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首页
编写时间: xx 年 3 月 1 日 学期 总第 1---2 课时 授课者
课题 人口的数量变化 授课班级 高一 授课时间 第一周
主备人 集体备课教 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2.能说出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断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3.能进一步理解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
过程方法 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理解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思考。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2.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课型 新课讲授 主要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模式 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与教具 多媒体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武威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补充修改
第l课时[新课导入]师:社会在不断发展。文明在不断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某个地区、某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人口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什么引起了这种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该如何去正确应对?……这就是我们下面即将开始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数量的变化推进(新知识传授)(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启发引导)读图1.1思考为什么人口突破70亿的时间举世瞩目?生:因为70亿人口对于地球来说,已经是个相当庞大的数量,况且,世界人口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增长。(板书)人口的自然增长(设问承转)师:一个地区的人口是会自然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由哪些因素决定呢?世界人口从古代到现在又是如何增长的呢?(知识拓展)(补充材料展示)自然增长美国人口咨询局《人口手册》第四版自然增长指某时期某人口中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后的余数(或差额)。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用千分比来表示,计算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一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出生率一人口死亡率(读图分析)(方法引导)读下面两图,了解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判读步骤、方法。[教师精讲]地理曲线统计图的一般判读步骤、方法:1.读清各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变量(两图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纵坐标均为相应时期的人口数);2.判读图形变化特征(两图中曲线曲率的变化反映了对应时段内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大小);3.思考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两图均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增长的不同特点)。(读图思考)(师生问答)教师层层设问,学生据图回答。师: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生: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师: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师: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师点拨: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等得到改善,人们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因为节育还不普及,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人,因此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生:人口数量的较侠增长可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师: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这是为什么呢?生: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增大也会导致人口增加。师:就整个人类历史时期来看,哪一个时期人口增长特别快?为什么?生自学P3第一段后:20世纪以来。因为过去的100多年,伴随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方式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这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与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活动)师: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若降至1.7%,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生:列式计算。师点拨:200000×2%一4000人,200000×(1+2%)=243799,243799×1.7%=4145。[合作探究]师:从以上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和启发?生思考,师点拨,同归纳: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总结承转)综上:就整个世界而言,人口的自然增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某一特定地区而言,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还与其人口基数有关。那么,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国家(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特点是否相同,不同国家(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又与什么有关呢? 读图1.4,回答问题 (读图思考)(师生问答)师:到2000年止,各大洲按人口由多到少如何排序?生:(计算、排序)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大洋洲。师: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数量由多到少如何排序?生:(计算、排序)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大洋洲。师:2000年与1950年相比,人口增长的倍数由大到小如何排序?生:(计算、排序)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师:人口增长倍数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还是自然增长率?生:(齐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教师指点:地理柱状统计图的阅读1.认清图例,辨别柱子的色泽、长短所表示的含义;2.比较同一时段(时间)不同对象、同一对象不同时段(时间)柱子的长短,确定其含义。师:归纳:总的来说,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速度都已趋于缓慢。相比二三十年前,尤其那些发展中的亿人大国人口增速的明显减缓,使世界人口的增长也相应趋缓(如下图所示)。不过,相对而言,拥有世界人口一多半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的增长还是显得快得多,而绝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数量增长更为缓慢,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已经出现负增长。师补充:发达国家之所以人口增长缓慢,是基于其社会经济的变化。发达的经济,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健全,使人们早已经没有了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顾虑,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生育率下降。而社会竞争激烈,父母为子女的成长及顺利融人社会,在子女的教育、培训等方面所需付出的前期投入(包括时间、精力和金钱)越来越大,使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进一步降低。前任美国人口统计局局长玛莎·瑞琪指出,由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是构架在受过更高教育的劳动力之上,这些年轻人则会仔细考虑他们是否需要一个大家庭。在组成家庭之前,他们不得不把花在抚养和教育子女上的直接、间接投资都考虑进来。师: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已经很多,人口增长过快,这会导致些什么样的后果呢?生思考后:人口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出现劳动力过剩,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各方面的社会开支扩大,压力增大,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也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资源需求增大,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废弃物激增,这都会给资源、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激化人地矛盾。师:哦,很明显,人口太多,人口增长太快,后果是很严重的。那么,人口很少,人口增长很慢的地方,应该非常理想,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了吧?生:(齐声)N0。也有问题。师:那会有什么问题?