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6 20:2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孟子》二章
教学目标
1、用准确的语气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重点)
3、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孟子“大丈夫”精髓。(难点)
XX数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计划
我热爱党、热爱人民,忠于教育事业。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x大”精神,切实转变观念,投身于教育改革实践。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教育学生的重担。自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以来,本着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精神,在这个新的领域中,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现将一年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二、教学工作
1、备课
开学初,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师校教研员的指导下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
孟子
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读大丈夫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读大丈夫

比赛规则
在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回答老师提问。每答对一题给小组加1分,答错或不答扣1分。由科代表统计各组得分,选出优胜组。
▼活动一
检查预习
疏通文意
读大丈夫
第一环节

字词比拼我最棒
读大丈夫
(一)说出下列标红字词的具体含义
1.岂不诚大丈夫哉
2.岂不诚大丈夫哉
3.丈夫之冠
4.往之女家
5.以顺为正者
6.富贵不能淫
7.贫贱不能移
8.威武不能屈

真实,确实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行冠礼
同“汝”,你
读大丈夫
准则,标准
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二)一词多义
戒之曰
必敬必戒
居天下之广居
居天下之广居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得志   
(1)戒
(2)居
(3)得
告诫
谨慎
居住
住宅
能够
实现
(4)道
独行其道
妾妇之道也
道路
原则,行为准则
读大丈夫
第二环节

重点句子我来译
读大丈夫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能实现其志愿,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其志愿,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
读大丈夫
第三环节

互帮互助通文意
读大丈夫
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原文: ????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读大丈夫
译文:
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发起怒来,诸侯们都害怕;安静下来,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孟子说:“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他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她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准则,是妾妇之
读大丈夫
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能实现其志愿,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其志愿,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读大丈夫
再读课文,读对停顿,读懂文意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读大丈夫
品大丈夫
▼活动二
合作探究
理解精髓
品大丈夫
问题一: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什么态度?是如何看出来的?这两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明确:
态度:敬仰、崇拜、羡慕
体现:反问句式、副词“诚”、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描述上
语气:肯定、赞叹、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
品大丈夫
问题二:孟子并不同意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分为那几层意思?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分别应该以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品大丈夫
明确:两个层次
第一层:“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至“妾妇之道也” 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上大丈夫。
语气:不屑、轻蔑、鄙视

第二层:“居天下之广居”至“此之为大丈夫”正面提出何谓大丈夫。
语气:慷慨激昂、掷地有声
品大丈夫
三读课文,读出气势和感情
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品大丈夫
问题三:那么,在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品大丈夫
问题四:孟子用哪三句话概括“大丈夫”的精髓?
品大丈夫
课堂小结



熟能生巧成记忆
品大丈夫
做大丈夫
▼活动三
拓展延伸
增效练习
做大丈夫
问题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无数“大丈夫”的形象,请你列举一位并说说他的相关事迹。
做大丈夫
举例: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
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做大丈夫
问题二: “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高尚的道德品质。作为中学生,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呢?
提示:可从金钱的诱惑、人生的理想、做人的原则等方面思考
做大丈夫
拓展延伸
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习主席用典,告诫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即到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原则,都能“不忘初心”
做大丈夫
布置作业
一、搜索古今中外“大丈夫”事例
二、完成练习册增效练习部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