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06-13 20: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第三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细胞衰老指细胞随着年龄增加,机能和结构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现象。
衰老是生命的普遍现象,发生在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细胞以及分子等不同层次。一、人体细胞的动态分类更新组织:如上皮细胞、血细胞。构成更新组织的细胞可分为3类:① 干细胞、 ② 过渡细胞、 ③成熟细胞。
稳定组织:可补偿性增生,如:肝、肾细胞。
恒久组织:细胞不再分裂,如神经细胞。
可耗尽组织:如人类的卵巢实质细胞。二、细胞衰老的特征 (一)形态变化核 增大、染色深、核内有包含物
染色质 凝聚、固缩、碎裂、溶解
质膜 粘度增加、流动性降低
细胞质 色素积聚、空泡形成
线粒体 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高尔基体 碎裂
尼氏体 消失
包含物 糖原减少、脂肪积聚
核膜 内陷(二)分子水平的变化1.?DNA:复制与转录受阻,端粒DNA、mtDNA缺失。DNA氧化、断裂、缺失和交联,甲基化程度降低。
2.? RNA:含量减少。
3.?蛋白质:含成下降,发生修饰、交联。
4.? 酶分子:物理与化学特征改变,酶失活。
5.?脂类: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三、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1. 代谢废物积累:如:脂褐质,老年性痴呆(AD)脑细胞内的β-淀粉样蛋白。
2.线粒体DNA突变:线粒体自由基浓度高,mtDNA是裸露分子,容易发生突变。
脑、心、骨骼肌的氧负荷最大,组织最易衰老。
caloric restriction能延长大鼠寿命50%-70%。Thin rat bury fat rat3.自由基学说自由基是含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具有高度反应活性。包括:氧自由基(如·OH)、氢自由基(·H)、碳自由基、脂自由基等。
自由基来源:外源性(如辐射)、内源性。
内源性自由基产生于①由线粒体呼吸链电子泄漏产生;②由氧化酶(如MFO)催化底物羟化产生。自由基可引起DNA、蛋白质、脂类氧化、变性和交联,实验表明DNA中OH8dG随着年龄而增加。
正常细胞内存在清除自由基的防御系统。
酶系统:SOD、CAT、GSH-PX。
非酶系统:维生素E、醌类电子受体
Orr和Sohal(1994),将SOD基因导入果蝇,其寿命比野生型延长1/3。4.程序性衰老生物的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都由基因程序控制的,衰老是某些基因依次开启或关闭的结果。
例1. 在小鼠肝中,胚胎早期表达的胞质丙氨酸转氨酶(cAAT)为A型,随后停止表达,衰老时则表达B型cAAT
例2. 肝脏中的衰老标志蛋白2在老年期表达。5.复制性衰老细胞的增殖次数是有限的,称“Hayflick”极限。如人胚成纤维细胞可培养60-70代。
DNA每复制一次端粒就缩短一段,到一定程度时,则激活DNA损伤检验,细胞凋亡。人的成纤维细胞端粒每年缩短14-18bp。
端粒酶可修复端粒,此酶仅在干细胞中表达。
6. 衰老基因学说子女的寿命与双亲的寿命有关;动物都有相当恒定的平均和最高寿命;
成人早衰症:约39岁衰老,47岁生命结束;婴幼儿早衰症:1岁衰老,12~18岁生命结束;
早衰症患者体内解旋酶发生突变 。
衰老时,衰老相关基因(SAG)活跃表达,如senescent cell derived inhibition of DNA synthesis 。Werner's syndromeA 37 years old patient, Adoue DFP 1997Hutchinson-Gilford syndrome细胞坏死与凋亡细胞死亡并非与机体死亡同步。正常的组织中也发生细胞死亡,它是维持组织机能和形态所必需的。 一、细胞死亡的方式(一)细胞坏死
细胞受到环境因素伤害,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
形态变化的原因:酶性消化、蛋白变性。
如消化酶来源于死亡细胞本身的溶酶体,则称为自溶(autolysis);若来源于浸润坏死组织内白细胞溶酶体,则为异溶(heterolysis)。细胞坏死初期,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崩解,结构脂滴游离、空泡化,蛋白质颗粒增多,核发生固缩或断裂。
随坏死进程,细胞质呈强嗜酸性,苏木精/伊红染色呈均一红色。
细胞膜不完整,台盼蓝染色阳性(活细胞不着色)。
DNA随机降解,细胞内容物流出,引起炎症。
(二)细胞凋亡①细胞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凋亡小体;
②凋亡小体内有结构完整的细胞器;
③不引起炎症;
④线粒体无明显形态变化,溶酶体活性不增加;
⑤内切酶活化,DNA有控降解,凝胶电泳图呈梯状;
⑥凋亡通常是生理性变化,坏死是病理性变化。 www.roche-applied-science.com/胸腺细胞正常凋亡胸腺细胞正常凋亡(三)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程序性死亡(PCD)是一种基因指导的细胞自我消亡方式。
PCD和细胞凋亡的区别在以下方面:
PCD是功能性概念,凋亡是形态学概念。
PCD的最终结果是凋亡,但凋亡并非都是程序化的。
PCD存在于胚胎发育过程中。C. elegans是研究PCD的理想材料(生命周期短,细胞数量少)。
http://www.news.wisc.edu
C. elegans雄虫有1031个体细胞、约1000个生殖细胞。
神经系统由302个细胞组成,来自于407个前体细胞,105个细胞发生了PCD。
控制线虫PCD的基因有:Ced-3、Ced-4和Ced-9。
Ced-3和 Ced-4诱发凋亡;
Ced-9抑制Ced-3、Ced-4的作用。二、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学意义(一)生理学意义
1. 生长发育:组织与器官的塑造(趾的分化);动物变态;皮肤角质形成;
2. 免疫细胞分化:克隆选择;
3. 防御:清除衰老细胞、DNA损伤的细胞、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Sculpting the digits in the developing mouse paw by apoptosis(Wood 2000)(二)病理学意义1. 病原体侵染;
诱导凋亡——HIV
抑制凋亡——Poxvirus
2. 细胞凋亡不足
肿瘤,自身免疫疾病;
3. 细胞凋亡过度
神经退行性疾病(AD,帕金森症)、心肌梗塞、 再生障碍性贫血、骨组织坏死。三、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1. 形态学,电镜,光镜;
2. DNA凝胶电泳——ladder;
3. 流式细胞计;
4. 核酸内切酶活力检测;
5. 免疫学方法;
6. Annexin V检测细胞膜外表面PS;
7. TUNEL技术。