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11 15:5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质作用: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大,也只有5厘米。尽管抬升的速度缓慢,但是,经过 4000万年的不断抬升,喜马拉雅山终于成为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
一、内力作用
1960 年,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熔岩流从高处奔腾而下,注入大海,迅速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2 万平方千米的新陆地。
1、能量来源
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作用速度
有的迅速 :如火山、地震等------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有的缓慢 :如地壳隆起------ 经过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3、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1)地壳运动
是由于地球内部原因引起的组成地球物质的机械运动。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
挤压形成褶皱山脉
水平运动:是指沿着地球球面切线方向发生的地壳运动。
挤压引起的褶皱
褶皱隆起的高山
东非大裂谷
张裂形成断裂带
东非大裂谷
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
分 类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形态
产生地貌
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岛弧、海沟;水平 张裂,形成裂谷或海洋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形成断块山、谷地
地壳运动
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二者关系
实 例
喜马拉雅山脉
落基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华山
台湾海峡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2)岩浆活动
分类:喷出、侵入
影响:形成火山地貌、
喷出岩(如玄武岩)
、侵入岩(如花岗岩)
火山地貌
花岗岩
(3)变质作用
含义:岩石在地壳深处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变质。如:石灰岩变质成大理岩。
影响:形成变质岩,不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活 动
1 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右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____ 运动中,判断依据: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湾海岸处于_____ 运动状态中,判断依据: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课本P70:探究活动
下降
底部被石灰岩覆盖部分看不见了
上升
石柱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生生物钻孔的痕迹。
地壳运动具有垂直方向的运动。
具有长期性、周期性特征。
‖知识结构小结‖
内力作用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1)水平运动--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2)垂直运动--地势起伏和海陆变迁
2、岩浆活动—熔岩流地貌或火山
3、变质作用—变质岩
二、外力作用
同学们阅读课文,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2、外力作用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3、什么是侵蚀地貌?什么是堆积地貌?
4、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总趋势是什么?
5、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着怎样的关系?
1、差异膨胀使岩石表面产生裂隙。
2、水的冻融和生物生长加大裂隙。
3、进一步崩解
4、成为细小颗粒
“海边象鼻山”
海水侵蚀作用
蘑菇石
风力侵蚀作用
角峰
冰川侵蚀作用
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作用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回退,常形成陡崖。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
化学堆积
风力堆积
海水堆积
生物堆积
先单击空白处10次 再单击返回按钮
流水堆积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侵蚀地貌 搬运与沉积 沉积地貌
流水作用 ①冲刷坡面,形成沟谷,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②瀑布、峡谷是最强烈的表现 ①搬运侵蚀后的产物
②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①山前形成冲积扇②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戈壁、裸岩荒漠 ①搬走地表沙尘、碎屑
②风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
②沙漠外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课本P72探究活动
右边是一组地貌景观图片,请根据这些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2)简单推测这些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原因是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天多暴雨。
荒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
高山冰川向下运动时,把地表物质刨掉并带走,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冰川融化,因此携带的大小石块被散落到原地,形成了图中的景观。
(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名称叫______。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名称叫______。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的称叫______。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_____图,该地形名称叫______。
A
B
C
D
风蚀蘑菇
峡谷
角峰
三角洲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同学们阅读课文及图4.8,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有哪三大类岩石,这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分别与哪些内、外力作用有关?
2、各种岩石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在下图直线上标上箭头)
岩浆岩
变质岩 沉积岩
岩浆
(化石)
变质作用
?
?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浆岩
岩浆
沉积岩
变质岩
冷却
凝固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重熔再生
重熔再生
重熔
再生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重融作用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固结成岩
岩石圈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使地表起伏趋于平缓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小 结
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在缓慢进行的是 ( )
A.山崩 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
C.地震 D.火山活动
B
2.下列地形区中,主要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喜马拉雅山 D.四川盆地
C
3.有关水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B.它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拗陷
C.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D. 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C
4.关于地表形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角峰、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B.挪威的峡湾是流水作用形成的
C.海蚀地形是由于洋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我国西北地区的沙丘是由于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