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

文档属性

名称 细胞呼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5-12 20:59:00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4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实验高中 蔡彩霞思考: “呼吸”和“细胞呼吸”有什么区别? “呼吸”是指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在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二、细胞呼吸的类型(主要方式)1.需氧呼吸的场所线粒体(主要)细胞溶胶线粒体有哪些适应需氧呼吸的结构?2、需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各阶段的名称?
场所?
物质变化?
能量问题?C6H12O66CO212H2O线粒体细胞溶胶②①③2、需氧呼吸的具体过程思考:等质量的油脂与糖类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一 样多?①总反应式:②能量问题: 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另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③元素来源问题: 30个ATP能量利用效率30%④需氧呼吸的概念: 细胞在____的参与下,通过_______的催化作用,把_______等有机物_______________,产生_____和_____,释放______,生成_________的过程。氧多种酶葡萄糖CO2H2O能量彻底氧化分解许多ATP2.向正在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D1.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需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
A.葡萄糖 丙酮酸 水 B.葡萄糖 丙酮酸 氧
C.葡萄糖 氧 水 D.葡萄糖 丙酮酸 CO2 D牛刀小试:拓展一: 需氧呼吸在细胞外能否进行?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层析后,得到上清液(含有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有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如图),分别进行以下三项独立的实验,请回答: 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3支试管的最终产物分别是: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等量的丙酮酸,3支试管的最终产物分别是:实验三: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哪一支试管?丙拓展二: 原核生物能否进行需氧呼吸?能,好氧性细菌、蓝藻可在质膜上进行需氧呼吸。将刚萌发的且用消毒剂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命活力)的小麦种子(以淀粉为主)放入下列装置,在温度不变,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解释形成该实验结果的原因:

萌发的种子需氧呼吸吸收氧气,放出的二氧化碳被CO2吸收剂吸收,导致锥形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力降低,有色液滴左移 将刚萌发的且用消毒剂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命活力)的小麦种子(以淀粉为主)放入下列装置,在温度不变,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2)为了防止因外界环境因素改变而引起锥形瓶内气体的物理性膨胀或收缩所造成的误差,必须要有对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那么对照组锥形瓶内应放置 。

用消毒剂清洗过的死的萌发小麦种子和CO2吸收剂 将刚萌发的且用消毒剂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命活力)的小麦种子(以淀粉为主)放入下列装置,在温度不变,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3)用等量的蒸馏水替代CO2吸收剂,其他条件不变,重复上图所示实验,如果发现有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种子进行了怎样的生理活动 ?

萌发的小麦种子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需氧呼吸,吸收的氧气和呼出的CO2的体积相等 将刚萌发的且用消毒剂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命活力)的小麦种子(以淀粉为主)放入下列装置,在温度不变,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4)如果将小麦种子换成等质量的油菜种子(主要成分是硬脂酸,C、H比例高于葡萄糖),其他条件不变,重复上图所示实验,预计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示实验结果。

大于将刚萌发的且用消毒剂清洗过(不影响种子的生命活力)的小麦种子(以淀粉为主)放入下列装置,在温度不变,压力为一个大气压的情况下进行实验: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5)一段时间后,有色液滴停止移动,是否意味着种子停止呼吸?说明原因。

不一定 种子可能在进行厌氧呼吸 + 糖 类+ 水 细胞呼吸呼吸运动(现象)气体运输+呼吸 《细胞呼吸》学案
一、需氧呼吸三阶段小结
需氧呼吸
名称
场所
反应物
产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需氧呼吸总反应式:
牛刀小试:
例1.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需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
A.葡萄糖 丙酮酸 水 B.葡萄糖 丙酮酸 氧
C.葡萄糖 氧 水 D.葡萄糖 丙酮酸 CO2
例2:向正在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拓展:需氧呼吸在细胞外能否进行?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层析后,得到上清液(含有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有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如图),分别进行以下四项独立的实验,请回答:
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3支试管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等量的丙酮酸,3支试管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实验三: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哪一支试管?
第四节 细胞呼吸
实验高中 蔡彩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和两种类型。
理解需氧呼吸的全过程和总反应方程式。
情感目标:
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和本质。
[教学难点]
需氧呼吸的基本过程。
[教学过程]由ATP的主要来源引入细胞呼吸。
呼吸与细胞呼吸的区别
“呼吸”是指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指生物体在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细胞呼吸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需氧呼吸(主要方式)
厌氧呼吸
三、需氧呼吸
1、需氧呼吸的场所:
线粒体(主要) 细胞溶胶
(复习线粒体的结构,提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需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动画演示,由学生总结,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需氧呼吸
名称
场所
反应物
产物
释能
第一阶段
糖酵解
细胞溶胶
C6H12O6
丙酮酸、[H]
少量(2ATP)
第二阶段
柠檬酸
循环
线粒体基质(主要)
丙酮酸、H2O
CO2、
[H]
少量
(2ATP)
第三阶段
电子传递链
线粒体内膜
[H]、O2
H2O
大量(26ATP)
(拓展思考:等质量的油脂与糖类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一样多?)
3、需氧呼吸小结
①需氧呼吸总反应式:(学生自己总结)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②能量问题: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
另一部分转移到ATP中;
能量利用效率30%
③元素来源问题
④需氧呼吸的概念
例题巩固:
例1.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需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D )
A.葡萄糖 丙酮酸 水 B.葡萄糖 丙酮酸 氧
C.葡萄糖 氧 水 D.葡萄糖 丙酮酸 CO2
例2:向正在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悬液中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
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
C.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
D.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
拓展一:需氧呼吸在细胞外能否进行?
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层析后,得到上清液(含有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有细胞器),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如图),分别进行以下四项独立的实验,请回答:
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等量的葡萄糖溶液,3支试管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丙酮酸 葡萄糖 CO2和H2O
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等量的丙酮酸,3支试管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丙酮酸 CO2和H2O CO2和H2O
实验三: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以发光的物质)重复实验一,从理论上讲发光最强的是哪一支试管? 丙
拓展二:原核生物能否进行需氧呼吸?
能,好氧性细菌可在质膜上进行需氧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