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同步练习(济南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同步练习(济南版七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济南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2-10 20:4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1.皮肤在人体的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属于人体的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后天形成的防御防线
2. 接种卡介苗可以有效预防结核病 , 其作用机理是
A. 卡介苗能激活人体的吞噬细胞 , 将结核杆菌吞噬
B. 卡介苗能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 , 产生抵抗结核杆菌的抗体
C. 卡介苗能够促进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 增强抵抗力
D. 卡介苗进入人体后能直接消灭侵入人体内的结核杆菌
3.狗在受伤后,会用舌头舔伤口,这样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A.抗体 B.消化酶 C.溶菌酶 D.生长素
4.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患过腮腺炎的人以后不再患腮腺炎 B.给新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C.给肠炎患者注射青霉素 D.给山区人民供应碘盐预防甲状腺肿
5.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胃液的杀菌作用 C.注射狂犬疫苗 D.白细胞吞噬病菌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防线的是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皮肤的屏障作用 D.口服抗生素消灭体内病原体
7.预防接种的目的是
A.控制传染源 B.保护易感人群 C.切断传播途径 D.加强营养
8.按照现代免疫概念来划分,下列物质中能引起免疫反应的是:(  )
A. 给失血过多者输入同型血中的血细胞 B.因遭受强烈打击体表而受损伤的红细胞
C.自身新生成的红细胞 D.移植的外来器官
9.下列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  )
A.先天性心脏病 B.风湿热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癌症
10.下列哪项不是非特异性免疫的特征(  )
A.受遗传因素的控制 B.具有相对稳定性 C.没有特殊的针对性 D.没有种的差异
11.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作用的是:(  )
A.唾液、眼泪和杀菌物质 B.胃液中的盐酸和杀菌物质
C.白细胞和吞噬细胞 D.被狗咬后注射狂犬疫苗
12.器官移植到患者体内,该器官不易成活,从免疫的概念分析,被移植的器官属于:(  )
A.抗原 B.抗体 C.病原体 D.疫苗
13.甲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感染人体后,人体内抗体产生、病毒增殖与疾病程度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a、b、c中表示疾病程度的曲线是____________,表示抗体产生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2)再次感染与初次感染相比,体内抗体产生明显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在初次感染前一周给人体注射了相应的疫苗,因而在感染后人体没有明显病症出现,是由于人体内已有____________,该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____。
(4)请在图乙中用曲线表示出在(3)条件下,人体内抗体产生与疾病程度的关系(用文字注明对应曲线名称)。
14.有人作了如下的实验
A实验: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一只鸡的体内,不久,此鸡死亡。
B实验:取灭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另一只鸡的体内,经过几周后,让此鸡的体内产生抗体,然后,再取活的禽流感病毒注射在它的体内,结果它存活下来。
据上述实验回答:
(1)B实验中说明鸡产生了抵抗禽流感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____,鸡产生的这种免疫是
________免疫。
(2)将另一种病毒注射经过B实验处理的鸡体内,鸡是否存活?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的计划免疫中,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实验中的鸡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带病毒的鸡对健康的人来说是______________,健康人是可称为_______________,病鸡焚烧或深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的__________________。
(6) 禽流感属于______________传染病。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C B C D B D A D D A
13(1)ab c
(2)增加记忆细胞再次受抗原刺激时,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细胞,继而产生大量抗体
(3)抗体 体液免疫
(4)见图2
14(1)抗体 特异性免疫 (2)不能 抗体具有专一性,抵抗禽流感的病毒对其他的病的病原体无效 (3)B实验 (4)对照 (5)传染源 易感者 切断传播途径
(6)呼吸道传染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