度下,体温就会降低或升高,使机体生命活动发生障碍。在这些情况下,应人为采取措施进行调节,如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增减衣着,创设人工气候环境,以达到祛暑或御寒的目的。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制造温度调节装备(如空调等),使人们能在特殊环境下从事劳动(如高温、低温环境下的作业)。
2.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1.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
2.抗利尿激素
分泌:由下丘脑分泌,运送并暂时储存于垂体中。
功能:提高肾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温故知新
摄入量/ml 排出量/ml
来自饮水 1300
来自食物 900
来自物质代谢 300 由肾排出 1500
由皮肤排除 500
由肺排出 400
由大肠排出 100
共计 2500 共计 2500
(1)水的平衡调节
在饮水过多的情况下, 人体是怎么样保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的?
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这一变化,将信号传送给垂体,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因此尿量增加,将体内多余的水分通过尿液排出体外,维持了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思考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渗透压感受器
下丘脑
大脑皮层
垂体
产生渴觉
主动饮水
补充水分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
管重吸收水分
尿量减少

下降

下降













(-)
(+)
(+)
(-)
细胞外液渗透压
细胞外液渗透压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如血糖浓度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调节和体液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
从地位、作用途径、作用速度、作用时间和作用范围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实例1:体温恒定的调节
实例2: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
课堂小结
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1.关于兴奋的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兴奋部位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 轴突
D.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D
课堂练习
2.下列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对于较重的糖尿病患者,除了控制饮食外,还需按照医生的要求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②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在对症下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采用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来辅助降低体温
③当人体摄取食盐较多时,肾可通过尿排出多余的钠,摄取食盐少时,尿中几乎不含NaCl,因此人体的钠的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
④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针刺没有感觉但能运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A
3.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②切断反射弧的传入神经,可使人感觉不到疼痛,可以为晚期病人减轻痛苦
③高等动物接受刺激并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是反射弧
④反射和应激性都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但前者只适用于动物,后者适用于植物
⑤所有动物都具有神经和激素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A
4.体操运动员完成体操运动时,动作舒展大方、协调平衡能力强,与之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大脑 B.小脑
C.下丘脑 D.脊髓
B
5.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鼠尿中有糖,且体温升高,这种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 B.肾上腺素
C.甲状腺激素 D.胰岛素
B
6.下列图为雌性高等动物性激素分泌的调节示意图。请回答:
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性腺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



下丘脑
卵巢
(1)性激素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是 ,
促性腺激素可以调节器官② 的分泌活动。
(2)当血液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反过来会影响下丘脑和①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
若某男运动员为了增强肌肉,服用雄性激素,
这样的结果是:第二性征 (消失,正常);睾丸重量 (增加、减少、正常)
(3)如果②是甲状腺,那么下丘脑和①分泌的激素分别是:下丘脑、 ;①、 。 若切除成年狗的甲状腺,此二种激素的分泌量 ; 。狗的身体状况是
反馈调节
正常
减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增加
增加
代谢缓慢,反应迟缓,心跳减慢,呼吸减慢,全身浮肿,神经反应迟钝。
基础题
1.(1)×;(2)√。
2.提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虽然人体每天摄入和排出的水量是基本相等的,但还是需要一定的水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喝水过少,尿量就会很少,那么应通过尿液排出的体内代谢废物无法正常排出,就会造成人体内环境的紊乱。
拓展题
1.提示:激素传递的信息需要通过体液的传送,然后与相应的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是比较缓慢的;而神经传导
习题答案
的兴奋在同一个神经元上是以电流的形式,只在突触处才转化为化学信号的形式,所以激素传递信息多数情况下没有神经传导兴奋的速度快。
2.提示:在紧急情况下,紧急信号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一方面促进肾上腺素的合成,另一方面促进它的释放。
肾上腺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提高其兴奋性,使机体警觉性提高,反应变灵敏;同时作用于其他组织,使肺通气量增加,心脏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血液重新分配到骨骼肌和肝脏,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以提供能量等。在这一过程中,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作用(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很难区分,它们相互配合,有利于机体应付紧急的情况。
课外扩展
提高记忆方法 “记忆帽”有望成真
风靡至今的日本动漫《机器猫》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为了帮助男主人公大雄应付考试,机器猫从自己的“神奇口袋”里拿出了“记忆面包”,只要把书本上的字印在面包上后吃下去,知识就全记住了……
虽然人们梦寐以求的“记忆面包”还遥不可及,但加拿大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了一种用磁脉冲刺激大脑特定部位以增强大脑学习记忆能力的方法,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发明出“记忆帽”。这项研究结果已经刊登在英国医学委员会《神经系统科学》期刊上。
刺激前额后面位置
据英国媒体报道,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拉腊·博伊德和他的实验小组日前发现,用磁脉冲刺激大脑的运动前皮质(位于前额后面),能显著增强实验对象对某项任务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据报道,实验小组请来30名志愿者,让他们用操纵杆追踪电脑显示屏上跳跃的红点。志愿者对红点的跳跃模式并不知情,他们被告知红点由始至终都是无序跳跃的。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让一部分志愿者一边接受磁脉冲刺激一边操作,而其他志愿者则在常态下进行操作。
反复的实验结果证明,在红点的固定跳跃模式追踪这一部分,接受磁脉冲刺激的志愿者的准确率大大高于在常态下操作的志愿者。“这证明磁脉冲刺激能够提高大脑的学习和记忆的能力。”博伊德说。博伊德称,运用这个原理,他们有望开发出提高人们学习和记忆能力的“记忆帽”。
博伊德希望,磁脉冲刺激技术和“记忆帽”能够帮助患有学习或运动障碍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