生:会出现:劳动力不足,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空间得不到合理利用;人口老龄化,个人及杜会赡养负担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障面临的压力增大,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从而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使人们生活质量下降。(小结)(过渡)师:看来,人口增长太快了不好,太慢了也不是什么好事。那么,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才是比较理想的呢?生:保持一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既不太快也不太慢。师:为此,人们又是怎么做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针对不同的人口现状,各国都采取了怎样的人口政策?(资料分析)课本第7页图1.5资料 师:从材料中,大家可以发现,那些人口增长很慢的国家多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生: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师:对,是这些措施。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人口很多、人口增长很快的那些发展中国家,它们又会有什么样的对策?比如中国,印度材料:印度提倡“只生一个好”——鼓励三人小家庭生男生女都一样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这一天,印度副总理希克瓦特在首都新德里一个有众多电影明星和著名板球运动员出席造势的晚会上宣布,为了避免日益增多的人口吞噬掉经济发展成果,印度中央政府从即日起在全国推行为期一年的“小家庭计划”。他向到会的嘉宾解释说,“小家庭计划”旨在鼓励每对印度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不论男孩女孩,组成一个利国利民、幸福和美的三人小家庭”。 师:材料看完了,有答案了吗?生:有了。师:说说它们的对策。生: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小结)(承转)师:对,很好。发达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发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措施看起来截然不同,但多是为了实现什么目标?生: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师:为了这个全人类的共同目标,我们中国是怎么做的?生:实施较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知道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共同决定;世界的人口数量,在整个人类历史时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总趋势,但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又有不同的特点i面对不同的人口形势。各国、各地区相应会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当然,一节课的时间,要掌握整个人类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诸方面情况显然是有点仓促。课后大家还可以继续探讨。我这里有不少有趣的课题,感兴趣的同学不妨来试着做做。第二课时(板书)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图表分析)(师生互动)(展示教材图1.6和表1.2所制的多媒体插件)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么?生:纵坐标表示死亡率和出生率,横坐标表示三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师:横坐标仅仅表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吗?大家再注意一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距离坐标原点的远近,想一想,或许就能找到答案了。生:是不是时间?师:对,很好!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人口增长模式是要通过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来反映的,但好像这幅图中三种模式倒是全都标示了,出生率和死亡率也标示出来了,可自然增长率好像没显现出来,那我们怎么从图中读取呢?生:(思考后)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差,在这幅图中,我们只要在某一时间点处作一垂线,交图中红、蓝两条线于两点,垂线在两点间的截距所对应的应该就是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师:很好!是它。(演示)教师在电脑上演示图1.6中自然增长率的读取。(承转)师:图的坐标和各项参数我们都知道怎么看了,下面咱们就根据这幅图和P7案例1中表1.2提供的有关数据,看一看,想一想:三种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出现于人类社会的什么历史阶段?各自显现出怎样的特点?生:观察图表,判读数值指标的高低,思考各种模式可能出现的社会历史阶段。提示学生如何对比分析三种模式的特点。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师:大家再想一想,从三种模式出现的历史阶段,我们应该可以联想出当时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医疗卫生条件的状况,这样的话,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成因也就很容易理解了。生:自主学习:阅读P6图文和案例1思考后作答:[教师精讲]原始型:以渔猎、采集为生,生产力水平低下,生存条件极差,种群为维持延续而出现的补偿性生育多,出生率高;但食物供给还很不充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和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死亡率也很高,因此自然增长率很低。传统型: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先后发生、发展.人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速明显加大,人们的生存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古代和近代医学发展,人们抵御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死亡率率先开始大幅减小,而传统经济对劳动力数量的依赖,使出生率仍然保持在很高的水平,自然增长率明显增大。现代型:社会化大生产有了比较充分的发展,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劳动力数量需求开始减少,生产力水平高,经济增长快,医疗卫生条件好,社会福利、养老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人们面临的社会择业竞争激烈,教育、培训开支增大,这些都使出生率、死亡率下降到很低的水平,自然增长率又变得很低。(小结承转)师:从以上情况可以发现,各不同历史时期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不一样的。先后出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可见,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和转变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生: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师:那就目前来看,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地区)生产力水平是否相同?生:当然不同。,师:那下面我们来看看世界两类不同国家(地区)现在人口增长模式分别是哪一种?整个世界又是哪一种?生:阅读P6有关段落,思考后完成下表内容。地区代表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欧洲和北美现代型发展中国家亚非拉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整个世界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师: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现在已经进入现代型,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处在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生:它们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师:中国现在属于哪一类国家?生:发展中国家。师: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哪一种?生:现代型。师:怎么会呢?生:因为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小结归纳)师:那就是说,即便同处在一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也会不一样。综合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会变化,在空间上有差异。最后请大家再来读一读“案例1”,我们好好归纳一下芬兰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生:阅读P6~P7课文,列出芬兰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模式、形成原因,完成“活动”1和“活动”2。[教师精讲]师: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历程:前工业化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劳动力需求量大,因此人口出生率很高;生存环境恶劣,死亡率也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是原始型。工业化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化开始,社会化大生产的逐步发展,生存能力大大提高,死亡率大降,但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高。为传统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经济、文化发展,社会福利提高,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死亡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均大幅下降。转变为现代型。师: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和自然环境都会影响一个地方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知道了人口增长模式的构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原因。通过学习。懂得了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上有变化,空间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