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 生物圈与栖息地
学习目标:
1. 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 举例说出不同生物的栖息地是不同的,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导学过程:
【学点一】生物圈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并结合生物圈示意图
1、生物圈包括 、 和 。
2、生物圈的范围为 和 。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 、 、 和
等。
【学点二】栖息地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并分析孔雀及野大豆的栖息地特点,
1、、在生物圈内,我们把 称为栖息地。地球为生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栖息地,例如: 、 、 、 等。
2、不同的 、 、 等环境因素,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
3、孔雀的栖息地位于 ,这里的环境因素为 、 、
4、野大豆的栖息地之一是位于 ,这里的环境因素为 、 、 。
4、栖息地的 或 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5、目前, , ,
是破坏各种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之一。
合作探究
1、决定栖息地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 等
2、观察图1.3-4的图片,分析图中生物的栖息地类型,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图1.3-4所示4种生物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2).你能说出某一栖息地在中国的位置吗?
(3).如果上述栖息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会对其中的生物造成什么影响?
精讲点拨
栖息地的特征
拓展延伸:
1、为什么月球上没有生物?
2、大熊猫为什么会濒临灭绝而被称为“国宝”呢?
我的收获:
学情分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地球提供给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中,错误的是( )
A.阳光 B.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石油
2、宠物饲养已成为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一种时尚,假如你在家中饲养了一只小猫咪,你应该为小猫咪的生活提供下列哪些条件?( )
A.食物、水分、阳光 B. 食物、空间、空气
C.食物、空间、阳光 D. 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
3、刘易斯 斯科特在《雨林》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雨林以每分钟27万平方米的速度彻底毁灭。”你认为造成目前热带雨林快速毁灭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 B.臭氧层破坏不断加剧
C.雨林物种的急剧退化 D.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4、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缺乏( )
A.空气 B.水分 C.阳光 D.适宜的温度
5、北极狐的耳朵很小,它的生活环境中与此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不足 B.温度较低 C.水分较少 D.食物缺乏
6、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各种自然景观,从诗中描述的情景看,生态环境较差的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7、据报载,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和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栖息地的丧失 B.自然灾害 C.天敌过多 D.外来物种的入侵
8、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栖息的生物不包括( )
A.野大豆 B.柽柳灌木林 C.丹顶鹤 D.企鹅
9、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是( )
A.水圈 B.岩石圈 C.大气圈 D.生物圈
10、生物活动能够达到生物圈各圈层的生物主要是( )
A.鸟类 B.鱼类 C.人类 D.细菌类
二、简答题
11、请把下列生物与其栖息地连接起来。
骆驼刺 南极冰原
草鱼 高山竹林
鲸鱼 淡水湖泊
大熊猫 松林果园
企鹅 炽热沙漠
灰喜鹊 浩瀚海洋
孔雀 滩涂沼泽
丹顶鹤 热带雨林
钝头蛇 浓密森林
1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突出表明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
答案:
1、 选择题:D、D、D、B、B、A、A、D、B、C
2、 11略 12水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
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和交流。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哪些因素 。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 、 和
等 因素,另一类是 。
3、探究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六步: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得出结论、________。
4、什么叫做对照实验?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黄粉虫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经济价值等怎样?
(1)提出问题:黄粉虫幼虫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计划:
设计思路:给黄粉虫幼虫提供 和 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观察黄粉虫幼虫对环境的选择。
材料用具:10只黄粉虫幼虫,玻璃板,镊子不透光的纸盒和纸板等。
方法步骤: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下表为某一小组的实验情况:
时间(分)环境 统计数据(条)
1 2 3 4 5 … 10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5)表达交流。
计算某一时间全班各组所记录数据的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此结论与你所在的小组得出的结论一致吗?如果不一致,试分析原因:
。
拓展延伸:
1、关于黄粉虫的生活你还能提出怎样的探究问题?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
2、在生活中你还有哪些想探究的问题,试着自己完成吧!
