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的腌制和亚硝酸盐的测定
【学习目标】
1.进行泡菜的腌制;
2.进行亚硝酸盐的测定。
【学习重难点】
进行亚硝酸盐的测定。
【学习过程】
导学诱思
一、泡菜的腌制
1.参与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制作泡菜条件:________环境
3.实验原料:白菜、洋白菜等
4.实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设备和用品(略)
6.实验材料(略)
7.实验步骤:
补充说明: (1)若要发酵快些,可将__________________入坛,再加一些________; (2)如果加入一些已经腌制过的泡菜汁更好,因为这相当于__________________,可______________。
答案:
1.假丝酵母 乳酸菌 2.无氧 4.C6H12O6C3H6O3(乳酸)+能量 7.热水 坛内壁 (1)蔬菜在开水中浸1 min后 白酒 (2)接种已经扩增的发酵菌 减少腌制时间
二、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
1.亚硝酸盐存在于泡菜等腌制食品中
2.亚硝酸盐产生于:微生物在________条件下,将菜中的糖和其他营养物进行________,发酵产物有有机酸、________物质,也有亚硝酸(HNO2)。
3.亚硝酸盐的鉴定原理:亚硝酸盐可与________________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________,形成________色产物,可用________法定量。
4.实验设备、用品、材料(略)
5.实验步骤:
答案:
2.无氧 发酵 醇类 3.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 偶联 紫红 光电比色
核心解读
1.乳酸菌的特点是怎样的?
乳酸菌种类很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内都有乳酸菌分布。乳酸菌是厌氧细菌,在无氧的情况下,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2.亚硝酸盐与人体健康有什么关系?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据统计,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 mg/kg,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 mg/kg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 10 mg/kg。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 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 g时,会引起死亡。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 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 mg/kg,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 mg/kg。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同时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研究表明,人类的某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有关。
3.关于泡菜制作过程中某些处理的作用是什么?
(1)为什么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你认为这层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形成白膜是由于产膜酵母的繁殖。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泡菜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繁殖。
(2)加入白酒起什么作用?白酒可抑制泡菜表面杂菌的生长,它也是一种调味剂,可增加醇香感。
(3)用水封闭坛口起什么作用?不封闭有什么结果?水封闭坛口起着使坛内与坛外空气隔绝的作用,空气中21%是氧气,这是最简易的造成无氧环境的方法。这样,坛内可利用蔬菜中天然存在的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如不封闭,则会有许多需氧细菌生长,蔬菜会腐烂。
4.测定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中的一些问题:
(1)实验原理: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这一产物再与N1萘基乙二胺偶联,形成紫色产物,可被光电比色法定量。
(2)实验材料药品:NH4Cl缓冲液、ZnSO4溶液、NaOH溶液、对氨基苯磺酸溶液、N1萘基乙二胺、显色剂、NaNO2标准溶液(储液)(测定时用)。
(3)药品使用阶段:
5.泡菜发酵的过程具体是怎样发生的?
泡菜在发酵期间,由于乳酸菌的发酵作用,发酵产物乳酸不断累积,因此可以根据微生物的活动情况和乳酸积累量,将泡菜发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发酵初期 蔬菜刚入坛时,其表面带入的微生物,主要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等较为活跃,它们进行异型乳酸发酵和微弱的酒精发酵,发酵产物为乳酸、乙醇、醋酸和二氧化碳等。由于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产生,气泡会从坛沿水槽内的水中间歇性地放出,使坛内逐渐形成嫌气状态。此时泡菜液的含酸量为0.3%~0.4%,是泡菜初熟阶段,其菜质咸而不酸、有生味。发酵中期 由于初期乳酸发酵使乳酸不断积累,pH下降,嫌气状态形成,乳酸杆菌开始活跃,并进行同型乳酸发酵。这时乳酸的积累量可达到0.6%~0.8%。pH为3.5~3.8.大肠杆菌、腐败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活动受到抑制。这一期间为泡菜完全成熟阶段,泡菜有酸味而且清香。发酵后期 在此期间继续进行的是同型乳酸发酵,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可达1.0%以上。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乳酸杆菌的活性受到抑制,发酵速度逐渐变缓甚至停止。此阶段泡菜酸度过高、风味不协调。从乳酸的含量、泡菜的风味品质来看,在初期发酵的末期和中期发酵阶段,泡菜的乳酸含量为0.4%~0.8%,风味品质最好,因此,常以这个阶段作为泡菜的成熟期。
6.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乳酸菌、乳酸和亚硝酸盐有何变化?
