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四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明确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伞藻实验的分析讨论,能归纳出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学习重点、难点:
1. 细胞核、DNA的地位 2.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一)前置测评:
1.为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将实行 确定为基本国策。
2.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是:“ 。”
3.坚持计划生育既有利于 ,又有利于 。
(二)问题探究:
1.“遗传”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通过观察伞藻嫁接实验,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3.染色体是什么 它的存在对于生物体有那方面的意义?
4.什么是DNA?什么是基因?
5.染色体、DNA、基因之间存在怎样的的关系?
(三)跟踪巩固:
1.生物学上, ,叫做遗传。
2.伞藻嫁接实验表明,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中,即 是 的控制中心。
3.染色体是分裂期细胞内被 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正常情况下,同种生物得体细胞内含有 且 的染色体。
5.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 和 。
6.DNA是 的简称,它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7.DNA是由两条长链 而成的规则的 结构,其上有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做 ,不同的基因存着不同的 。
8.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通常都包含 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 个基因。
(四)拓展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同卵双生者长得几乎完全一样,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原因吗?
四、达标检测:
1.下列不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
A“一娘生九子,九子都像娘”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将门出将子” D.“老鼠生儿打地洞”
2.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性状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 )
A.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遗传的特性 C.变异的特性 D.自然选择的特性
3.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是 ( )
A.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
B.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一定,每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
C.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每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
D.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个基因
4.下列各项中,( )是遗传物质。A.蛋白质 B. 染色体 C. DNA D. 细胞核
5.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染色体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B. 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C. 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数目只要变化不多,就不会导致严重的遗传病
D. 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条DNA存在
6.细胞的下列结构与生物遗传关系最密切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7.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和染色体数一样多
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性状是由一个基因控制
8.生物之所以能保持种族性状的相对稳定,是因为生物具有( )
A.遗传和变异特性 B.遗传的特性 C.变异的特性 D.遗传和变异特性
9.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A.蛋白质 B.染色体 C.核酸 D.基因
10.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并回答问题:
(1) 第一幅图指的是 ,我们能清晰的看到它的原因是 。
它存在于细胞的 结构中,主要由 和 构成。
(2)第二幅图 的模式图,呈 结构, 和 两位科学家通过研究该物质的X射线衍射照片建立了此模型,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3)请描述:两幅图所示的物质存在怎样的关系?
五、反思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