学情分析:
一、选择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为一现象的环境因素是:( )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
2、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实验中属于变量的是:( )
A、温度 B、湿度 C、光照 D、土壤
3、下列属于非生物因素影响的是: ( )
A、螳螂捕蝉 B、秋风扫落叶 C、草盛豆苗稀 D、狐假虎威
4、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的鼠妇是10只而不是1只的原因是( )
A、减少误差 B、数量多便于观察 C、便于计算 D、好玩
5、我国东北、内蒙古和新疆的部分地区虽处同一纬度带,但东北是森林植物群落,内蒙古是草原植物群落,而新疆则是荒漠,其主要原因是( )
A、光照的不同 B、温度的不同 C、土壤条件的不同 D、降水量的不同
6、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温度 C、阳光 D、土壤
二、非选择题
7、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对盒子的左边和右边给出的几个条件最适合的是:( )
光照 温度 土壤
A 左边 有 适宜 干燥
右边 无 不适宜 潮湿
B 左边 有 适宜 干燥
右边 无 适宜 干燥
C 左边 有 适宜 潮湿
右边 无 适宜 潮湿
D 左边 无 适宜 干燥
右边 无 适宜 潮湿
(1)、本实验中的变量是什么?如果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或“土壤的干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那变量又是什么?
(2)、在该实验中,能不能不用10只鼠妇而用1只呢?为什么?
(3)、在进行实验结果统计时,为什么不用一个组的结果而要计算全班的平均值?
(4)、这个实验中哪些因素对鼠妇有影响?你如何证实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你定的变量引起的?
参考答案:一、C、C、B、A、D、B
2、 C 1、光、温度、湿度2、减小误差
3、力求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温度、湿度。除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导学案(二)
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进一步熟悉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导学过程:
复习导入: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 、 和
等 因素,并举例 。另一类是 。
自主学习:
1、什么是生物因素?
2、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 举例 。
(2) 举例 。
3、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 举例 。
(2) 举例 。
(3) 举例 。
(4) 举例 。
4、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多种形式相互作用。正是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各种生物之间 、 促进了生物界的共同发展。
合作探究:
1、我们本地的冬暖式大棚比较多,在冬季人们照样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请根据自己所知道的说一说菜农们采取那些措施来克服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冬季蔬菜栽培的不利影响?
2、据右图回答问题:
(1)、对与昆虫来说,直接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
(2)、影响兔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 、 。
(3)、若该环境中草食性昆虫突然增多,在短时间内能快速减少的
是 。
(4)、若该地区从此失去了阳光,则最先死亡的是 。
精讲点拨: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我的收获:
学情分析:
1、下列各项能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南、北两极生物种类和数量极少 B、鱼儿离不开水
C、香蕉产于南方,北方盛产苹果 D、蜜蜂为植物传播花粉
2、草原上,昆虫吃草;有的鸟吃草籽,也吃昆虫;还有的田鼠危害牧草。而鸟和田鼠又往往会成为鹰的食物。为了防止鸟吃草籽,有人将草用网子罩起来,一段时间后,草叶几乎被虫子吃光了,而没有用网子罩起来的草却生长良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鸟与鹰之间是捕食关系
B、昆虫与鸟之间的竞争关系
C、对草来说,昆虫、鸟、鹰都属于生物因素
D、若鹰大量捕杀,那将对草生长不利
3、两只狗为了争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这体现了生物之间的(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斗争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生物之间的( )关系。
A、合作 B、竞争 C、捕食 D、斗争
5、对生长在农田中的青蛙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A、农田中的植物、蛇、昆虫
B、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C、上述A和B的总和
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其他的青蛙
6、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和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7、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 举例 。
(2) 举例 。
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 举例 。
(2) 举例 。
(3) 举例 。
(4) 举例 。
答案:1---6D、B、D、B、D、C
7答案见课本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3、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复习导入
生物生活在环境中,要受到 和 两种因素的影响,前者包括 、温度、 和 等,后者主要是指 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 生物之间和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点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自主学习:
1、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1)生活在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 ,可以 ;茎肥厚多汁,能 。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叶柄和茎内都有发达并相通的 ,以满
足 的需要。
(2)举出其他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
2、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1)观察课本中展示的几种鸟及其后肢,小组同学之间讨论:
野鸭的蹼适应 环境生活;猫头鹰的爪适应 环境生活;啄木鸟的爪适应 环境生活。
(2)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请举出其他的例子。
3、生物的适应能力
(1)分析北极熊、大熊猫和家蝇,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各自适应的环境温度。
北极熊分布在 ,适应的环境温度 。大熊猫分布在 ,适
应 环境温度。家蝇分布在 ,适应温度 。以上生物中,分布范围较广的是 ,分布范围较窄的是 、 。可见,不同的生物有 的适应能力。
(2)观察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认识到同一种生物,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都有不同的生活表现。并完成下列问题。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 范围。如果一种生物不能忍受一个地区
的 或 ,它就会迁往 或者 。也就是说,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 能力,就可能被 。从而可能导致该种生物 。
植物一般生活在 的温度范围内,而大多数动物一般生活在 的温度范围内。
展示交流:(学生根据自学情况完成自主学习环节并回答问题。)
【学点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
合作探究:
1、根据课下蚯蚓对土壤的翻耕探究。展示实验并叙述实验过程、观察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1)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向瓶内喷洒适量的水,瓶口盖的玻璃板要留有一定的缝隙?
