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练习
1、 选择题
下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 D.地下水位上升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城市热岛效应 D.降水下渗量减少
某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读表格中提供的该年北京市城市中心区和郊外平原区相关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3.城市建设导致()
A.市区蒸发量减少 B.郊区径流总量减少 C.市区地下径流增加 D.郊区降水量减少
4.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
A.将市中心区的地表水调往郊区 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C.扩大城市的规模 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街道建筑物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两侧建筑物的分布有利于缓解城市
A.住房紧张 B.大气污染 C.热岛效应 D.交通拥堵
6.实施专家设计的城市街道方案,最可能影响城市的
A.等级职能 B.交通布局 C.服务种类 D.用地规模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原因有( )
①水泥路面多 ②下水道宽畅 ③绿地多 ④人口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 )
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 ②禁止开采地下水
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 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⑤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A.向郊区的无限度蔓延 B.人口集聚带来的就业困难
C.基础设施的年久失修 D.房价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10.步行化城区的规划设计适宜于
A.小城镇的远期人口规划 B.中等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C.大城市的旧城改造项目 D.城市群的合理布局
11.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A.满足城区居民的多种需求 B.尊重传统独特的建筑风格
C.密布商业网点,发展中心商务区 D.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
城市楼房超过90 m部分高度之和被称为“城市个头”。下图为四地“城市个头”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2.“城市个头”排名变化说明( )
A.芝加哥楼高已降 B.纽约城市面积扩大
C.香港土地成本下降 D.重庆建设用地紧张
33.“城市个头”的增长体现了( )
A.逆城市化现象蔓延B.城市空间结构变化
C.城市环境问题改善D.城市服务范围缩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4.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 D.节省城市用地
15.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运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16.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在城市上空形成臭氧层空洞 B.大范围的水体污染
C.大规模的酸雨危害 D.城市大气质量下降
17.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图,回答问题。
(1)图中显示城市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城市用地规模__________。?
(2)图中显示,该城市发展较快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3)该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解决过快城市化出现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Ⅰ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图Ⅱ为该城市计划建设的海绵城市示意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1)该城市拟在南部阴影地区新建重工业区,试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2)简述该城市建设海绵城市带来的效益。
(3)西欧对海绵城市研究较早,但推广速度较慢。从地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1-5 ADADB 6-10 DACAC 11-15DDBCD 16.D
17.(1)扩大
(2)新建的铁路、高速公路使交通运输日益便利,(日益发达的交通)
(3)大气污染,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4)开发新区,建立卫星城;改善治理环境;改善居住条件
18.(1)靠近煤、铁、有色金属矿产地,原料燃料丰富;邻近铁路线,交通便利;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环境污染小;位于城区河流下游,不会污染城区水源;临河用水方便。
(2)雨水收集利用,使雨水资源化;通过吸水、蓄水、渗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减少城市内涝;促进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减轻城市地面径流污染。
(3)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各月分配比较均匀,不易形成洪水;河网密布,城市水体面积大,蓄水能力强;植被覆盖率高,调蓄洪水的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