①发酵初期:以不抗酸的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活动为主,同时还有一部分硝酸盐还原菌活动。该时期利用了氧气,产生了厌氧环境,乳酸菌才开始活动。此时乳酸菌和乳酸的量都比较少,而由于硝酸盐还原菌的活动,亚硝酸盐含量有所增加。
②发酵中期:由于乳酸菌产生了大量乳酸,其他细菌活动受到抑制,只有乳酸菌活动增强。此时期乳酸菌数量达到最高峰,乳酸的量继续积累。由于硝酸盐还原菌受抑制,同时形成的亚硝酸盐又被分解,因而亚硝酸盐含量下降。所以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
③发酵后期:由于乳酸的积累,酸度继续增长,乳酸菌活动也受到抑制。乳酸菌数量下降,而硝酸盐还原菌完全被抑制。
题例领悟
【例题1】 泡菜腌制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 )
①乳酸菌 ②大肠杆菌 ③烟草花叶病毒 ④酵母菌
⑤硝化细菌 ⑥噬菌体 ⑦毛霉 ⑧醋杆菌
A.①④ B.③⑥ C.⑦⑧ D.①②⑤
解析:泡菜是利用天然微生物进行发酵而制成的,这些微生物主要是假丝酵母和乳酸菌。所以选A项。答案:A 制作泡菜选用的菌是乳酸菌或酵母菌。
【例题2】 制作泡菜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了乳酸菌的呼吸作用。将原料放入泡菜坛后应当怎样处理才能得到可口的泡菜( )
A.马上密闭,保持60 ℃以上
B.一直通风,不封闭,保持30~40 ℃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
D.马上密闭,保持30~40 ℃
解析:在泡菜腌制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条件。因为乳酸菌是厌氧菌,当原料放入泡菜坛后,要马上密闭,并保持30~40 ℃的温度。答案:D 泡菜的腌制需要适宜的条件,如密闭、30~40 ℃的温度、适宜的pH等。
【例题3】 下列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硝酸盐经一定方式显色反应后呈玫瑰红色
B.显色反应后亚硝酸盐的理化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C.不同浓度的亚硝酸盐显色深浅不同
D.样品液显色后,通过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样品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理的理解能力。显色反应是指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反应生成紫红色的物质。所以理化性质均发生了改变。答案:B 亚硝酸盐含量测定过程中有化学反应的进行,因此反应后理化性质均改变。
【达标检测】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乳酸菌最初来自于( )
A.所选蔬菜自身原有的
B.人工加入到泡菜水中的
C.腌制过程中产生的
D.水中的乳酸菌
答案;A
解析:乳酸菌分布广泛,在空气、土壤、植物体表和人或动物肠道内都有分布。在制作泡菜时不需人工加入菌种,腌制过程中也不可能产生乳酸菌,水中的乳酸菌也会在制泡菜盐水时煮沸杀死,故B、C、D三选项不正确。
2.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导致泡菜腐烂。造成泡菜腐烂的原因可能是( )
①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解析:泡菜腐败的原因要从泡菜制作中哪些环节用以防止腐败上找。罐口有水,用以密封,若密封不严则会引起腐败。
3.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 )
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B.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
D.班氏溶液
答案:D
解析:班氏试剂用于检验还原糖的存在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