(2)为什么要把试验装置放在黑暗处?
(3)实验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沙与土的分界线是否还那样明显?
(4)简述蚯蚓对土壤的翻耕作用。
(5)可见蚯蚓在 环境的同时,也 着环境。
(6)实验后蚯蚓如何处理?
精讲点拨:
1、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
2、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拓展延伸:
1、结合本校环境条件,为学校绿化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2、查阅资料,蚯蚓除了翻耕土壤外,还有什么作用?
3、山东烟台苹果全国有名,它能到南方栽种吗?南方的香蕉能到北方栽种吗?
我的收获:
学情分析:
一、 选择题
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 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B.生物受环境的限制, 环境不受生物的影响
C.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2. 各种动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野鸭趾间有蹼是对( )生活的适应。 A. 沙漠 B. 水中 C. 陆地 D. 空中
3.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 )。
A. 可生殖范围 B. 可生存范围 C. 可生长范围 D. 一样大
4. 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5. 猫头鹰有利爪与( )生活相适用。
A.飞行 B. 草食性 C. 肉食性 D. 陆地
二、 非选择题
7.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根和茎内部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是为了满足______ 的需要,仙人掌的叶退化了,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______。
8. 不同生物具有______的适用能力。
9. 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______能力,就可能被______。
10. 生物灭绝是一种______现象。
11.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的______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生物灭绝的速度也大大______了。
12.生物对其生活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______,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______、______、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13.生物不仅能______一定的环境,而且能______环境。
14.冬季雷鸟从灰色羽毛换上白色羽毛以适应降雪的环境,请回答:
(1)雷鸟冬季换毛,其主导生态因素是 。
(2)雷鸟季节性换毛的特点受体内的 控制。
(3)雷鸟从灰色羽毛换上白色羽毛,以适应冬季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这种适应现象称为
。
(4)如果冬季降雪较晚或较少,雷鸟白色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称为 , 其原因是 。
答案:
一、选择题:C B B B C
二、非选择题:
7、呼吸 面积
8、不同
9、适应 淘汰
10、自然
11、栖息地 加快
12、适应性 形态 结构
13、适应 影响
14、(1)阳光 (2)遗传物质或DNA (3)保护色 (4)适应的相对性,外界环境条件不断的变化,而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第三章 生物的生活环境复习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生物圈的范围,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生物栖息地的特征。
2、举例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试着完成下列知识结构
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 、 、 和
等。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 和 。其中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生物因素主要是指 与 之间的相互作用。它包括 之间和 之间的相互作用。
合作探究:
1、 连线并分析问题:
(1)连线
仙人掌 南极冰原
鲫鱼 高山竹林
大熊猫 淡水湖泊
企鹅 海洋
鲸 沙漠
灰喜鹊 松林果园
(2)仙人掌、大熊猫、企鹅、灰喜鹊的栖息地各有什么特点?
(3)大熊猫的数量正日趋减少, 是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4)鲸的体形为什么像鱼?
2、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花盆或石块等潮湿的地方,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潮湿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发现问题:我们为什么常能在潮湿的地方看到鼠妇 某同学的探究活动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计划:
设计思路: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干土、铁盘。
方法步骤: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干土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湿土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5)表达交流。
3、利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的知识,谈谈人类将怎样与生物和谐共存?
