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二节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各阶段的特点;
2、能说出并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3、能分析国内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原因和意义。
人口数量增长——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一个区域内人口机械增长,主要是指人口迁移
1、人口迁移概念:
1.1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
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②必须改变居住地(居住地的变更)
③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常为1年)
①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空间位移)
1.2
三个条件:
判断是否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
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4年);
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
4、因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
5、常年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
6、到中国来定居工作的外国人;
7、农闲季节到城市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9、小明家前年买了新房,从一中家属院搬到星空观园。
√
√
√
√
√
人口流动
2、分类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
国内人口迁移
指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的迁移活动。
指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外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又分为省际迁移和县际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
东南亚
19世纪以前,人口集团性的、大批的由旧大陆迁往新大陆,其目的是为了开发新大陆,进行殖民扩张
2.1国际人口迁移
2.1.1二战前
2.2.2二战后
方向: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由落后国家流向石油生产国
三种形式: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难民迁移
特点: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旧大陆(欧、 非、亚)
新大陆
(美洲、
大洋洲)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
1.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
亚、非、拉
西欧
北美
西亚
北非
1.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2.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地区差异
总结1:(绿皮书85页 抄到课本)
旧大陆(欧、 非、亚)
亚、非、拉
时期 特点 迁出地 迁入地 原因
二战前
二战后
清代“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迁移路线
1
2
a
b
c
2.2国内人口迁移
2.2.1古代:
农业经济脆弱、战乱、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2.2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受政策的影响,由经济较好的地区迁往经济较差地区支援其建设,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中专毕业生分配等
2.2.3改革开放后: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驱动 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
①内地到沿海,
②从农村到城市,
③从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
①自发迁移
②迁移的流量增大,
③流向明显变化
大批迁移
有计划、有组织的迁移
农业经济的脆弱、战争、自然灾害
①改革开放政策
②地区发展不平衡
①计划经济体制
②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闯关东、走西口等
由东部迁往
西北、东北、西南
①内地—沿海
②农村到城市③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
总结2:绿皮书85页右上表格 ,抄到课本
原因 迁移特点 迁移方向
古代
新中国成立后 成立到20世纪80代中期(改革开放之前)
20世纪80代中期以来(改革开放之后)
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 图可能表示( )
A.从欧洲迁往非洲 B.从北美迁往拉美
C.从亚洲迁往拉美 D.从非洲迁往西亚
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从湖北流向四川 B.从湖南流向广东
C.从山东流向甘肃 D.从新疆流向内地
课堂训练一
D
B
3.人口的迁移会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哪些影响呢?
为城市提供廉价劳动力
参与城市建设,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由人口过多带来的问题……
污染加重
交通拥堵
住房压力
人口拥挤
留守儿童
总结3:人口迁移的影响(12312 12312)
(绿皮书86页右上角表格 培优6页 背过)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1、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2、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3、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1、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2尤其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迁出地 1、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2、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3、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1人才外流,
2劳动力减少
20世纪80年代非洲撒哈拉地区的旱灾 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
4、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鞍山、大庆等矿业城市早期开发而引起人口迁移
自然环境因素(矿产资源的开发)
图瓦卢民众因海平面上升被迫迁往新 西兰。
我国20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设立,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经济因素
中东石油国家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近年来由于石油经济繁荣,吸引了大量的亚洲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移民
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原因
美国攻打伊拉克期间,有200多万伊拉克难民逃离家园,纷纷涌向临近的伊朗、约旦、土耳其等国。
社会因素(战争)
人口迁移
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大批解放军就地复员成立建设农垦兵团
社会因素(国家政策)
1955年,钱学森排除万难,回到祖国——个人需求
总结4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个人的需求
课堂训练二
1.在以下人口迁移的事例中,由生态问题引发的是
①三峡库区移民前往东部沿海
②宁夏西部农民迁出干旱地区
③东部知识青年迁入西部边疆
④陕西南部农民搬离多灾山区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人口密度????????? B.人口容量???
C.人口构成????????? D.人口素质
D
B
3.下图为某地2009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
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
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4.某权威中心通过公共调查得出“22%的俄罗斯成年人想要移居国外”的结论。导致这些人移居国外愿望强烈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人口政策 C.地理环境 D.政治变革
D
A
A
案例1“美国的人口迁移”
南北战争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农业危机、自然灾害
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恶化,西部、南部有新资源、新工业的阳光地带
城市环境改善和老工业区经济的重建
人口大规模西迁
由乡村流入城市
南部人口迁往北部和西部
由东北部迁往南部和西部
人口向老工业区和城市回流
时期 迁移原因 迁移流向
19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
20世纪70年代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