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固体培养基的用途B 菌种鉴定菌落霉菌的菌落形态特征
干燥,大而疏松。酵母菌菌落湿润,大而厚。称重搅拌调PH值配制培养基
称量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溶化:用微火加热
调PH值:NaOH 7.4~7.6 斜面培养基平板培养基分装加棉塞包 扎培养基灭菌接种工具灭菌操作过程灭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火焰上方无菌区操作灭菌:将包扎好的试管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灭菌
搁置斜面接 种微生物部分复习
考纲内容
类型
具体内容
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
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一、微生物的范畴:
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如酵母菌、细菌、放线菌、霉菌、蓝细菌和病毒等。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
1培养基: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A按照物理性质分类:
固体培养基——常用的凝固剂为琼脂(用于分离纯化、鉴定、计数)
液体培养基(用于扩大培养)
B按照用途分类:
普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加入或缺少某种物质(例如基因工程常用)
鉴别培养基:加入特殊物质,鉴定某种微生物存在与否
C基本营养成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D配制要求——添加特殊营养物质(如维生素),调整pH等
2无菌技术操作——灭菌与消毒,避免杂菌的污染
消毒的方法:高温(煮沸),酒精、氯气等化学药剂,紫外线照射
灭菌的方法:灼烧、干热、高压蒸汽灭菌
3培养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步骤:
A配制培养基(固体、加琼脂、调整pH)
B培养基及实验仪器灭菌
C倒平板(无菌条件下进行,盖盖、倒置、冷却)
D接种(无菌条件下进行)
平板划线法(培养分离出单个菌落)
平板涂布法(稀释培养液、培养分离出单个菌落)
E培养:温度适宜、是否需要氧气(振荡)、时间
F观察结果:固体培养基上出现菌落
4扩大培养与分离:
扩大培养——液体培养基,使培养物浓度增加,以便分离
分离——获得单个菌体,消除杂菌污染,筛选高表达量的菌株的简便方法。
三、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计数:
活菌计数——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只生长1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1个活菌)。根据平板上菌落数,推测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表示。
显微观察计数——红细胞计数板,观察数量,在根据浓度比例计算出菌体数量。
四、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在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加入或减少某种特殊成分,筛选培养出只能在此培养基上成活的微生物。如:转基因工程菌的筛选,重组质粒上有抗生素的抗性基因,加入抗生素,无抗性基因的菌体死亡,转基因工程菌成活。
五、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
酿酒(氧化糖,酵母菌,有氧、无氧)
制醋(利用酒精,氧化生成醋,醋酸杆菌,有氧)
做腐乳(霉菌,有氧)
做泡菜(酵母菌、乳酸菌,无氧)
转基因工程菌的培养,获得特殊代谢产物或菌体
六、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反应,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对,可以大致估算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婴幼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mg/kg。)
标准样液的配制:原液、稀释
最终结果:相当于亚硝酸盐含量分别为
1 μg、2 μg 、3 μg 、4 μg 、5 μg 、7 μg
显色反应:粉红色由浅到深
测定光密度值,绘制标准曲线。(横坐标:亚硝酸盐含量;纵坐标:光密度值)
亚硝酸盐含量的计算
X1 =(m1×V1)/(m2×V2) 单位:mg/kg
X1 样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单位: mg/kg
m1 样品质量,单位g
m2通过标准曲线得到的亚硝酸盐质量,单位μg
V1样品处理液总体积 V2 测定用样品液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