我的收获:
拓展延伸: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测定裸地、草地和树林的空气温度和湿度,并通过比较,了解植物对气温和空气湿度的影响。
2、沙漠绿洲出产的瓜果个头大,糖分高,香味浓,质量好。查阅资料沙漠绿洲的瓜果比其他地方的瓜果品质好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学情分析:
1、竹节虫
(1)你见过竹节虫吗?竹节虫的形态像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拟态。
(2)影响竹节虫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 ;竹子对竹节虫来说应属于 因素。
(3)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可以使 不容易发现它,这有利于 。竹节虫的这种现象说明竹节虫对 的适应。
2、下列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1)狮和鹿的关系是( )
(2)树皮中的天牛幼虫与它所寄居的树种之间的关系是( )
(3)麦田中的小麦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
(4)白蚁以木头为食,但是它自身不能消化木纤维。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够将木纤维分解成果糖,这些果糖既可以供白蚁利用,又可以作为鞭毛虫的食物。白蚁和它肠内的鞭毛虫的关系是( )
3 、生物因素是指( )
A.生态因素 B.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C.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4、一块农田里,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杂草
5、香蕉在北方生长的不好,在南方生长的好,其主要原因是( )
A.湿度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6、下列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A.水稻与稗草 B.菟丝子与大豆 C.草鱼与鲫鱼 D.狼与羊
7、非洲肺鱼夏眠,影响它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C.温度 D.阳光
8、下列现象不是受温度影响的是
A.蜗牛夏眠 B.温度很低时知了就停止鸣叫
C.鳟鱼常在12月产卵 D.在炎热夏季,鸟类主要在清晨时活动
参考答案:
1、(1)竹节 (2)光、温度、水、空气、土壤 ;生物 (3)敌害;逃避敌害;环境
2、(1)捕食 (2)寄生 (3)竞争 (4)共生
3C 4C 5C 6B 7A 8C
第三章 学情分析
一、选择题
1、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 )
A.所有有生命的因素 B.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
C.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D.地球上的生物
2 、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
A.绿色植物 B.阳光 C. 肉食动物 D.微生物
3 、生物因素是指( )
A.生态因素 B.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C.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4、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生物受环境的限制,环境不受生物的影响
B.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C.生物决定环境如何改变
D.环境对生物的生存总是有利的
5、一块农田里,影响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杂草
6、 苹果在北方生长的好,在南方生长的不好,其主要原因是( )
A.湿度 B.空气 C.温度 D.土壤
7、影响生物生活的下列各组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水对鱼类 B.大雁迁飞
C.错过季节播种小麦减产 D.田间杂草多,作物产量低
8、下列属于寄生关系的是
A.水稻与稗草 B.菟丝子与大豆 C.草鱼与鲫鱼 D.狼与羊
9、南橘北栀,影响其因素主要是
A.土壤酸碱度不适B.光照强度不够 C.北方温度低 D.北方雨水少
10、下列事例属于合作关系的是
A.雄啄木鸟为占巢而斗 B.亲鸟用昆虫饲喂雏鸟
C.蜜蜂家庭成员的分工合作 D.带鱼成群的索饵洄游
11、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这主要是
A.骆驼刺喜欢沙土 B.骆驼刺怕被风刮走
C.骆驼刺需要营养物质 D.骆驼刺对缺水环境的适应
12、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A.水分 B.土壤 C.温度 D.阳光
13、海洋中的绿藻分布在上层,褐藻在中下层,红藻则分布在底层。影响海洋中藻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水分 B.空气C.温度 D.阳光
14、不借助任何工具,可以生活在生物圈各个圈层的生物是
A.细菌类 B.鱼类 C.鸟类 D.人类
15、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北极熊白色的体毛 B.孔雀开屏
C.鱼的体型为梭形 D.牦牛的绒很保暖
16、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到了高原地区,血液中的红细胞数会增多。与此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A.空气 B.水分 C.温度 D.阳光
17、神农架生长着一种小野菊花,它能散发出阵阵芳香,被植物学家称为“神农香菊”。而把它移植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环境能适应生物
18、家中饲养小鸡时,小鸡生活需要下列哪些条件
A.食物与水 B.食物、空间与空气
C.食物、空间与 阳光 D.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空间和食物
19、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 B.“雨露滋润和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0、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 )
A. 可生殖范围 B. 可生存范围 C. 可生长范围 D. 一样大
21、 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
