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光合作用》专题复习学习目标:
1.能够说出光合作用的概念。
2.能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3.利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光合作用涉及的实验,
尤其是学会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5.理解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
实验探究专题:(1)选择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
(2)暗处理( 将天竺葵怎么处理?为什么要处理?)
(3)设计对照实验(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4)光下照射几小时。
(5)脱去叶绿素 (怎样脱去叶绿素?为什么要脱去叶绿素?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6)漂洗后,检验淀粉的存在( 如何检验?)
(7)漂洗后,观察现象(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8)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两个结论:1.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 (1)选择带有白斑的绿色植物,如银边天竺葵,银边吊兰等。
(2)暗处理
(3)设计对照实验(控制的单一变量是什么?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4)光下照射几小时。
(5)脱去叶绿素
(6)漂洗后,检验淀粉的存在
(7)漂洗后,观察现象
(8)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3.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水
(1)选择一盆生长旺盛的天竺葵
(2)暗处理
(3)设计对照实验(如何设计?变量是什么?)
(4)光下照射几小时。
(5)脱去叶绿素
(6)漂洗后,检验淀粉的存在
(7)漂洗后观察现象
(8)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1)选择一盆生长旺盛的绿色植物
(2)暗处理
(3)设计对照实验
(4)光下照射几小时。
(5)脱去叶绿素
(6)漂洗后,检验淀粉的存在
(7)漂洗后,观察现象
(8)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4.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5.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氧气 (1)将金鱼藻放在水槽里,在金鱼藻上倒罩一个漏斗,将一
试管倒扣在漏斗上,放置阳光下照射,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2)如何检验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3)分析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
1.本实验是如何设计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是什么?
2.将实验装置移到阳光下,你能预测实验现象吗?
3.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甲乙归纳整理:
1.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光合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_。
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将无机物转化成______物,同时
将____能转化成 __________中的能量,流入到生态系
统中。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为生产者___________。
有机物水二氧化碳氧气光照叶绿体有机光能储存在有机物固定太阳能归纳整理:
1.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哪些有效的措施?
(1)增加光照强度
(2)适当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3)控制适宜的温度(10~35℃)
(4)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专题训练 1.光合作用的公式给我们提供了农作物增产的思路。以下不能 使农作物增产的思路是( )
A.增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有效地利用光能,增加光能利用率
D.培育新品种,增加叶绿体含量
2.若让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应选用( )
A.用酒精除去叶绿素的叶 B.全绿的叶
C.不含叶绿体的叶 D.有白斑的绿叶
3.把新鲜水草放在养鱼缸里的主要目的是(????)。
A.提供食物 ?B.提供氧气??C.提供能量????D.提供二氧化碳
ADB4.要检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最方便的方法是检测( )
A.氧气的释放量 B.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C.有机物的形成量 D.水的消耗量
5.光合作用的原料是 ( )
① 光 ② 叶绿体 ③ 二氧化碳 ④ 水 ⑤ 氧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⑤?
6.“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在验证实验结果以前要 用酒精脱去叶绿素,目的是 ( )
A.避免叶子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实验结果
B.避免叶绿素颜色干扰,以使结果更明显?
C.增加叶片内淀粉含量?
D.减少叶片内淀粉含量?
ABB7.若人将某植株一片叶的主脉切断(右图中甲),另一片叶两面都贴上不透明的锡箔纸(右图中乙),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光照4小时。取下两叶经脱色后用碘液处理,发现A部位里棕褐色,B部位呈蓝黑色,C部位不呈蓝黑色。以上实验能够证明光合作用需要( )
A.水和二氧化碳
B.叶绿素和阳光
C.水和阳光
D.水和叶绿素
A8.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按图示装置好后,光照2~3小时。取下瓶内叶片脱去叶绿素,滴加碘液。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5℅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 的作用。
(3)用碘液检验后,瓶内叶片 变蓝,说明它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吸收二氧化碳不 9.你能能运用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原理解答实际问题吗?
(1)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或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降低植物的_ ______ 。
(2)进行大棚作物栽培,一般采用无色的塑料薄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天气晴朗、温度适宜、肥料和水分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为保证蔬菜的正常生长,常向大棚里施放适量的_________气体, 增强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
蒸腾作用使植物得到充足的光照二氧化碳光合10.如右图所示,取一个无色透明的酒瓶,将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放入瓶内,并注满质量分数为0.1%的碳酸氢钠溶液。然后把装有玻璃管的木塞塞好,并在瓶口涂上凡士林以防止漏气。将装置放在充足的阳光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不久可以看到水草周围放出一串串
气泡,这些气泡是______气体。
(2)这个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
利用_____ 气体作为原料,产生_____气体。
(3)瓶内的水受到气体的排挤一滴一滴
从玻璃管口滴落下来,排出水滴的速率与
下列哪些因素无直接关系?( )
A.光照强度 B. 金鱼藻的数量
C. 瓶内氧气含量 D. 瓶内二氧化碳含量
氧气 二氧化碳氧气 A11.根据下面的资料,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
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
(1)该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这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
(2)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你认为影响柳树生长的外界因素还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
(3)柳树吸收的水分中,一部分作为 _____合成有机物,而绝大部分则通过 散失到空气中。水分散失到空气中对植物体本身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机盐被柳树吸收了 光照、空气、温度等 光合作用的原料 蒸腾作用 促进根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向上运输、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