A. 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 生物能改变环境
C. 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 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影响生物
22、与普通狐相比,北极狐的耳朵非常小,以下解释不确切的是
A.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B.北极食物匮乏的结果
C.遗传和变异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23、每当秋末冬初,杨树、柳树等落叶树纷纷落下,而松树、柏树等针叶树植物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说明
A.落叶树和针叶树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落叶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针叶树比落叶树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落叶树与针叶树进行着生存竞争
24、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的关系
B.影响生物生活的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是为与环境的适应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
25、杨树的蒸腾作用是对陆生环境的一种适应,杨树在进行蒸腾作用时又把大量的水散失到大气中。这个实例说明
A.生物对环境有依赖性 B.生物能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C.生物首先要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又能影响环境
二、非选择题
2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 、 、 和
等。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 、 、 和
等 因素,另一类是 。
27、探究的一般过程可以分为六步:提出问题、 、 、 、得出结论、 。
28、.生物不仅能______一定的环境,而且能______环境。
29、据右图回答问题:
(1)、对与昆虫来说,直接影响它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 。
(2)、影响兔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 、 、 。
(3)、若该环境中草食性昆虫突然增多,在短时间内能快速减少的
是 。
(4)、若该地区从此失去了阳光,则最先死亡的是 。
30、冬季雷鸟从灰色羽毛换上白色羽毛以适应降雪的环境,请回答:
(1)雷鸟冬季换毛,其主导生态因素是 。
(2)雷鸟季节性换毛的特点受体内的 控制。
(3)雷鸟从灰色羽毛换上白色羽毛,以适应冬季白雪皑皑的自然环境,这种适应现象称为
。
(4)如果冬季降雪较晚或较少,雷鸟白色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称为 , 其原因是 。
31、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花盆或石块等潮湿的地方,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潮湿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发现问题:我们为什么常能在潮湿的地方看到鼠妇 某同学的探究活动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鼠妇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吗?
(2)作出假设: 。
(3)制定并实施计划:
设计思路:给鼠妇提供 和 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材料用具:10只鼠妇,湿土、干土、铁盘。
方法步骤:
。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干土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湿土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5)表达交流。
32、某水域生态系统由于水体富营养化而使某种藻类植物大量繁殖,使得该水域其他生物大量死亡。一位环保工作者发现该水域富营养化很可能与周围居民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有关。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含磷洗衣粉是否真是水域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
(1)探究问题: 。
(2)你的假设: 。
(3)实验设计: 。
(4)实验结论: 。
(5)如果水域富营养化真的和含磷洗衣粉有关,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保护该水域生态系统?
。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CBCBD CDBCC DCDAB ABDCB BBADD
二、非选择题:
26、光、温度、水、空气、土壤。光、温度、水、空气、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27、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
28、适应、影响
29、(1)禾谷类、食虫鸟 (2)光、温度、水、空气 (3)禾谷类
(4)禾谷类
30、(1)阳光 (2)遗传物质 (3)保护色 (4)适应的相对性;外界环境条件不断地变化,而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具有相对性。
31略32、(1)磷(含磷洗衣粉)可以使水域富营养化吗
(2)磷(含磷洗衣粉)可以使水域富营养化
(3)取未富营养化的清水和少量该种藻类植物若干平分为2份,分别装入甲、乙两玻璃水槽中。向甲水槽中放入一定量的含磷洗衣粉,乙水槽不做处理。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两玻璃水槽中藻类植物的生长状况(只要在设计对照试验时能控制磷这一个变量且其他条件都相同即可)
(4)磷(含磷洗衣粉)可以使水域富营养化
(5)向周围居民进行宣传,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只要回答合理即可)
生物的生活环境
生物圈与栖息地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生物圈的概念、范围与作用
栖息地的概念、类型
生物既能 环境,也能
环境
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